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

20岁的毛毛如今最喜欢光顾的地方是太古里。逛逛zara和无印良品,吃个柴门的川菜或烤匠的烤鱼,排个喜茶或奈雪的饮品,再去IFS看个电影……累了,还能去奔驰的跨界店Mercedes me吃点儿甜品。

纵使互联网消费时代早已来临,琳琅的线上选择,总归取代不了实体商圈赋予的消费体验。毛毛说,逛街,早已不是单纯为了刚需,而是为了乐趣。

承载了成都人消费乐趣的商圈,当然不止春熙路,太古里。随着城市化进程提速,成都已经形成三级商圈格局。

成都消费的变迁和商圈的变形,让毛毛的外婆顾爱萍联想起去年那部很火的国产电视剧《大江大河》,讲述了1978到1992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故事。

成都商圈的进化史,不就是一部成都人用“买买买”书写出的《大江大河》?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1)

↑成都IFS 图据ICphoto

国营年代

百货大楼和人民商场

才是成都人的“墙头”和“本命”

仲量联行成都分公司董事总经理谢凌说,从1949年到1957年很大程度上是成都商业中心的“空白期”。在这9年里,供销合作社和国营商业弱化了成都各类商业场和专门化市场,成都没有绝对意义的商业中心。

但很快,成都迎来了消费的兴起。成都市人民商场和成都百货大楼,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那也是全国百货大楼兴起的年代。

彼时,《四川日报》还记载过人民商场的正式营业:

全场面积约有一千三百平方尺,共有八幢场棚,一幢铺房,有二百二十间铺面……

商场里经营的商品有日用百货、文教用品、五金电料、手工业品、土特产品、照像刊登、成衣古玩等……

还有公共食堂、咖啡厅、茶馆、曲艺场、以及邮亭、公用电话、人民银行……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2)

↑60年代人民商场

著名民俗专家冯水木曾著有一文专门写盐市口彼时的繁华,其中也提到了人民商场:

这在当时的成都,算得上是最牛气的商场了。许多市民结婚时的新蚊帐、沙发等都是在人民商场购买的,还会向人津津乐道、以此为荣。人民商场内还有新蓉评剧团和木偶剧团演出……

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老成都”顾爱萍,自然不会忘记那个以逛人民商场和百货大楼为“潮”的年代。“货品的柜台把售货员和客人隔开,客人选好了货品,售货员会开个单子,然后用夹子夹住”,她还记得,那时候商场的柜台上方有根铁丝,夹子的圆洞洞就穿在铁丝上,夹住了票据后,售货员把夹子一推,就顺着铁丝推到了收银处。

直到如今,“付款票据在空中的铁丝上划来划去”的画面,仍是“老成都”们鲜活的时代记忆。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3)

↑60年代繁华的盐市口

人民商场和百货大楼两个大型的国营商场,使得天府广场-盐市口一带成为了成都最具地标性的消费场所,甚至直到80年代,那里都是成都的消费中心。

“四川省内各地的人,都梦想着能来省城逛一逛人民商场和百货”,顾爱萍记得,尤其是80年代后期,百货大楼装上了自动扶梯,“简直洋盘得不行,每天好多人跑过去,就为了坐一坐扶梯”。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4)

↑百货大楼的扶梯和老电脑

而据《成都市志·商业志》记载,到1988年,成都百货大楼当年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亿元大关,人民商场当年的总销售额达到了23840万元,居全国省会城市29家重点百货商场的前10名。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5)

↑80年代初的国营百货大楼

时尚消费开启

穿青年路的“皮孩”

才是整条街最靓的仔

虽然两家大规模国营商场的“核心”地位延续了很多年,但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汹涌席卷,成都的消费格局还是开始了悄然改变。

“70后”一代成都人最深的消费记忆,一定是发生在青年路的。

连接着春熙路和盐市口的青年路,其实前身是前清时就存在的九龙巷。1980年,青年路开始初设百货摊区,之后范围逐渐扩展,包括暑袜中街、荔枝巷和交通路,总长度800余米,进场经营者达516户,多数为个体摊户,生意兴隆,热闹不凡。

