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可以贴在后面吗(春联您贴对了吗)

又到贴春联的时候了,这期就聊聊春联吧。

十多年前经常有人询问怎么区分上下联、上联应该贴在门口的那一边这些问题。后来,问的人都懂了,于是就再也没人问这样的问题了。但是,有关春联的问题,还是有必要在这里说一下的。

1.如何区分上下联?

对联是由两行字数相等的汉字组成的,由于是两行字,所以,叫做“一副对联”。不过,这两行字却有专门术语来指代。两行字叫做“两比”,一行字就是一比。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对联是没有横批的,春联由于贴在门口,那个门楣便让春联就有了贴横批的地方,因此,春联才有横批,别一见到对联就给人家加个横批。

这两行字分别是“上比”和“下比”,上比即是“上联”,下比就是“下联”。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别人给我们出个对联让我们去对,那么,出题的人所出的那一比叫做“出句”,你去应对的那一比叫做“对句”。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出句就是上联,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因为出句既可以出上联要求对下联,也可以出下联而要求对上联。例如,出句“竹报平安”,这就是下联,而对句的“花开富贵”便是上联。

那么,如何区分上下联呢?这个问题在以前根本不是问题,过去的学童念《笠翁对韵》或《声律启蒙》,私塾先生必定教学童平仄和押韵,那些小孩分辨上下联就像我们今天的小孩计算1 1=2那么简单。但是,由于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没有教平仄,我国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平仄是怎么回事,所以很难区分上下联。

上下联是由每一比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决定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就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的,就是下联。

可是,我们不懂平仄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是:拼音的第一二声是平声,第三四声是仄声。当然,对联一般以古四声(平上去入)为判断平仄的标准,但对于大多数国民来说,能运用现代四声(第一二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进行判断就行了。

“花开富贵”这一比中,最后一个是“贵”,拼音是gui第四声,是仄声。凡是以仄声结尾的,属于上联,所以,“花开富贵”是上联。

“竹报平安”这一比中的“安”,拼音是an第一声,是平声,凡是平声结尾的是下联,所以“竹报平安”是下联。

2.上联贴在门口的那一边?

这个问题得从传统文化和现代书写习惯两个角度去看。古人写字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我们把家门口当成一张纸,我要在这张“纸”上写字,那么,我们就面对这张纸(家门口),从右边开始写起。也就是说,传统的对联是面对门口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

春联可以贴在后面吗(春联您贴对了吗)(1)

上面这副对联中,“近”第四声,仄声,是上联,贴在面对门口的右边;“高”第一声,是下联,贴在面对门口左边。

但是,近些年来,北方出现很多按现代书写习惯张贴对联的做法:

春联可以贴在后面吗(春联您贴对了吗)(2)

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叫做“贴错对联”,因为它与传统文化相背离,而对联无疑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按现代书写习惯进行张贴显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过,从左到右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凭我们几个顽固分子改变不了什么。

3.关于入声问题

我们发现,古诗词中有些平仄用现代四声去评判是违律的,明明是第一二声,却出现在诗词仄声的位置上。其实,那些是入声。古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平仄划分是:平声就是平声,其余上声、去声、入声都是仄声。

广东话无疑是古汉语的化石,只要你会说白话(包括阳江话),就能轻易地分辨出入声,因为入声短促、气流快速收敛。例如:督、促、福、德等,但广东以外的地区就很难分辨了。

然而,我们对对联的传承却是将它的骨和肉以及皮毛都打包传承下来的,所以,对联一般沿用古四声。

春联可以贴在后面吗(春联您贴对了吗)(3)

上图:吉星高照平安宅,好景常临康乐家。两比中,宅zhai第二声,家jia第一声,按现代四声论,都是平声,但按古四声论,则宅是入声,仄。所以,上图的贴法正确。

4.违律的对联

由于我们的基础教育没有教平仄和对仗,所以,现代的国人多数以为对联就是两行字数相等的汉字,还自作聪明地以为必定有个横批。而实际上,对联是最严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汇集了几乎所有的语文基础知识,平仄、词性、词组结构甚至句子成分的划分等等,一应俱全,而且规矩很多,远非“两行字数相等的汉字”那么简单,很多没学过对联的人也会去对对子,不过,全部都是违律的。

