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四书五经怎么学习(那些没有三书六礼走偏门讨老婆的古人们)

古人四书五经怎么学习(那些没有三书六礼走偏门讨老婆的古人们)(1)

01

“正家以四礼,冠婚丧祭。”语出隋末大儒王通《中说•关朗》。

意即,成人弱冠,男婚女嫁,居丧安葬,祭祀天神地衹人鬼,乃汉人一生之四大仪礼,当需谦恭以待,万勿轻佻怠慢。

今儿个,咱只说说其一:“婚”。

自古婚配,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严守三书六礼,不可越轨逾矩,丝毫马虎不得。

何为“三书六礼”?

一曰“纳采”,请媒人作媒,今叫提亲;

二曰“问名”,批八字,卜吉兆。双方若不合,各自拜拜;

三曰“纳吉”,过小彩礼,今叫“过文定”,先意思意思;

四曰“纳征”,过大礼。古时送礼金、礼饼、礼物若干。今则花样百出,“一动(车)不动(房)”,“万紫千红一片绿”,已成常态。有的更牛掰,直接上秤,来八斤八两嘎嘎新的人民币;

五曰“请期”,择定黄道吉日;

六曰“亲迎”,八抬大轿,锣鼓班子,迎娶新妇进门。现在,则是长长一溜披红挂绿的宝马奥迪凯迪拉克;

办完上述“六礼”,还要下“三书”,聘书,礼书,迎亲书;要安床;要置备八卦米筛;要买剪刀(蝴蝶双飞)、玉尺(良田万顷)、银包皮带(腰缠万贯)、铜盆绣花鞋(同偕到老)、龙凤被、鸳鸯枕……

礼制繁冗,程序琐杂,婚姻直接变昏头。

不过,万事皆有例外。在中国婚嫁史上,也不乏不按套路出牌的主儿。

这一个,便是斩蛇起义、灭了暴秦干掉西楚霸王的大汉开国皇帝刘邦。

古人四书五经怎么学习(那些没有三书六礼走偏门讨老婆的古人们)(2)

02

刘邦这家伙,想当年在沛县泗水做亭长(相当于今日之村长)的时候,“好酒及色”。《西京杂记》中,也说其整日“斗鸡、蹴鞠为欢”。

说白了,身为基层干部,却天天胡吃滥喝,斗鸡走狗,还撩闲,揩人家大姑娘小媳妇的油,活脱脱就是个村痞无赖。以致年过四十,仍光棍一根耍着单儿。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连狗都喂了。

且说这日,秦朝丞相吕不韦的侄重孙,单父(山东菏泽单县)人氏吕文,世称吕公,为避仇家,躲到了沛县。

因吕公是做大买卖的,财大气粗不差钱儿;又和沛县县长是朋友,关系不错,那些有头有脸的人便纷纷前去拜访,套近乎。

人多,门庭若市,得分主次。吕公于是规定,礼金少于1000钱的,不好意思,堂下坐。这时,刘邦梗着脖,背着手,牛哄哄地来了。

“一万钱。暂记本村长账上,明日给。”说罢,大摇大摆进了正堂。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注定是一笔死账。可吕公初来乍到,一点儿都不了解刘邦。再听他张口便是一万钱,顿觉惊讶,紧忙相迎,引入上座。

“请问,你是?”

“你居然不认识我?那你总该听说过我娘吧?”

刘邦嘚啵嘚啵开了腔,说老娘在地里干活,困了,打了盹儿,“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蛟龙盘身,肌肤相亲,刘邦的娘就此怀喜,并生下了他。而这档子异遇,后也被史官司马迁,煞有其事地写进《史记•高祖本纪》,传于后世。

且说吕公一听,哇塞,龙种啊。也别请啥媒婆,要求啥三书六礼了,一切从简,“雉,嫁!”

雉,吕雉,史称吕后,或汉高后,后世把她与武则天并称“吕武”。

就这样,穷得叮当响,一通神吹神侃,刘邦不仅娶上了媳妇,傍上了土豪老丈人,还时来运转,一路开挂。

由此可见,想娶媳妇,会吹牛皮,吹好牛皮,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若想抱得美人归,有真才实学比吹牛扯淡更具优势。比如,接下来要说的北宋一代词宗、婉约派掌门人秦观娶老婆的故事。

古人四书五经怎么学习(那些没有三书六礼走偏门讨老婆的古人们)(3)

03

秦观,字少游,号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那年,因牵涉党争,遭对手下绊子拍黑砖,被贬归乡。

正所谓官场失意,情场得意,途中,秦观遇上了一对名气不菲的兄妹:

诗词大家兼吃货苏东坡和妹子苏小妹。

秦观一表人才,颜值超高;苏小妹长相虽有些凸额凹眼,“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但天赋聪颖,满腹诗书,不折不扣的才女一枚。两人自是一见钟情。

只要看对眼,媒人靠边站,也甭管繁文缛节,一杯淡酒,几阕诗词,便定了姻缘。但,想入洞房,没那么容易,你得拿出点真本事来——

“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

于是乎,洞房内,苏小妹出了上联。对不上,你呐,就在外面跪着吧。

秦观绝非绣花枕头,有大学问。稍作沉吟,有了:

“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合辙押韵,靠谱儿。只听“吱呀”声响,洞房门开,花烛摇曳,接下来,自是鸾凤和鸣,少儿不宜。

但笔者私以为,秦观和苏小妹这桩佳话,当属民间传说。彼时,想随便见个面,约个会,对个联,难,忒难。

因为,有《诗经•齐风•南山》为证:“娶妻如何之?匪媒不得。”

——小伙子,小姑娘,不能自由谈恋爱啊,必须得有媒人。

《孟子•滕文公下》中亦云:“不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婚姻大事,须由父母作主,媒婆牵线。胆敢打洞偷窥,跳墙私会,小贱人,你完了,死定了!

古人四书五经怎么学习(那些没有三书六礼走偏门讨老婆的古人们)(4)

04

在诸多不按套路出牌的古时求偶案例中,东晋温峤(288~329年)也颇值一提。

温峤,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自幼聪敏博学,为人孝悌。姑母刘氏,家有一女,生得眉清目秀,如花似玉,绝对算得上是百里挑一的美人胚子。

及至及笄之年,该嫁人了。姑母便托温峤,平时多留点神,帮着物色个好郎君。

都是亲戚,必须得帮忙。温峤满口应承,道:“姑妈,现在的好男人可不多喽。你择婿的标准是啥?”

“照你的标准来就成。”姑母说。

没多久,温峤便来回复,声称已找到一个,还带来了聘礼。

还是那话,古时婚嫁,需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用不着见面。一番准备,便办了婚礼。

热热闹闹,拜过天地高堂,入了洞房,新娘掀开红盖头,搭眼一瞧,嘿,新郎官居然就是媒人温峤!

这叫啥?中途截留啊。且姑表亲,属旁系二代,似也难脱近亲婚的嫌疑。

古人四书五经怎么学习(那些没有三书六礼走偏门讨老婆的古人们)(5)

05

坊间有句俗话,曰:甭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且看上述几位,刘邦靠吹牛,讨上了老婆;秦观对对联,求得了佳偶;温峤走偏门,抱得美人归。套用段首俗话,这正是:

甭管花招歪招,能娶上媳妇,便是高招。

时下,剩男剩女,遍地皆是。若读了此文,能跟刘邦、温峤、秦观等学得一二,不再做单身狗,倒也不枉作者嘚啵这一回。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刺猬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