“其实最开始就只有十个八个摊位尝试着在青年路摆”,1980年前后,顾爱萍的家就住在如今的新南门一带,步行到青年路并不远。她还记得,青年路的摊位越来越多,“不少人都是一边上着班,一边下了班跑去摆摊”。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6)

↑青年路

冯水木曾经在文中有过这段回忆:

1980年青年路百货摊区初起时,摊贩都早早候在人民商场大门口。商场一营业,摊贩立马冲进去抢购紧缺商品,然后在青年路加价销售。人民商场卖9元一双的女式半高跟皮鞋,他们加价到20元……

当然,规范经营后,青年路摊贩们开辟了京、津、沪、穗和江浙沿海一带的货源,进的货包括服饰、床单、蚊帐、皮鞋等等,款式新、品种多、花色齐、换季快,更重要的是,能砍价,许退换,于是青年路迅速聚拢了大批消费人群。

“青年路摆地摊”着实让不少个体户赚到了钱,也让不少国营厂的职工“下了海”,甚至造就出了许多从个体户到企业家的打拼传奇。许多成都人可能都听说过,赫赫有名的成都“狮子楼”创始人杨祖伟,就是上世纪80年代从成都青年路创业打拼起家的。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7)

↑80年代青年路

那固然是许多成都人创业梦开启的地方,但对于更多成都人而言,青年路更是成都人时尚和潮流梦开始的地方。

时尚达人邹女士,也曾追逐过青年路的“潮”。一条青年路上20元的雪花牛仔裤,也曾是她的心爱之物,“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爆款,而青年路,就是万能的淘宝”。

彼时的青年路,成为了成都名副其实的时尚中心,甚至于四川各地的个体户,都跑来青年路进货。“青年路的上午是‘TO B’的,下午是‘TO C’的”,邹女士说,每天早上五六点,各地老板跑来批发进货,下午则是年轻人逛街的天堂。

90年代初,春熙路的夜市也开张起来,成都的消费中心演变为春熙路-盐市口,中间连着青年路,呈现出“哑铃状”。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8)

↑春熙夜市

百货升级时代

百货业巨头之于老商场

是场“降维打击”

90年代,是成都人消费空前升级的年代。顾爱萍翻出记忆加以总结,道出了两句感慨:地摊儿搬进了商场,商场没有了柜台。

大约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九龙、泰华、万紫等等商城相继在青年路开业后,青年路商家纷纷从街面转入商城,结束了“马路经济”的时代。但彼时青年路的时尚神话并未结束,九龙、泰华等等商城,仍是潮流继续的地方。

不过除了这些万能且时尚的“淘宝”商城之外,还有一众百货行业巨头开始在成都布局,彻底改变了成都人的消费习惯,甚至是生活方式。

谢凌说,事实上,90年代前,虽然成都各区域已纷纷初现小商品市场,商圈的功能和消费诉求有了进一步的细分和升级,但人民商场和百货大楼凭借货柜的商品组合方式以及国有企业金字招牌,其“江湖地位”仍是稳固的。

第一个打破这种“稳固”的,是春熙路口的太平洋百货。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9)

↑太平洋百货

1993年落户于春熙路的太平洋百货,是一家台资百货。

邹女士还记得,那时的太平洋开启了成都商场开架式自选的购物体验,“货品没有柜台的隔离,消费者可以近距离看,可以摸可以试,和现在的商场格局几乎是一样的”,大家才发现,商场还可以这样逛。

“这可以说是对国营老商场的‘降维打击’”,邹女士的母辈一直在成都百货大楼工作,而邹女士工作后,则一直从事与商场、零售相关的领域,她说,从那时起,国营百货商场,终于没落。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10)

