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款码新规文件(个人收款码最新消息)

官方晚间紧急发布!个人收款码最新消息来了!个人存取5万以上现金登记政策暂缓!

个人收款码到底能不能用了?官方最新回应来了!

关于3月1日开始,禁用个人收款码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里其实已经说过了,有兴趣的可以看下《辟谣!微信个人收款码查4年、补税都是谣言!收款码转为商用码》(点击阅读),虽然微信官方和支付宝官方已经做出了回应,但依旧各种说法都有。

为此,2月22日晚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也官方发布了通知,表示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用户可自由选择使用。

收款码新规文件(个人收款码最新消息)(1)

公告中重点总结如下:

1、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用户可自由选择使用。

用户使用“个人经营收款码”,服务不减、体验不变,赋码过程免费,并可享受更高效的交易对账等服务。

2、现行“个人收款码”不关闭、不停用、功能不变。

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了通知的同时,微信和支付宝也再次发布了通告:

收款码新规文件(个人收款码最新消息)(2)

微信支付表示,2022年3月1日之后,结合用户收款情况,将陆续通过微信收款助手消息通知等方式发出邀请,在用户自愿情况下提供个人经营收款码,免费领取物料码牌,还能享受经营账本、经营分析等更多权益和服务。

同时,现行“个人收款码”不关闭、不停用、功能不变。

如果用户希望申请,“收款小账本”首页会逐步向用户开放申请入口,申请完成后可享受同等待遇。

收款码新规文件(个人收款码最新消息)(3)

支付宝则表示,3月1日之后,支付宝个人收款码可继续使用,享受包括提现免费等一系列现有服务。

同时,支付宝将结合用户的收款特征,对用户发出个人收款码升级邀请,个人收款码可免费升级为「个人经营收款码」。按客户意愿升级后,个人收款码的原有权益将继续享有,还会享有更高的「敢收敢赔」保障额度等权益。

如果用户希望升级,也可在「商家服务」首页相关入口直接提交申请。

目前从支付清算协会的公告看,无论是支付包还是微信,将是否升级为经营收款码的选择权交还给了用户自己,比之前一刀切的规定要显得人性化和柔和了不少,而个人经营收款码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更容易被小商户们接受和理解。

微信、支付宝收付款有什么税务风险?

虽然并不是强制升级个人经营收款码,但用微信和支付宝收付款还是会有很多风险!

1、增值税的风险

微信、支付宝的收付款记录,并不能作为进项抵扣,会导致增值税增加。而且,个人、公家混在一起分不清,导致未能及时申报的,还会有偷税漏税风险被税务稽查。

2、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微信、支付宝的个人收付款记录,无法取得合规凭证,也无法税前扣除,会导致企业所得税增加。一旦漏缴企业所得税,同样会被税局稽查,引来大麻烦。

3、个人所得税的风险

有些老板喜欢通过微信、支付宝给员工发工资,自认为方便快捷又能避税。

实际上,这样操作不但存在漏报或刻意偷逃个税的风险,还会引起其他问题!

还是内句话,一旦被税局稽查到,不只是补税罚款和补缴那么简单,乐子就大了!

4、公司管理风险

都用微信、支付宝付款发工资了,还能指望款项账面透明?资金流清晰?当资金无法受到监管、企业内部管理财务混乱时,企业就离倒闭不远了!

5、股东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如果长期使用股东的个人账户来收付款,除了公私不分外,一旦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股东就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再说一遍,无限连带责任!

假如,老板十分想不开,就是要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收款怎么办?

其实也简单,只要做好这5点就行了,直接上图:

收款码新规文件(个人收款码最新消息)(4)

小慧说

曾经有个广东的公司利用员工私人微信和支付宝收款,被税局稽查后除了补税 罚款外,财务 老板都被判了十个月的有期徒刑。

所以,不要再动这个歪脑筋了!

个人存取现金5万以上登记暂缓实施!

原《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提到:

1、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存取款业务, 需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2、个人办理现金汇款、票据兑换、实物贵重金属、购买金融产品等一次性交易单笔5万元以上,需登记资金的来源;

3、非账户开户机构内购买基金等金融产品一次性交易单笔5万元以上的,需登记资金来源。

并原定于今年3月1日开始执行。

此规定一出,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收款码新规文件(个人收款码最新消息)(5)

不过,就在2月21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又发布公告称:因技术原因,原定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暂缓实施!

收款码新规文件(个人收款码最新消息)(6)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对于暂缓《办法》也进行了解答,他表示,当《办法》发布后,一些中小金融机构随后提出,针对不同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提出了具体规范和要求,金融机构需要时间来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并进行人员培训。

所以,决定暂缓《办法》的实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