(1)平仄相间

对联规定,同一比内平仄相间(主要以音节为准,两个字为一个音节,这个音节的平仄由这两个字的最后一个的平仄决定。)。例如“花开富贵”,则应划分为“花开”和“富贵”两个音节,“花开”是平平,则“花开”这节音是平声,根据平仄相间的原则,下一节音必须是仄声。“富贵”是仄仄,这节音为仄声,刚好符合平仄相间的规定。如果下面还有音节,则下一个音节应该是平声,再下一个音节是仄声,一直这样平仄相间。

对联要求上下比之间平仄相反。“花开富贵”是平平仄仄,那么,下比必须是“仄仄平平”(这是工对的要求,宽对可以是平仄仄平),我们再看下联“竹报平安”,仄仄平平(竹字入声)。我看到网上很多外行人也发布对联评论文章,说上对下、春对秋,“很公整啊”,其实他们只是看到意思对得上就认为是工整,而实际上,对联必须符合所有规则才算得上工整。上面说的“上”对“下”,如果是在音节的末位,则是“仄顶仄”,犯规了,何来工整?

(2)不允许隔时隔景

我们看到出句有“春花”,便立即想到用“秋月”去对,外行人便认为这就是“很工整”,但如果这是一副描述情景的对联,则犯规了,所犯的错误是“隔时隔景”,而对联是不允许隔时隔景的现象出现的。假如你的整副对联是为了抒发情感,那么,“春”是可以对“秋”的,例如“眸如秋水”,你可以对“心比春花”,因为整副对联都在描述一个人的外貌和内心,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景可以同时出现的现象。但如果出句是“秋水平湖”(下联),所描绘的是一幅秋天宁静的湖面的景象,如果你对“春风拂柳”(上联),则所描绘的是春天一派生机的景象,一个在秋天,一个在春天,二者无法在一个画面上同时出现--你所描绘的到底是哪个季节?这是网上对对子除了平仄违律之外出现最多的违律现象。

(3)词性相当

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性必须相当。上联“花”,下联“竹”都是植物名词,名词对名词;上联“开”,下联“报”,动词对动词,这才叫做词性相当。

(4)词组结构相同

上联“花开”是名词 动词的主谓结构,下联“竹报”也是名词 动词的主谓结构。上联“富”与“贵”是并列的,是联合词组,下联“平”与“安”也是并列的,是联合词组。

《联律》规定很多,这里只列举四个最基础的常识,至于那些异位重字之类比较高深一点的就不展示了。倒是可以说说目前市面上的春联有哪些是违律的。

a.平仄违律

“厚德载福,和气致祥”这副对联的上联违律。按现代四声论,德字平声、福字平声,两节音皆平,平仄违律。按古四声论,德字入声,福字入声,两节音皆仄,同样平仄违律。

b.口号、祝福语当对联

“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哪个是上联?根据对联规则,进字仄声,应该上联,但按因果关系却是先有生意兴隆然后才能财源广进,于是,人们都把“生意兴隆”作为上联了。另外,这副“对联”上下联之间词性不相当、词组结构不相同。所以,这只是一句祝福语,相当于“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它并不是对联。不过,随着不懂对联的人滥用,这句祝福语和厚德载福那条一样,已经成为正经八儿的春联了。也是的,因为春联本身就是祝福语,只是用了对联形式罢了。

最后说说我对违律春联的看法:传统的东西在承传过程中会不断被修改,最后可能变得面目全非,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只有不断地去适应它的改变。

我们现在都说“打车”,可为什么我们要打那辆车呢?不是我们跟车有仇,而是文化在传承中产生了对母本的变异,就像你用果子的种子去种果一样,几代之后,果子就产生了变异--这就是达尔文的遗传与变异理论。我们最初是搭车的,电脑的拼音输入法流行之后,人们输入“搭车”时经常会出现“打车”的别字之误,久而久之,凡是搭乘别人驾驶的车辆这种行为便都定义为打车,短短十几年时间便达成了共识,打车成为标准的汉语词汇,你要是说搭车,年轻一代会说你是错的,你不能搭乘车辆,你只能狠狠地揍那辆车才是正确的。

对联是上联贴在面对门口右边的,但当所有人都贴在左边是,古人的贴法便是错的。上下比皆是平声结尾或者都是仄声结尾的对联流行起来了,则《联律》是错的--因为,文化本身就是约定俗成的共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