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权谋读史记(智囊上智部见大卷)

学权谋读史记(智囊上智部见大卷)(1)

原文

徐存斋由翰林督学浙中,时年未三十。一士子文中用“颜苦孔之卓”。徐勒之,批云“杜撰”,置四等。此生将领责,执卷请曰:“大宗师见教诚当,但『苦孔之卓』出扬子《法言》,实非生员杜撰也。”徐起立曰:“本道侥幸太早,未尝学问,今承教多矣!”改置一等。一时翕然,称其雅量。[边批:何曾损文宗威重?]

[冯述评]

不吝改过,即此便知名宰相器识。

闻万历初年有士作“怨慕章”一题,中用“为舜也父者,为舜也母者”句,为文宗抑置四等,批“不通”字。此士自陈文法,出在“檀弓”。文宗大怒曰:“偏你读『檀弓』!”更置五等。人之度量相越,何啻千里?

宋艺祖尝以事怒周翰,将杖之。翰自言:“臣负天下才名,受杖不雅。”帝遂释之,古来圣主名臣,断无使性遂非者。

又闻徐公在浙时,有二生争贡,哗于堂下,公阅卷自若。已而有二生逊贡,哗于堂下,公亦阅卷自若。顷之,召而谓曰:“我不欲使人争,亦不能使人让。诸生未读教条乎?连本道亦在教条中,做不得主。诸生但照教条行事而已!”由是争让皆息,公之持大体皆此类。

译文

徐阶以翰林的身份视察江浙一带的学政工作,还不到三十岁。有个考生在文章中引用“颜苦孔之卓”的句子。被他批为:“杜撰”,评了个四等。

这个书生受到徐阶的批评,很不服气就拿着文章找他说:“谢谢大宗师的指教,但“苦孔之卓”出自扬雄的《法言》,并不是我杜撰的。

徐阶马上站起来说:“本官居官过分年轻,学问不足,承蒙指教。”

于是改评为一等。当时大家都称赞他肚量大。

[冯评译文]

不吝于改过,是名宰相的气度。

听说万历初年有一书生作“怨慕声”(怨慕即思慕,出《孟子·万章上》。孟子说舜思慕父母)这个题目。文中引用“为舜也父者,为舜也母者”一句。被主考官打入四等,评为“不通”。

此生分辩说:“文章此句出在《礼记·檀弓》。”主考官非常生气说:“只有你读过《檀弓》!”反而给他改成五等。

人的度量。相差何止千里,

宋太祖曾因为生赵师民的气,要杖打他。赵师民申诉说:“我是天下有名的才士,受杖刑太不雅观。[好大胆!非圣主不能容。]”太祖就放过了他。

自古以来的圣主名臣,就没有做错了不改,一条道走到黑的。

又听说徐阶在浙江的时候,有两个书生为了争取贡生的名额吵闹到公堂,徐阶不为所动只是阅卷;又有两个书生为了推让贡生的名额吵到公堂,徐阶也不理会。事后,徐阶把他们召集过来,说:“我不想你们争,也不想你们让。诸位没有读过学规吗?连我也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不能肆意而为。诸位只须遵循规章制度就可以了。”

于是争让的事得以平息。

徐阶的作风一向如此。

徐存斋,即徐阶,明代名臣,嘉靖后期内阁首辅。是他扳倒了严嵩父子。

杜撰(zhuan,四声,赚),指没有根据的编造。

大宗师,这个没查到。我的理解是,一个尊称。大概意思就是一个校长,同时也是个博导,以学生的身份喊博导就显得很亲近,以学生的身份喊校长这种行政头衔总会有距离感的,个人看法。下文还有一个词,文宗,这里应该指那些分管阅卷的官员。

扬子,即扬雄,字子云。汉朝辞赋家,思想家,著有《法言》《太玄》等,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对后世影响重大。

侥幸,这个大家都懂,意思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了成功。我之所以把这个词列出来,是因为我觉得,徐阶这波装13于无形,真是润物细无声錒。这波我得给82分,剩下的以666的形式补齐。

翕(xi,一声,西)然,一致,一致称颂。

檀弓,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就是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的“五经”之一。(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周翰,即赵师民,字周翰,北宋人。学问精博,志向高远,被夏竦称为“盛德君子”。(夏竦是谁来着?)

我们大部分时候还是认可“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妄图“以官服人”有点难了,我面上好像是屈服于官了,但是我内心里还不是会说“也就是你当了个官,你要不是个官看我不锤死你!”

所以我们要注意不要以权势去压服别人,因为容易出问题,就算当时不出问题,也容易埋下隐患。另外,虽然可以“以理服人”,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切忌“得理不饶人”。

如果情况允许,还是要“以德服人”。

学权谋读史记(智囊上智部见大卷)(2)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zhinangzhinan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