鲁迅先生死后(鲁迅去世时受人怀念)

鲁迅先生死后(鲁迅去世时受人怀念)(1)

"我只希望,祈祷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芜下去,这就是我的最大愿望。"

从古至今,长寿向来是无数人的不懈追求,但对于周作人而言,长寿未必是好事。作为文坛斗士鲁迅的弟弟,周作人虽然与他同在散文界享誉盛名,但鲁迅去世时受世人怀念,周作人却晚年凄凉,落寞不已。二人一生的不同走向,或许来自于一次至关重要的选择。

半生顺遂,文坛新星

1885年1月16日,周作人出生在浙江绍兴小有名气的周家,父亲周伯宜为他取名为周魁寿,后根据“周王寿考,遐不作人”的典故,正式更名为周作人。

周作人在家中排名第二,上有哥哥树人,下有弟弟建人。家中对于长子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培养,对幺儿也给予了充分的关爱,夹在中间的周作人性格安静温顺,少有哭闹,因此受到的关爱和培养都不如其他兄弟。不仅如此,幼时的周作人得了一场来势汹汹的天花,也正是因此,他的身子一直都不如其他兄弟强健。

鲁迅先生死后(鲁迅去世时受人怀念)(2)

极为依赖,也因此养成了他温顺的性格,不似哥哥的仗义大哥周树人处事果断,胆子也大,周作人凡是都跟着哥哥,对周树人直言,他总是逆来顺受的。好在在家庭的护佑下,周作人的青少年时期算是顺遂,自小他就喜欢文学,在不谙世事的性格下,他的文笔也同样平淡清新,功底扎实。

在国内接受了较为新式的教育后,1906年,周作人兄弟一同前往日本修学,在日本求学六年之久。由于周作人曾在江南水师学堂学习,他有着极为扎实的英文基础,在留学期间和兄长一起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在扎实的功底支持下,他在上世纪20年代时声名鹊起,知名程度甚至胜于兄长鲁迅。

鲁迅先生死后(鲁迅去世时受人怀念)(3)

1912年,回国后的周作人在家乡浙江担任教育司工作,后转至中学当教员,教习英文。周作人发文学功底扎实,在1918年,他受邀出任北京大学教授,教授文学课程。工作上一帆风顺时,周作人也积极地投身社会活动,参与了许多新思潮运动,意在解放国民思想,崇尚自由精神,对于进步精神和思想,著文给予了大力的肯定。

兄弟阋墙,灵魂失节

周家两兄弟曾被称作文坛双子星。鲁迅文笔炽热,周作人文章平淡,一热一冷,咸淡相宜,二人的性格不同单从作品中就可见一斑。周作人因为从小就依赖兄长,因此性情软弱平庸,责任感不高,贪图享乐,一心只想当一个平淡书生,可这个想法在当时动荡的时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日军的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国门,战火蔓延在华夏大地上,事变后,无数仁人志士义愤填膺,积极抗战,但从小到大一帆风顺的周作人却幼稚地认为武力纷争可以通过文化通融消除,甚至对日本的"武士文化"产生了好奇。在他早期的文章中,他曾抨击文天祥徒有气节,吹捧秦桧卧薪尝胆,其是非意识淡薄为日后的叛变埋下了伏笔。

鲁迅先生死后(鲁迅去世时受人怀念)(4)

兄长鲁迅抗战情节高涨,这对周作人也起到了不小的影响,兄弟二人从日本归来后,同住在北京的一处四合院中。彼时鲁迅的妻子朱安文化水平低,不得丈夫喜爱,在这样的环境下,家中的财政大权交到了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手中。

羽太信子没有贤惠持家的品质,反而好面子,花钱如流水,不仅性格泼辣强势,还污蔑鲁迅调戏她。在羽太信子的挑拨下,致使兄弟阋墙,1923年,周作人正式写信断交,兄弟二人形同陌路。

没有了兄长的影响,原本民族情结就淡薄的周作人在妻子的鼓吹怂恿下,产生了亲日情绪。北平沦陷后,不少有气节的文人纷纷南下,但贪图安逸的周作人选择听从校长的安排,留在北平照看学校,在日本人的诱惑下,他最终放弃了民族气节,出席了许多日伪座谈会,在日伪政府当职,成为了日伪的走狗。

鲁迅先生死后(鲁迅去世时受人怀念)(5)

寿则多辱,晚年凄凉

长夜漫漫,黎明的曙光将至。抗战的胜利在漫长的黑夜后到来,而背叛祖国的汉奸走狗们,也终将得到应有的审判。1945年12月,周作人在国民政府"汉奸罪"名义的判决下,被投入监狱逮捕监禁,多方决定下,获得有期徒刑10年的判处。在1949年政治风向的改变下,周作人这类政治犯被释放出狱,辗转回到了北京老家。

背负着叛国罪名的周作人在找工作的路上几遭坎坷,被多次拒绝,周作人只得拾起了青年时期翻译的工作,以多种语言的翻译工作赚取稿费,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给《亦报》提供了900余篇文章,工资可观。无奈时运不济,命运弄人,家人的身体出了问题,需要不少医药费,而在妻子羽太信子奢华作风的影响下,他的收入虽高,仍然供不应求,生活质量不断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平静的生活持续到了特别时期,由于他的失节过往,他很快受到了批斗,家中的大小物品被悉数搜刮。在严酷的政治背景下,他的儿子被打断了腿,他本人也正式封笔,一家人的生活从此陷入了窘境。

鲁迅先生死后(鲁迅去世时受人怀念)(6)

在歹徒的“关照”下,周作人只能住在四面漏风的棚子里,甚至无法起身行走。生活条件恶劣不说,他的一日三餐也只能吃些别人不要的臭豆腐和玉米糊,周作人的双腿浮肿,身体也极快地衰落下去,那时的周作人已经八十多岁了,直到1967年,他终于得到了解脱,以83岁的高龄去世。

年仅55岁的鲁迅,以坚定的民族斗士的形象受到世人崇敬,流芳千古;83岁的周作人却因为灵魂失节,受到各界唾弃,晚年凄凉。正如他所说"寿则多辱",作为一名文化汉奸,他的结局虽落魄,却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文/文史旺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