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1)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2)

记录本身是件美好的事。表达本身就是互通的,只是我们选择了相机这个工具。愿自己,愿大家永远有属于自己的灵魂。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3)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4)

FIND MYSELF

80后的陈煜(Cy)从小学习绘画,毕业于美院。毕业后在电视台以及广告TVC和众多游戏CG担任导演,以及美术指导的工作。后拜师《风月》副导演《碟中谍三》、《伯爵夫人》的美术指导,《阮玲玉》等剧照的郁百杨先生门下,接触舞台剧与影视剧。在2015年对摄影产生兴趣,开始自己的独立摄影之路。在所有的跨界职业道路上,美术这个词贯彻了他的一切职业行为。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5)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6)

图文/Cy 生活的幻想 编辑/熊熊

接触摄影,是因为摄影是一种即兴创作形式,它比绘画更快速,比动态画面(影视类)更具有单张的冲击力,是一种化繁为简的表达方式。

我时常问自己:一张有灵魂的照片是什么?标新立异的题材,精湛的后期,反应社会问题的新闻还是吸引眼球的刺激又或是摄影的流派,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抽取这些形式后,照片还剩下什么?本质是什么?其实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观点。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7)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8)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9)

一张好的作品就像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你看到的不是惨,而是眼神中的那份天真烂漫,那种灵魂的注视。又如滨田英明的作品表面上是被某些大师诟病的小清新,但是片子的力量是在于摄影师对家庭的那份爱,才能拍出纯真的作品。

这也许就是我理解的图像力量,也由此衍生出我自己的摄影理念:生活是一种幻象,幻象下的真是我想追寻的。

我从三大哲学问题中的二个问题引出我的摄影感悟,也是这篇访谈围绕的主题。

(1)我是谁?(既本我)有自我风格的摄影师。

(2)我要做什么?(即真我),拍我所理解的,拍我所想拍的片子。

(3)最后我补充一点:我所说的是我对艺术上的认知,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10)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11)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12)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13)

常用摄影器材:

胶片相机:徕卡M4,禄来Rolleiflex 3.5F Xenotar,军旗220改装拍立得;

数码相机:徕卡M240,徕卡M-Monochrom CCD;FUJI50R

镜头:徕卡M501.4A;徕卡M28 2.8;徕卡M35V1(八枚玉); 徕卡R192.8 ii等

哈哈我绝对是器材党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14)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15)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16)

1

500px:从街头拍摄到室内模特,从奉行布列松不打扰对方的盲拍,到与模特如何交流?

其实在拍摆拍之前,我对非自然状态下的拍摄是很抗拒的。我更加喜欢街头,我喜欢观察。喜欢真实的有烟火气的生活,喜欢不让对方发现我在拍他的那种街头刺激感以及最真实的自然状态。

所以在我2015年到2018年10月前的片子大多是街拍,大多是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在拍照片。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17)

《喀什搬毯子的少女》LECIA M240 M28 2.8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18)

《回家的路》LECIA M240 M282.8

在2018年10月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是我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用胶片,第一次拍模特,第一次自冲自扫,第一次登入500PX,第一次玩图片类网站。(在此之前,我只是自己一个人拍着玩,也很少对外交流。)也是在那个时候第一次和模特交流。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19)

《禁果》

LECIA M4 M501.4A kodak TAI-X400雷电露精益8200I扫描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20)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21)

通过这一次的交流让我发现其实有交流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摄影是种主观的表达形式,我在之前提到过但有时候过于主观去拍一组自己想要的作品,往往和预想是相反的。不合适的主题不合适的模特,就犹如一道菜肴不适合的食材,和调料去做一道菜。所以了解模特的特质并不只是外表道具和色彩妆容的搭配,聊生活状态,了解对方性格,这是很关键的。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把这个人的特质表现出来,那么照片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一个小诀窍,就是先见面交流,把陌生感拉近,观察对方解读对方性格,再去准备拍摄题材和准备道具妆浓以及服饰搭配。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22)

2

500px:摄影是自我的对话,无论画面艺术音乐或文字,都表达自我的一种认知?

