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机床品牌排行(世界立式加工中心品牌排名)

机械行业,是工业的基础所在,

也是国民工业体系的构建者,是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的行业,

其行业涉及范围面广,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多,投入大,见效慢,事情多的特点,

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非专业人士很难管理,是很多注重短期效益的企业和个人不愿意涉及的行业,

从业人员需要通过多年甚至几十年的积淀才能够成为行业的翘楚;

作为机械行业的基础工具机

数控加工中心

自从中美建交,中国与西方的关系趋于缓和,

更在中国改革开放与冷战结束,

巴黎统筹协会解散,西方有限度的停止对中国的封锁,

中国目前的加工中心技术应用基本和世界同步,

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和世界一流水平有比较大的差距。

为什么同样一台850立式加工中心

(X向行程为800mm,Y向行程为500),

国外和国产有很大的价格差距,

为什么国产品牌之间也有相当的价差?

通过行业人士多年的积累,

把市场上国内外典型的立式加工中心厂家分为7类,

以最常规的厂家标准配置三轴850立式加工中心为例(仅针对主力机型,各厂家配置会有所不同),来谈谈这7类产品的特点。

通过排队和对比,做出一个对国内机床所占位置的正确分析,如有不足,欢迎指出!

第一梯队

瑞士

米克朗、DIXI、

德国

哈默、巨浪、SIP

日本

三井精机、安田

这些品牌的机床在加工中心领域属于超一流选手,平均售价大于150万。

无论从外观内在,还是设计水平及创新性,抑或加工能力和加工精度,几乎无可挑剔。

精工细作,精益求精,机床加工精度极高,产量很低。

因价格实在太贵,使用成本实在太高,用户往往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购。

第1梯队的加工中心品牌形象高高在上,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矣,犹如机床中的超级跑车。

机床的品质由床身材料优劣、

机械加工水平、零部件质量、装配质量以及生产管控等环节来确保,

机床装配质量始终靠人工保证,不象汽车、家电等产品可以实现自动化装配。

装配技工水平有高有低,机床批量生产又有苛刻的交货时间限制,

正因为如此,大批量生产的机床很难保证很高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销量排名前十名的机床厂商无法进入第1梯队的原因。

曲高和寡,采购和使用成本的高昂直接导致市场应用率非常之低。

售价虽高,利润不一定高,品质虽好,经营不一定好,光鲜之后的转身可能是心酸的泪水。

瑞士米克朗已经被瑞士阿奇夏米尔集团收购、瑞士宝美被瑞士斯特拉格收购…

不由联想起世界顶级超级跑车布加迪威龙,叱咤车坛的背后是4度转手的悲惨!

加工中心机床品牌排行(世界立式加工中心品牌排名)(1)

第二梯队

德国

德马吉、斯宾纳、斯塔马

日本

大隈、马扎克、牧野、森精机、丰田工机

美国

马格、哈挺桥堡

意大利

菲迪亚

西班牙

达诺巴特

这些企业的鼎鼎大名几乎耳熟能详,

是世界一流机械生产企业的主力机床,售价定位80-150万。

这些选手均常年位居世界机床销售额榜单的前列。

普遍中小批量生产,管控到位,品质很好仅用于生产高利润的产品。

价格相对第1梯队来说比较接地气。

第2梯队厂家推广力度大、市场占有率高、专门解决高难机械加工问题,鼎鼎大名几乎超过第1梯队。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机械加工企业,如果没有几台第2梯队选手坐镇,

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产品是一流的。

第1、2梯队在产品品质、科技创新方面大幅领先,几乎是瑞士人、德国人、日本人的天下,

他们的严谨和这三个国家始终如一重视技能培训的传统是他们能制造出优秀机床的根基。

10年内,中国企业进入第1、2梯队的机会很渺茫。

第三梯队

合资

北一大隈、小巨人

美国

哈挺、哈斯

韩国

斗山、现代、三星

中国台湾

永进、东台、台中精机、快捷、高峰

这些企业是国内一线机械生产企业中的主力机床品牌,售价在45-80万之间。

生产一流产品的企业虽然也使用第1、2梯队的机床,

但由于采购成本太高,实际大批量使用的还是以第3梯队的机床为主。

这些机床结实耐用、可靠稳定,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是确保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的好帮手。

加工中心机床品牌排行(世界立式加工中心品牌排名)(2)

第四梯队

中国大陆

北一、北京机电院、南通科技、沈阳、大连、新瑞、纽威、日发、海天、新贝斯特

中国台湾

丽驰、大侨、大立、友佳、丽伟、艾格玛、绮发

这些企业是一、二线机械生产企业中的主力机床品牌,价格在32-45万左右。

第4梯队的机床市场保有量不亚于第3梯队,虽说在稳定性和精度保持性方面略逊于第3梯队,因为价格更加平易近人,同样成为了高水平机械加工企业中的主力机型。

这支梯队的企业由国内优秀企业和一些台湾企业大陆工厂组成,

稍稍努把力就有可能对第3梯队造成威胁,

几家民营国产机床企业起点高、进步快,很有希望在几年之后跻身于第3梯队。

加工中心机床品牌排行(世界立式加工中心品牌排名)(3)

