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一中存在吗(再见衡水一中)

记者丨李瀚林 综合报道

今年2月,国内教育行业知名的“衡水一中”更名为“衡水泰华中学”,引发业界关注。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还注意到,在“衡水一中”更名的同时,全国各地曾经挂名“衡水一中”的中学,也都悄悄变更了学校名称。

其中,在四川省内,曾挂衡水招牌的学校有两所,一所在自贡,另一所在遂宁,目前自贡的衡水一中富顺学校已改名为“自贡衡川实验学校”。

衡水一中存在吗(再见衡水一中)(1)

自贡衡川实验学校

原因其实不复杂,一系列“衡水一中系”学校改名的背后,原因均指向“民促法”。

“衡水系”学校有四所

更名学校均为民办性质

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衡水系学校并不单指衡水中学,也不单指衡水一中。

所谓“衡中系”这个概念,其实指的是以衡水中学为首的四所高中统称,包括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衡水中学实验学校、衡水滏阳中学。

其中,衡水中学为公办性质的学校。另外三所衡水第一中学、衡水中学实验学校、滏阳中学则均为民办学校,由衡水中学统一参与管理。也就是说,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是两所学校,一个是公办,一个是民办,而经历此轮改名潮的衡水一中为衡水系中的民办学校,而引起关注的,主要是“衡水一中”。

尽管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是两所学校,但从建立之初,衡水中学就给予了衡水一中足够的扶持,这也就是早些年普遍又典型的“公参民”形式。

2013年2月,衡水中学与衡水当地的著名企业、河北泰华锦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投资9亿余元,投建衡水第一中学。

2014年8月,衡水第一中学落成并投入使用,而衡水中学则对衡水一中进行管理、师资、教学等方面予以支持。

然而,这两所学校最终的关系,有些超越“公参民”的边界。一所是公办校,一所是民办校,除了常规的管理扶持和师资扶持,两所学校甚至连招生等业务都绑在了一起,这也引起了河北省教育厅官方注意。

2017年5月,河北省教育厅就组成了专项检查组,对衡水中学和衡水第一中学办学招生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2017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印发《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对河北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办学行为进行整改的通知》,指出检查中发现两所学校不同程度存在不规范甚至违规办学招生情况,并对两校提出多项整改要求。

衡水一中存在吗(再见衡水一中)(2)

图源网络

为什么更名?

民办公办边界不清,影响教育生态

讲完衡水系中学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回到正题:衡水一中以及全国大多数“衡水系”中学为什么要更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的影响。

2021年5月14日国务院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民促法》)。《民促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严禁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教育。同时也规定公办学校不得参与举办具有盈利性质的民办学校,公办学校更不得以输出品牌的方式进行民办办学。

2021年7月份,教育部印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未来“公参民”类的学校不得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也不得利用公办学校品牌开展宣传或其他活动

而“衡水系”中学中,除了衡水中学是公办学校之外,其余三所均为民办学校,并且学校校名中均含有“衡水中学”的关键词,符合公参民学校的特征,更有利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来招生宣传之嫌。因此,改名并不意外。

当然,除了“衡水一中系”中学这一波改名潮,成都家长对于四川本地学校更名应该也不陌生了。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些学校均已更名或者正在更名,当然原因并不止“公参民”这一类,也包括部分学校学段调整、以及名字中带有“中国、中华、全国、世界、国际、全球”等字样:

衡水一中存在吗(再见衡水一中)(3)

因此,在这些综合背景之下,“衡水一中系”学校改名收场也是意料之中。多年以来,以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为首的“衡水系”学校在全国多地“开枝散叶”,成为人们眼中的“衡中系”高中。而衡水中学又以自身长期的优异高考成绩,不断强化品牌概念,所谓的“衡水教育模式”甚至也被很多学校借鉴。

但是业界对此一直充满质疑。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长期以来,衡水中学利用衡水一中的名义跨区域、抢生源,制造了所谓的升学神话。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破坏了当地教育生态,影响高中的招生秩序,因此要严格治理。至于更名能否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公办民办不分”等违规办学问题,仍有待观察。

此外,在熊丙奇看来,长期以来公办民办不分,违规办学,导致了民办学校的野蛮生长,影响了真正的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