在整个摄影环境中,共性摄影的存在其实是非常误导自我的,有太多的规定和条条框框。高光不能溢出、暗部不死黑、磨皮要双曲线、中性灰、灯光要三灯四灯位、模板预设布兰登,风光摄影其实也差不多,网红地打卡,长曝堆栈。包括建筑,我看过东京、上海、纽约等等许多一线城市的黑金风格。每个城市都一样,除了建筑以外你可以说是任何城市。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这是张三拍的还是李四拍的?这个是艺术?还是行活?那又何必找你去拍呢?你去拍和别人一样的片子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这是应该问自己的。

然而,这个世界是有纯艺术存在的。它存在与创作者表诉的作品和欣赏者产生一种共鸣的表现下。被共鸣的人数少的是为小众作品,人数多的是为大众作品。比方说一个擦肩而过,四目相对中一刹那眼神中的那份惊艳,就像撞上你心中的脆弱的那一瞬间的画面。是一种一见钟情的感觉,它会感动有这种经历的人。其实无论是画面艺术音乐或者文字,我们所做的就是拿不同的工具去表达自我的认知。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23)

回到我之前在感悟中提出过哲学问题我是谁?从这个本我的问题衍生到摄影,我觉得一个创作者需要问下自己,我是谁?我拍的东西代表着我所认识的世界,我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我所表诉的是我,是我的经历,我对人性的看法。之所以认识本我才会有真我。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拍自己觉得是真实的片子。哪怕自己的梦是乌托邦,也是自己真实的看法。那么,也就有了自我的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24)

3

500px:你很少用大量光源,几个灯位去拍模特,光与影的对立才是最自然的一种状态?

有黑暗就有光明,有光就有影。光与影的对立才是最自然的一种状态,学过绘画的人知道黑白灰的关系,也知道有明暗才会更有空间感。

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互通的,无论你从事绘画电影音乐这些东西是一样的。画面对立才有层次,故事的对立才有戏剧性,音乐的对立才有节奏。

暗部难道就不能死黑么?高光就难道不能溢出么?很多规则是让你稳定的拍出一个稳定的画面。多灯位只是让你能拍出曝光准确面部清晰后期空间大的稳定性的片子。但并不是权威。就像电影镜头语言越轴是错误么?合适的越轴会让镜头更具戏剧性,意外性或者更强烈的视觉效果。

如果艺术是被条条框框的,那么思路被条框了,那么片子也就是条条框框下的产了。

4

500px:模仿是进步的方法,但创造才能成长,保持独立性才有自己拍摄风格?

其实无论是美术还是摄影又或是其他艺术形式,大多数人的开始都是临摹。这个过程是必要的。它在技术上、掌握工具上以及信心上对初学者是有很大帮助的。

但是,如果一直持续下去,那就是一种可悲了。分析一张大师的照片构成,从道具,光影、服化以及流派风格。然后换个模特换几个陈设,拍的接近。这其实是一种山寨。当然一般这种山寨都会致敬某大师或者会用绘画流派来讲述自己的创作方式。这种情况其实国内特别多。比如:著名的ALEX WEEB 街拍风格。有很多人去刻意模仿。比如:模仿荒木经惟的一些作品。这其实在我看来毫无灵魂,说的好听成为另一个人的复刻,说的难听其实就是一种山寨了。

对于创造,这就像零到一的突破,只有保持独立性创作性,才会有属于自己的风格,我们看下日本的摄影师蜷川实花,又或是森山大道都有着自己的摄影语言。又比如香港摄影师夏永康王家卫的剧照师,你可以看出他早期的风格和现在的风格其实调性保持的是一致的。只是作品越发成熟。

《阴郁的味道》

GLOOMYTASTE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25)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26)

Rolleiflex 3.5F Xenotar CineStill 50D c41冲洗 EPSONGT980

5

500px: 你经常说如果不想成为普通摄影师为目标的话,最好一开始就不拍商业摄影?

这段话其实是我引用了日本摄影家铃木清的一段话,其实这句话对我影响也是蛮大的。意思就是行活拍多了,你的思维就会被固定,如果从最开始的时候思维方式被固定,之后是很难改变的。因为大众审美是一种时代的流行,这就像整容一样,欧式双眼皮,希腊鼻,开眼角。当然大众审美也就意味着共性。也就意味着不会有个人风格。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27)

Rolleiflex3.5F Xenotar Kodak TMAX 100 雷电露冲洗 EPSON GT980扫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28)

Rolleiflex3.5F Xenotar 法国百合 100 雷电露冲洗 EPSON GT980扫

6

500px:个人风格还是妥协一种共性,如果存在饿死还是吃饭的问题,你会如何去选择?

首先这个问题我不存在。但是我如果存在这个问题,我会选择一半一半。因为这也是很多其他摄影师问过我的问题。

我其实是这么认为的,一半按照自己本心去拍,一半按照商业要求去拍。你可以后期自己想要的风格,也可以送后期公司帮你修商业后期。当然有的人会说,这样会错过一些画面。万一拍砸了怎么办?那如果这么说,就要问问自己了。胶片时代怎么办?

对自己都没信心的摄影师确实只能中规中矩了。数字时代让摄影变成一个低门槛。拿起单反你有很多试错的机会。你就可以说自己是个摄影师。拍的不好后期来救。有模板有预设,各种插件。那真的要问一句自己,是摄影师还是只是个按快门的?就像我一直认为的摄影是一场自我的对话。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对话。

7

500px:光错琉璃的社会,有太多迷惑,生活是幻想中的乌托邦?还是剥离幻象的本质?

