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公司老班长事迹(记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输电中心带电班副班长陈国信)

东南网4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 通讯员 黄鹭)这个月,陈国信创新工作室又一创新项目——智能登杆卡就要进行成果验收了,一旦通过验收,线路检修人员作业现场管控的安全性将大大提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供电公司老班长事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供电公司老班长事迹(记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输电中心带电班副班长陈国信)

供电公司老班长事迹

东南网4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 通讯员 黄鹭)这个月,陈国信创新工作室又一创新项目——智能登杆卡就要进行成果验收了,一旦通过验收,线路检修人员作业现场管控的安全性将大大提高。

目前,电网作业人员登杆作业都以色标作为依据,把色标卡与杆塔标示牌颜色进行比对,确认颜色一致后方可继续攀登作业,可小小的色标卡极易丢失。2021年,陈国信带头研发智能登杆卡,对作业杆塔名称、编号、色标一一录入,以智能化的方式直接分配作业任务到个人,并实现后台可视化。智能登杆卡还有一键呼救功能,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陈国信并不是科班出身,但自1992年来到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一线起,他就能吃苦、肯学习、善钻研,短短几年便掌握了立塔架线、带电作业等操作技术,并取得500千伏超高压带电作业资格证书,成为带电作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2000年,在厦门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500千伏后厦Ⅰ、Ⅱ回线路的带电作业中,作业人员遇到了技术难题——无法满足现行线路安全规程要求。陈国信带领技术攻关团队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两个多月的野外现场模拟操作试验,攻克了技术难题,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修正《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关于“500千伏线路安全作业距离”有关规定提供了数据参考。该研究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后续的生产中产生了3450万元的经济效益。

“塑料薄膜和纱网,重量很轻飘呀飘。大风一过吹起来,缠在电力导线上。万一线路来跳闸,您家今天就没电……”4月24日上午,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上空,一架无人机在220千伏岗翔Ⅰ、Ⅱ路线路通道保护区盘旋。无人机搭载的高音喇叭里传出一段段夹杂着闽南方言的宣传广播。想出这个点子的,正是陈国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

陈国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工作之余,人们常可以看到陈国信带着青年员工围在一起探讨课题、翻阅文献、绘图建模、打磨工具。“我想尽量帮助青年人,把工作室的创新优势发挥出来。”陈国信说。

陈国信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近年来,无人机技术不断成熟,基于无人机这个空中移动平台,陈国信带领工作室成员研发无人机抓手,并不断改良搭载多种作业工具,运用在电网的基建、运维、检修、监测检测、大数据搜集等作业中。陈国信还参与编制62个课题的培训课件,将创新思维、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融为一体,着力提升班组的整体理论水平和技术技能;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他授课近800课时,培训一线员工2500余人次。

截至目前,陈国信创新工作室中已有1人成长为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13人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省市公司优秀专家人才,28名结对成员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

陈国信说:“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工匠’是这个时代的气质,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基础。我的追求,就是能做这样一个‘工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