第五梯队

中国大陆

宝鸡、云南、长征、汉川、宁江、凯达、联强(新浙)、青海一机、鲁南、杭机、宝佳、皖南、捷甬达、永华、迪莱姆、大天、嘉泰、隆盛等

这类机床在任何一个角落里的机械加工企业里都有可能看到,售价大致25-32万。

部分品牌也会推出一些偷工减料的特价机型,不推荐使用。

这个价位区间的850立加在国内的市场销售数量最大,最能被普通机械用户所接受,屈指数数品牌有一两百家之多,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什么脏活、累活、没人干的活都是这些机床在做,工作环境相应比较恶劣,恒温恒湿环境的优越环境与他们无关。

这支梯队至少有一半的厂家采用组装光机的方式生产立加,产品同质化严重,进入门槛比较低。

如果工厂规模相当、管理合理,不同品牌品质之间的差异很小。

加工中心机床品牌排行(世界立式加工中心品牌排名)(4)

第六梯队

中国大陆

海滕、百事特、一鸣、大森、鼎亚、海特、力创、鼎泰、中博等

此类品牌机床普遍选用低端品牌数控系统,大约销售价格18-25万。

部分企业为组装光机的生产模式。

第6梯队的机床由于企业相对规模较小,品质规范化管理方面差于第5梯队。

同时为了降低成本,零部件选购方面也会选用一些廉价品牌,对稳定性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严格的出烤机和出厂检验是降低机床出厂故障率的好方法。

对于产品精度要求不高、采购预算比较紧张的中小企业来说,第6梯队的加工中心是不错的选择。

第七梯队

游击队

品牌众多

第7梯队为代装游击队组装的加工中心,付出代价小于18万。

做法是用户自行购买光机、数控系统、丝杆、刀库等部件,然后代装游击队负责到现场组装,品质水平和场地条件、代装游击队的工作情绪直接相关,品管等QC流程是没有的。服务质量不用动脑也能知道。

这个档次的加工中心一般用的是台湾新代、宝元或者是国产的凯恩帝、广州数控系统,三菱M70和FANUC 0I-MATE MD也很常见。

丝杆导轨用的品牌也不差,其他部件则是抱着能省则省的态度去采购。如果你和代装游击队的私交很好,而且该代装技师的水平很高,自己又懂点机械和电气维修,那么恭喜你已经大大降低了机床的采购和使用成本。

7支梯队的立加厂家组成了一个菱形,

菱形上顶点代表第1梯队,

从上往下队伍不断壮大,

菱形左右两点之间的连线代表第5梯队也就是生产厂家最密集的梯队,

再往下队伍开始缩容,菱形最下方的点代表第7梯队。

1-3梯队是清一色的外资企业,

第4梯队由国产和台企组成,第5-7梯队是国产的天下。

国外不是没有5-7梯队的产品,该区间国产立加的强势让他们无法挤入国内市场。

以上仅仅是以最通用的三轴立式加工中心为例,

对其市场做了概述,

以下系列机床需要更多专业知识才能有判断,

● 龙门加工中心

●立式五轴加工中心

● 卧式五轴加工中心

● 磨床(平磨、内外圆磨、刀具磨)

● 立磨、坐标磨、内外齿磨

● 小型精密走心机

● 曲轴磨

● 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 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 齿轮磨

● 组合机床

● 倒立车

● 多轴棒料机床......

其世界排名将又会是另一个局面,

数控机床发展到现阶段,

仅在低端市场竞争是没有未来,

机床行业更趋向于专业化与行业化,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甚至不同零件生产,

机床厂家根据多年的行业积累强化在此领域方面的专业生产水平,

进行行业差异化竞争,或许是中国机床发展的一个出路,

而之于这方面的发展,需要机床生产背景的同时,

更多的是行业沉淀与机床的应用,同时需要时间与持续的投入,

方可造就中国可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的机床厂家!

放弃过去的习惯,

在国家重大课题的推动下,

攻克数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与核心功能部件并产业化,

各机床厂家在各领域进行行业细化发展,

在技术与产品不断优化的同时,

培养通过产品竞争的产业氛围,

进而改变过去单靠营销打天下的习惯!

中国机床厂家现在去做还有可能追赶的上,

如果连追赶的勇气都没有,

那中国机床或许将永远止步于此!

关注最新技术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CIMES2020)将于2020年5月18-2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义)举办,欢迎您莅临指导。

加工中心机床品牌排行(世界立式加工中心品牌排名)(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