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还能种吗(新种的杨树真的不飘絮了)

“新种的杨树真的不飘絮了,我腿上再也不起疹子了”近日,江苏泗洪的村民凌其山边说边激动地挽起裤脚给记者看目前,江苏宿迁市大部分地区都种上了无絮杨树种,当地人民因杨絮过敏出现的皮肤起红疹、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也明显减少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杨树还能种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杨树还能种吗(新种的杨树真的不飘絮了)

杨树还能种吗

“新种的杨树真的不飘絮了,我腿上再也不起疹子了!”近日,江苏泗洪的村民凌其山边说边激动地挽起裤脚给记者看。目前,江苏宿迁市大部分地区都种上了无絮杨树种,当地人民因杨絮过敏出现的皮肤起红疹、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也明显减少了。

“不飘絮”杨树种由南京林业大学尹佟明教授团队培育。2018年3月,在尹佟明的指导下,南林大林学院成立“杨帆起航”公益团队,聚焦“不飘絮”杨树种培育和推广,为苏北等产杨地区缓解“杨絮之恼”。

通讯员 谌红桃 李宁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绘制基因图谱,将多种优势基因导入一个种子体内

20世纪60年代的苏北平原,还是一片尘沙飞扬的黑土地。1972年,国家林业部从意大利引进一批原产美国的黑杨品种。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明庥敏感地意识到,这个类型的黑杨可能适合在黄淮海平原生长,他随即带领团队对这个黑杨品种进行精心培育。历经两度春秋的反复试验,获得了可喜实验效果。专家们认为,“这是中国长得最快的树”。

为改变苏北平原“冬天风起,飞沙遮天”的恶劣环境,王明庥一户户上门劝说、科普,越来越多的苏北人民种上了杨树。到80年代,苏北平原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南林大周定国教授艰苦探索近10载,运用高分子化学和复合材料学等理论,将杨树开发成防火胶合板、无醛胶合板、结构胶合板和结构刨花板等系列产品,并将这些产品升级换代成高等级防火门、高性能建筑构件和生态型装饰材料,让杨树成为了苏北当年的 “产业大树”。

土地绿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可每年春夏之交漫天飞舞的杨絮却让苏北人民烦恼不已。一株成年雌株每年约产生1公斤飞絮,仅江苏杨树种植1400万亩,1亩按16株算,总计22400万株,每年约产生飞絮22.4万吨。杨絮燃点低,蔓延速度快,极容易引发火灾。纷飞的杨絮,还很容易造成皮肤过敏和呼吸道感染。杨絮带来的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杨树产业的发展。

2009年,尹佟明学成回国后开始攻关“无絮杨”研究。2011年,他成功绘制出了杨树基因图谱,并通过分子育种的手段,将多种优势基因导入到一个种子体内,产生新的优势物种。2018年,南京林业大学“杨帆起航”公益团队接下了无絮杨研究的接力棒,在尹佟明教授的指导下为实现杨树不再“飘絮”而进行科学攻关。

为杨树鉴定“性别”,开发2小时快速检测盒

为了进行采样、调研、杂交和育苗,“杨帆起航”团队每半个月都要去一次实验基地,每年有100多天在基地度过。有时为了测量树木根部的数据,这些90后研究生在地上一趴就是十几个小时。

为了开发杨树性别鉴定技术,他们从12.7万对基因组里筛选出需要的基因组序列。2020年11月,团队成功研发出杨树性别鉴定技术,并开发出了一种杨树性别快速检测试剂盒。用这个试剂盒,工作人员在苗期只需花2小时便可检测出杨树的性别,而且采样部位不受限制,在根、茎、叶都可以。

杨树性别测出来了,工作人员只需淘汰飞絮的雌株,留下不飞絮的雄株,从根本上解决杨树飞絮问题。

选育良种,在全国推广1000多万亩无絮杨

杨树性别检测技术很快得到推广,为产杨地区的百姓带来了福音。在江苏宿迁,他们协助政府建立了12个无絮杨育苗基地和17个示范基地。如今,连云港市灌云县已种植无絮杨1000多亩,形成了绵延17公里的“绿色长廊“。

在尹佟明教授的指导下,团队目前已选育3个无絮杨良种,并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6个省的25个市推广种植1030余万亩。

来源: 扬子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