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著名的17首诗鉴赏(杜甫最悲情的诗歌)

公元767年,当时的杜甫已经56岁,距离他生命的终结还有三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秋天,杜甫登上了夔州(今天重庆奉节)白帝城外的高台。和所有哀叹秋天的诗人们一样,他把眼前所有的景色和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都融入到一首登高诗作之中,写下来一首经典的唐诗作品,被后人誉为七律之冠。

杜甫最著名的17首诗鉴赏(杜甫最悲情的诗歌)(1)

​这首唐诗就是杜甫的《登高》,我们年少时都曾经学过。虽然当年的我们不见得能真正懂得这首唐诗的意义,正如今天我们在观看电视《庆余年》当中,也不能明白为什么作者一定要让主角范闲吟咏这首唐诗一样。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最著名的17首诗鉴赏(杜甫最悲情的诗歌)(2)

​杜甫的这首唐诗,其中有的太多的悲情,非遭遇一生飘零者不可为之。无论是当年读书的我们,还是电视剧当中的主角范闲,都太过于年轻。人生经历还太少,对杜甫的人生了解的也不够多,并不足以真正懂得这首唐诗内蕴的那种悲情和痛苦。

这首诗歌从细处着笔写具体的景物,前两句诗人就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六个有代表性的景物,每景用一个字来形容,将诗歌语言的精炼展现到了极致。多风,登高则风大,对一个老而多病的人来说,自然更觉风大,故用“急”。秋高气爽,天则显得格外“高”。此地多猿,鸣声凄切,故用“哀”。

随后诗人从大处着笔,写整体的景物。“无边”写秋意之深秋意之远,也是诗人内在的感觉。“不尽”则是形容长江源远流长,而又奔腾而去。三言两语就把眼前阔大的境界描绘了出来。

杜甫最著名的17首诗鉴赏(杜甫最悲情的诗歌)(3)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统领全诗的思想情感。秋天的悲凉、作客他乡的凄凉、万里漂泊的凄凉;独自登高、抱病登高、百年人生到处漂泊之时的登高,无一不让诗人心怀感慨,有悲凉之感。

本来诗人面对这一切,已经是“艰难苦恨繁霜鬓”,但是诗人更悲情的是连酒都喝不成了,“潦倒新停浊酒杯”,这种悲苦是否又多了一层意味?

56岁接近人生的终点,一生漂泊看不到未来的确切希望,万里悲秋更感觉到人生的暮年,把这一切的悲情都描绘出来,唯有杜甫,唯有老杜,唯有这首《登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