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什么时候画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名画背后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今年的电影《隐入尘烟》,相信给很多人,尤其是没有北方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电影的批判现实手法,在好评如潮的同时,也遭到了许多指责和批评,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什么时候画的?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什么时候画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名画背后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什么时候画的

今年的电影《隐入尘烟》,相信给很多人,尤其是没有北方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电影的批判现实手法,在好评如潮的同时,也遭到了许多指责和批评。

很多人怀疑这是假的,电影在夸大农民的苦难。还有人听到电影被送去国外参展的消息,认为这是靠揭露伤疤换取关注等等。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在某个片段上,惊人的重复或者相似。早在1873年,俄国画家列宾的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所遭遇的,比今天《隐入尘烟》遭遇的更加夸张。

油画描绘了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

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

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

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

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

完成这副作品的时候,画家只有27岁。这副作品被当时沙皇的儿子弗拉基米尔 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买走,实际上,这幅画在有了草稿的时候,就是这位大公出钱资助,列宾才能完成的。

这幅画被大公送去在欧洲维也纳参加博览会,获得了轰动效应。而在俄国国内,这幅画被称为俄国绘画的奇迹。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在参加完展览会会后,就把它悬挂在皇宫之中,作为皇室收藏的艺术珍品。

在俄国国内,这幅画作却是冰火两重天的待遇。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盛赞这幅画,认为这幅画最大的特点就是逼真。

还有很多人认为列宾和果戈里一样,是伟大的艺术思想家。但是这幅画,同样受到了许多俄国上层人士的批评。他们认为,列宾这是在弄虚作假,俄国怎么会有这种苦难?

“这幅油画,就像裹脚布一样,又脏又臭。列宾就是一个毫无爱国心的家伙,他拿着国家给发的工资,却用这样一幅肮脏的东西,去欧洲到处炫耀,以出卖虚构的苦难,来获得对他自己的赞赏。”

这是当时的俄国交通部长捷列诺伊,对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公开直接的批评。还有许多人认为画中的纤夫,是画家自己虚构想象出来的,俄国那么富裕强大,哪里会有这种苦难?

自从人类诞生,苦难是我们最不受欢迎的宾客,但是他却很少缺席。无论哪一个时代,似乎,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出于个人自身认知和立场的关系,很多人会选择无视或者拒绝相信苦难的存在。

然而苦难毕竟存在,我们无需痛恨它,更不用掩盖它,决不能美化它,而是要正视它,思考它,改善它。苦难不是一个人造成的,解决苦难也不会是一个人的事情。将现实的某个截面拿出来,特写,深化,引发思考,正是艺术的一个重要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