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羽马东事件完整(马东和乐队在饭局上的聊天)

白举纲和他的乐队上周就已经被淘汰,但昨天晚上的《乐队我做东》聊起了白举纲被淘汰的事。

从聊天中我发现了白举纲被淘汰的3个主要原因。

麟羽马东事件完整(马东和乐队在饭局上的聊天)(1)

1、傲慢

有些人总会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似乎“地下”是多么优越的一件事。

但大张伟说,“地下”就是一块遮羞布,是尚未成功,也不敢说出自己愿意成功的一堆人的遮羞布。

在我看来,“地下”更应该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经济状况。

专业乐迷觉得白举纲乐队的演出在音乐性上没有核。他不是underground“地下”。你可以怀疑,但凭什么主观臆断呢?就因为他还有一重光鲜亮丽的“商业偶像”的身份?

但事实上,如果有机会见到“阳光”,有几个人愿意在“地下”待着呢?

麟羽马东事件完整(马东和乐队在饭局上的聊天)(2)

你看第一季节目成功以后,多少乐队的商演增加了,多少人的广告邀约突然纷至沓来了,连LV这样的高端大牌都去找石璐了。

这就是一个活广告。

于是,第二季,这么多新老乐队乌央乌央的就来了,特别是有的老牌乐队,都是解散多年后重组的,还不见得是原班人马。若不是为了名和利,至于这么上赶着来参加吗?若不是为了成功,比赛的时候至于那么患得患失吗?继续“地下”不好吗。

嘴上说嫌弃,行动却很诚实。

已经成功的商业偶像走上乐夏的舞台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参加《乐队的夏天》,白举纲连续两年与公司“死”刚,刘昕拒绝《乘风破浪的姐姐》的邀请。相比之下,他们对乐队不是更显热血和赤诚吗。

专业乐迷对商业偶像的谜之傲慢是从哪来的呢?

麟羽马东事件完整(马东和乐队在饭局上的聊天)(3)

2、偏见

本来请你作为专业乐迷来投票的,你却点评说白举纲“太好孩子”,不够“地下”,是不是有点像“我跟你讲道理,你跟我谈感情”的耍无赖行为呢。

乐评人邓柯对此评价说,就乐夏舞台的这次演出而言,白举纲唱得过于好了。对于摇滚乐,尤其是对于重型音乐来讲,它可能不会在这个地方处理得这么精细。

哦,弄了半天,那些专业乐迷就因为人家的演出不符合你对某种音乐类型的期待,所以就觉得人家唱的不好。

麟羽马东事件完整(马东和乐队在饭局上的聊天)(4)

为什么不抛开一切,单纯的去看待一个作品,而是要带着事先设定好的框架去看呢?

面孔乐队的贝斯欧洋给出了一种解释:这节目从上季结束以后,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为摇滚乐来做的节目。看的人,期待的人都是喜欢摇滚乐的,他不可能给你一个理智的评价。

乐评人邓柯说:有偏见是正常的,大家确实会觉得偶像歌手唱地下音乐重型音乐不够真实,你也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煎熬那样的痛苦,也没有那样的生活状态,很多时候你是作为娱乐明星日程很满,到处飞来飞去的挣钱,你做出来的能是真正的重型音乐吗。

问题是,人家经历过什么,你真的了解吗?

什么时候鉴定摇滚乐靠的不是作品,而是出身了呢?

麟羽马东事件完整(马东和乐队在饭局上的聊天)(5)

3、刻板印象

饭局上一开始聊到白举纲被淘汰,不清楚状况的欧洋就问,是不是因为,其实他不是做摇滚乐的,但是他为了上这个节目,他演了一首摇滚乐。

应该很多人都持有这样的怀疑态度吧?!

臧鸿飞听了,赶紧连连摆手:不是,不是,真不是。他公司都愁死了,公司让他出以前的歌他不要,他就偏要做金属音乐。

马东澄清说:我们上一季请他,他就要来,公司不让。这次是他跟公司直接“死”刚,他说,我必须去,这是我喜欢的。

马东着重说,他是真喜欢。

这些背后的故事,没几个人知道。

白举纲来乐队的夏天,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热脸贴冷屁股。

臧鸿飞描述是,想跟你们当好朋友,结果你们都不喜欢我。

马东当时就觉得白举纲肯定极其委屈。

麟羽马东事件完整(马东和乐队在饭局上的聊天)(6)

傲慢、偏见、刻板印象,足以淘汰任何人。

但最终,马东把问题包揽到自己身上,说这里面真正可能就是我们有问题。

我想说,还真有你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乐队的夏天》不是《摇滚乐队的夏天》,你们也不希望节目越做越狭隘吧。

一切的评判原则和标准都来源于此,否则,像哈雅乐团这种世界音乐可能很快也会被淘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