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病死的原因(林黛玉在怀春之时)

《红楼梦》的妙,在于每个人物的真实。就算是神仙一般的林妹妹,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假大空”“高大全”!

林黛玉从幼年到成年,一样经历了青春期。“哪个少女不怀春”,曹雪芹并不避讳写林黛玉的“风月”文字,难得是聊聊数语就将怀春的黛玉刻画得美艳不可方物!

林黛玉病死的原因(林黛玉在怀春之时)(1)

(第三十四回)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不在话下。

黛玉怀春之美,让人见之、怜之、意难平之。她作《题帕三绝》倾吐心中情思极为大胆。《题帕三绝》也是她的秘密,大观园众人谁也没见过这三首诗,包括贾宝玉。

林黛玉病死的原因(林黛玉在怀春之时)(2)

贾宝玉被打后赠帕,林黛玉体会出手帕背后的情意绵绵,一时情感激荡,激发了内心情愫不能自持。原文用可喜、可悲、可惧、可笑、可愧对应白天她听闻贾宝玉知己之言的“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是心中情愫绵延的写照。

林黛玉有感于此,才会“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直抒胸臆的创作了《题帕三绝》。

《题帕三绝》的内容囊括了林黛玉对贾宝玉情感的“缘起缘灭”。推测在八十回后会再出现。这里且不谈。

林黛玉病死的原因(林黛玉在怀春之时)(3)

林黛玉体会出“手帕”的情意,“浑身火热,面上作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正是少女情怀总是春的情景。那一种情难自制,是初恋的少女该有的情怀。

曹雪芹写此时的林黛玉,分明借鉴了《牡丹亭》中杜丽娘“暮春”的情节。

《牡丹亭·寻梦》:几曲屏山展,残眉黛深浅。为甚衾儿里不住的柔肠转?这憔悴非关爱月眠迟倦,可为惜花,朝起庭院?”“忽忽花间起梦情,女儿心性未分明。无眠一夜灯明灭,分煞梅香唤不醒。”

林黛玉病死的原因(林黛玉在怀春之时)(4)

杜丽娘“慕春”之心柔肠百转,恰是林黛玉“怀春”之情绪。杜丽娘因相思魂断,林黛玉则病由此生。什么病?自然是相思病!

贾元春省亲当晚,点了四出剧目,其中的《离魂》出自《牡丹亭》。脂砚斋【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预示林黛玉之死与杜丽娘一样都是死于相思。那一年中秋节,林黛玉作“冷月葬花魂”。杜丽娘正是相思成疾于中秋节去世。

林黛玉病死的原因(林黛玉在怀春之时)(5)

曹雪芹在设计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生发源于两件事。一个是二人偷看禁书《西厢记》,一个是听闻梨香院小戏子排演《牡丹亭》。

(第二十三回)只听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是林黛玉感情的分水岭。此前的黛玉尚且懵懂,与贾宝玉还是天真烂漫的表兄妹。此后的黛玉则与贾宝玉一样,生出了缠绵的情愫。

林黛玉病死的原因(林黛玉在怀春之时)(6)

贾宝玉派晴雯送来两条手帕,代表他对林黛玉表白。林黛玉能懂,皆因《西厢记》和《牡丹亭》的启发。

曹雪芹大胆写出林黛玉的“怀春”,是对宝黛爱情最关键的铺陈。林黛玉迈出那“无畏”的一步,是宝黛爱情升华的基调。

林黛玉在与贾宝玉的感情中从来不是被动,反而是更为主动的一方。只可惜,真正束手束脚、顾虑重重的是贾家和贾宝玉。林黛玉的悲剧也不仅是没有人替她主张,而是她注定“求不得”,一如杜丽娘面对“春梦”。少女情怀总是诗,可《题帕三绝》则是一出悲剧的始末,有始无果!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