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其中一则感悟 论语解析60

  上一讲我们讲了,一个君子要同时具备仁、知、勇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论语十则其中一则感悟 论语解析60?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则其中一则感悟 论语解析60

论语十则其中一则感悟 论语解析60

  上一讲我们讲了,一个君子要同时具备仁、知、勇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同样的内容,在颜渊篇第四章再一次出现。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2.4 )

司马牛问怎么成为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为什么要不忧不惧,就是对自己选择的道路要坚定不疑,思想不能摇摆.我们前面讲过,不再重复。司马牛接着问“不忧不惧就能说是一个君子了吗?”孔子回答道“内心反省没有愧疚,又有什么可担心害怕的呢?”

这里孔子直接给出的方法是“内省”,就是自己检讨和反省。内心反省,没有愧疚,自己担心什么,害怕什么!

当然,很多人肯定不以为然,因为同样是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章就有“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不是“忧”吗?你又怎么解?这是不是孔子自相矛盾的说法?我们在缠说论语里已经讲过这一章,有兴趣大家楞以找这一章的视频。这里的“近”,是缠附;“忧”,是忧患,祸患。“近忧”,缠附忧患、祸患,为何如此?因为“人无远虑”。忧患、祸患的种子是当下种下的,每一思想、行为,都在种下种子。而种子并不一定即刻萌芽,把“近忧”解释成眼前的忧愁、忧患,是对此不能明了。和本章的“君子不忧不惧”的“忧”不是一个概念。这里的“忧”是“担忧、担心”。顾虑重重,有犹疑的成份。

关于君子不忧不惧的问题,孟子在《孟子.离娄下》第二十八章这么讲: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这里,孟子肯定地讲,君子怎么可能没有忧虑,不但有,而且君子要有终身的忧虑,但是不要有一时的祸患。什么意思呢?他讲,应该终生忧虑的是:舜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舜让天下都效法于他,圣人之道广传于天下,可我还是一个一般人,这是应该忧虑的。忧虑怎么办呢?忧虑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象舜一样啊。

如果君子都这样终生忧虑,那么君子所怕的就没有了。不符合礼的不做,不符合礼的不行,即使有一时的祸患,君子也不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