↑2000年初的人民商场

紧随太平洋其后布局在成都的百货业巨头,还有百盛、伊藤洋华堂、王府井等。它们纷纷驻扎春熙路,也纷纷将国际化的消费模式和服务带入成都。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11)

↑90年代初王府井天桥

在邹女士的记忆中,1997年伊藤洋华堂刚在春熙路店开张时,老总每天带着员工们向顾客行礼问好,服务极其温馨。再比如这些百货内除了卖场还设有餐饮甚至超市,“可以想象,这对于市民的吸引力是极大的,而对于传统的国营商场,冲击也是极大的”。

与此同时,盐市口也在同期入驻仁和春天、摩尔百货、新世纪百货等等本土民资百货,为该区域的百货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谢凌说,那时期春盐商圈成为成都名副其实最具规模的中心商圈,并且,这一核心商圈的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12)

↑90年代百货大楼夜景

三级商圈格局形成后

提供的不再是单纯的商品

而是多元的场景

再后来,就来到了成都人触手可及的昨日记忆。忽如一夜春风来,2000年后,大批商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长起来,在成都的各区域布局。

只不过,跨越过新千年之后再来布局的项目,再次有了进化升级。

“以2007年开业的锦华万达为代表,‘Shopping Mall’的概念引入了成都”,谢凌说,这时期许多商业项目不再是单一百货的落地,而是百货主力店、超市、影院、儿童游乐场等集中进驻一个项目,引领一站式购物。

“所以那时候起,成都人开始习惯于‘玩一天、逛一天、买一天’,消费习惯也就进一步变了”,顾爱萍那时住在了建设路一带,2010年前后,她最喜欢带着毛毛去SM广场。那时建设路已经形成除SM广场,还有伊藤洋华堂、龙湖三千集、万象城陆续驻扎的商圈,繁华得不行。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13)

↑成都万象城 图据VCG

从2011年起,万象城、环球中心、来福士广场、金牛万达广场等购物中心陆续在次级商圈开业,成都次级商圈竞争力迅速增强。

有那么短暂的一阵子,顾爱萍觉得,春熙路好像“慢慢不行了”。然而,发展与变化,总是出人意料的。

紧接着2014年,IFS和太古里相继开业,两个重量级的购物中心一跃成为新的城市地标,让春熙商圈重新成为成都最强客流聚集地。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14)

↑太古里 图据视觉中国

谢凌说,随着银泰中心、悠方、仁和新城等陆续开业,进一步加速城南金融城商圈的成熟。如今,成都已形成了城南与春熙商圈双核心 次级带 近郊的三级商圈格局。

也就是说,无论住在哪里,成都人都能以最近的距离最快的速度享受“逛吃逛吃”与“买买买”。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15)

↑金融城商圈

变迁至此,并未完结,成都的商圈仍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成都人的消费模式及场景,如同魔法一般,愈加多元。

据仲量联行统计,成都优质零售物业总存量及品牌渗透率仅次于京沪,位居全国第三。

成都固然有广阔的市场腹地,有时尚爱买的氛围和人群,但时至今日,成都零售市场的“剁手能力”,似乎更加离不开首店经济的发展和着力引领构建的多元消费场景。这也是进一步升级后的成都商圈,所焕发出来时代新特色。

比如试衣有人工智能帮搭配、点餐加菜结账实现无人化、书店有亲子空间能玩能互动……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16)

↑Mercedes me成都太古里体验店,精酿吧区域。

再比如,“宇宙一线”大牌纷纷来了成都,不仅来了,还纷纷玩跨界,花样迭出。奔驰的Mercedes me体验店卖咖啡也卖啤酒,方所的太古里店卖书也卖衣服……“或许过不了几年,这些正时尚着的消费体验,也会成为时代记忆”,毛毛说。

仍在不断升级的成都商圈

只会加速蜕变

再度更新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特别致谢仲量联行)

部分图片据成都市建设信息中心、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 陈怡西

成都比较成熟的十大商圈(成都商圈进化史)(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