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只鸳鸯过冬(成群结队来越冬)

千余只鸳鸯过冬(成群结队来越冬)(1)

鸳鸯戏水。(受访者供图)

千余只鸳鸯过冬(成群结队来越冬)(2)

鸳鸯戏水。(受访者供图)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文静、甘洁涛)继今年11月初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重临韶关乳源南水湖越冬后,近日在乳源南岭附近水域还发现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的种群,创下韶关地区一次性观察鸳鸯的数量纪录。经过20天的持续观察,人们推测如无意外这群鸳鸯应会在此停留越冬,这也意味着广东生态屏障南岭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近日,记者来到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岩口村的温汤水库,在观鸟达人的指引下,见到13只“颜值超群”的鸳鸯正在水面嬉戏:五彩斑斓的大背头从绿色渐变到紫色,再到棕红色,层次分明,背部直立的橘红色帆状饰羽在鸟类中独树一帜。玩到尽兴时,它们张开翅膀,露出雪白的肚子,显然对自己的外形十分“自信”。

第一发现者陈太平是当地人。素有“南岭明星鸟导”之称的他曾是一名南岭护林员,至今已有10年观鸟经验。他告诉记者,以前就听附近的村民说湖里有鸳鸯出现。今年10月底,他巡山时发现了3只,后来陆续又观察到15只左右。鸳鸯早上6时到10时间会在湖面觅食,比较活跃。休息到下午4时之后又开始变得活跃。下午4时到6时是其活动高峰期。

对中国人来说,“鸳鸯”的名字并不陌生。即使没有亲眼见过,也在文学或绘画作品中屡见不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科普鸳鸯:“终日并游,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名曰鸳,雌名曰鸯”。自古以来,国人常用其来比喻恩爱夫妻。

据该团队成员、“鸟类专家”龙海石介绍,在广东鸳鸯属于冬候鸟。鸳鸯体长约40厘米,在鸭科里是体形偏小的游禽。它们胆子较小,怕人,行为方式比较隐秘。鸳鸯的颜色绚丽,尤其是雄鸟,繁殖季节三级羽会立起来,形成船帆的形状,非常容易辨识。

来源: 广州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