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成大器的四字真言(曾国藩传木秀于林)

曾国藩成大器的四字真言(曾国藩传木秀于林)(1)

《曾国藩传》

曾国藩,家世卑微,天赋平平,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把风雨飘摇的清朝挽大厦之将倾,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得到善终。

如果给清官分类的话,曾国藩应该归入“非典型类清官”。也就是说,骨子里清廉刻苦,表面上和光同尘。这是因为曾国藩的志向不是做“清官”,而是做大事。

读曾国藩传和李鸿章传可以说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毛泽东曾评价曾国藩:“对于近人名人,唯独服气曾文正”。认为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也有“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的评价。可见曾国藩的厉害非同凡人。

精选书摘

今人尚巧。办事越巧妙,越少费力气,越走捷径,当然就越好。很多人办事,都追求高效率,甚至不择手段。然而曾国藩不这样。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做事平心静气,更多地考虑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角度立场想问题;更多地揄扬他人,表扬他人的长处;做事有始有终,越到后来越慎重;接人待物要更诚更敬。

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咬紧牙关,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这构成了曾国藩生命经验中最核心的部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人必非之。

战略上有一条基本的原则,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也就是要迫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战略安排行动,迫使对方跟着我们的步子走,而不是按照对方的战略安排行动。说白了,就是将战略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易传》中说:“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当一个人的地位、权势、声望达到顶点的时候,也就是要走下坡路的时候。稍微处理不慎,会带来无法预计的危险。因此,越是辉煌的时候,越应该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趋福避祸。

除了诚信外交外,曾国藩还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超前的观念:在对外交往中,不要争面子,而要争里子。不要争小处,而要争大处。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

作为学生,李鸿章与老师曾国藩一生有过密切合作,也有过多次冲突,但是高明之处在于,他从来没有与曾国藩撕破脸,懂得有进有退。这是曾国藩日后交班给李鸿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