其实这也是我在500PX的名字(生活的幻象),其实这个名字出自我从美院附中好友的网名。说句题外话我这位好友美院摄影系毕业现在摄影只是他的爱好,主业做饭店做的风风火火。他本身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的这个词我是很认同的,所以当我开始玩摄影的时候我用了这个名字。也算是延续我们高中时所坚持的理念。

这个词我自己的理解:光错琉璃的社会,有太多的表面迷惑。然而生活应该是幻想中的乌托邦?还是剥离幻象的本质?

人生是矛盾的,有时候乌托邦是内在的。幻象也是人们所追寻的美好事物。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让我们回归到现实生活,为了生存去妥协。

那么摄影呢?其实任何艺术表达形式永远都是对立的,如同人生的矛盾。表象的迷惑内在的真实,更深一步就是灵魂所向往的乌托邦。

我把人的结构分成“表”“里”“梦”。然而我的片子里确没有梦。因为梦太虚幻,我无法去把握。也许PS合成能去造梦。但容易回到形式上,失去了表和真。被太多技巧和元素去吸引,反而让片子乱。一不小心,就会变成荒诞主义的形式。所以我做了取舍。其实,这个理念也是受到我另一个老师《爱情公寓》里的大师兄杜俊先生所提过的“本我”“真我”“超我”三个哲学阶段有一些影响。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29)

8

500px:做影视方面的工作,你从职业到摄影,剧照摄影接触很多,也被很多电影所影响?

从小家里的环境让我除了美术这一块,其他方面都是不重要的。我是一个严重偏科的人,人生的规划在那一刻就决定了以后的道路,美院附中,美院。从事图像类表达工作。从广告TVC到舞台剧到影视。我接触过很多摄影师,我作为甲方的身份又或者是项目负责的身份和摄影师进行交流。我那时候并不拍照,我只是从艺术角度上提出我的要求。

但是很多时候,因为时间问题或其他问题会去妥协,差不多就过了。只要画面没问题,比列结构透视准确,色调关系差不多,我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时间久了,我对是张三拍的李四拍的,已经无所谓了。对我来说都一样。不同的后期外包团队所修的片子按照要求去调整。这种妥协交流持续到有一天我受不了这种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爆发了。我觉得我如果拍的好,在和摄影师合作的情况下我能让对方知道我这种客户不好糊弄。于是,我拿起了相机。开始自己的摄影之路。然后爱上了这种表现形式。

因为做影视这方面的工作,剧照摄影我接触很多,也被很多电影所影响,很多人说过,我的片子有点王家卫的色调,但其实不一样。我确实是受到一些影响的,夏永康的影响。但我并没有去分析他的照片,因为我不想成为下一个夏永康的复刻。也有人和我提过拍一些情节故事的画面,我觉得这就和影视分镜脚本是没什么区别的。如果这样我何必去拍照呢?单张画面的力量是我所追求的。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30)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31)

《暴走武林雄霸天》LECIA M240 M501.4A

9

500px:《这个时代,也许是胶片最好的时代,数码胶片双修入门篇分析》在500px平台引起关注?

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视觉中国500px多媒体平台去看看。在这里我还是会推荐大家去尝试下胶片。胶片这个确实是数码不可替代的。而且也可以更严谨的重新认识下摄影。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体验。现在的胶片是可以后期的。你非要我说哪个更好。我会说在手机上看图数码好。在电脑上看图或者更大尺寸看图那就是胶片好了。尤其是黑白的片子。

(不同的胶卷,所呈现出来的感觉都是不同的可以对比下)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32)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33)

10

500px:多陪伴家人,多观察生活,多看电影,多读书,多听歌,摄影之外才是摄影本身?

一切的修行都是创作的一种养分。记录本身是件美好的事。表达本身就是互通的,只是我们选择了相机这个工具。愿自己,愿大家永远有属于自己的灵魂。

最后我以日本服装大师Yohji Yamamoto 的一首歌《さぁ、行かなきゃ》一句歌词作为结尾:我原本以为自己只是独行,却发现每个人都是独行的。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34)

上图:山本耀司的三张代表专辑封面

感兴趣的可以听一下服装大师的唱歌专辑,其实这就是换种工具用音乐来表诉他对人生的理解。YOHJI是真的很YOHJI

山本耀司 - 心のそばの胃のあ来自500px摄影世界FOTO00:0004:34

Cy生活的幻象▲▲▲

摄影大师的八种方法(走近摄影师Feeling先森)(35)

视觉中国500px摄影世界FOTO拥有超过20000余名注册摄影师,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专业人才和爱好者,欢迎来到500px摄影世界FOTO部落,带你进入摄影部落和新锐摄影群,我们在这里等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