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

浙江温州,永嘉,三百里楠溪江诗情画意,八百年古村落唐风宋韵。古老而沧桑的村落,星罗棋布地隐掩于永嘉毓秀,似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诉说着跨越千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沿溪溯源,寻古访遗。

一起来看看永嘉最美16个避世古村落,你最钟爱哪个?

1 芙蓉古村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1)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2)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3)

芙蓉村是楠溪江古村落中最负盛名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七星八斗”建筑思想的集中体现。很多老宅已经坍塌,展现着一种“破旧的美丽”。村子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墙,长2000余米,高2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走在小路上,可以看见院落里的花静静地开放着,仿佛一个古老未醒的梦缠绕在房前屋后。

2 岩头古村 / 丽水街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4)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5)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6)

岩头村位于楠溪江中游西畔,介于苍坡和芙蓉之间,距永嘉县城38公里。因地处芙蓉三岩之首,故名岩头。该村始建于初唐。村落东缘的蓄水堤上,建有一条商业街——丽水街,号称“耕读长廊”,全长300多米,有90多间店面,是一条木制结构的古朴典雅长廊,有屋檐披盖,以利于行人遮阳避雨。长廊是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过道,走在丽水街,仿佛踏在古代文明的肩膀上,回荡着文明的脆响。天将黑不黑的时候,一长串的红灯笼悬挂蜿蜒,非常漂亮。

3 苍坡古村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7)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8)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9)

苍坡村处处散发着渔樵耕读文化清醇韵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规划布局,按阴阳五行规划,以“文房四宝”作为布局的指导方向,街巷呈八卦形,以方形环状的鼓盘巷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开八条路,经村寨的八道门通向村外。游逛一圈砚台、笔、笔架、墨、纸都将一一呈现在你的眼前,很有意思。

4 埭头村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10)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11)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12)

埭头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为陈姓聚居之地。该村始建于明朝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始迁祖陈守初从附近的珠岸村迁居来此,兹后子嗣繁衍,绵延不绝,历时19世,迄今已逾540余年。埭头古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古村以陈氏大宗到卧龙岗为中心区,分布着陈氏宗祠、积翠祠、墨沼池、墨沼生香、裕后祠、屈庐等古建筑。尤以华祝祠(亦称鲁班祠)与松风水月最为著名。在这里可看到士习民风、耕读传家的深邃文化底蕴。埭头古村与崖下库、小若岩景点近在咫尺,人称“燕窠”之地。这里山环水绕,田地肥美,环境清幽,风光旖旎。

5 屿北村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13)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14)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15)

屿北村位于永嘉县岩坦镇,因古村南面有一树木葱茏的屿山而获名,系汪氏聚居之地。其周围有金山、昔山、屿山、阳山、和尚山等五座山酷似瓣瓣莲花簇拥着被称之为莲花芯的整个村寨。村居布局中采用周敦颐《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出污染而不染”的思想来规划,整个村的地貌及建筑布局犹如荷花绽放。村内几乎每一座民宅都有名称,这在楠溪江古村落中也是绝无仅有。同时,该村也是浙江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6 茶园坑村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16)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17)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18)

茶园坑村位于永嘉县岩坦镇,建村已有600多年,村庄建筑古色古香,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现有村民70余户。古村依山而建,呈梯级上升,再加上村庄两边是隆起的小山岗,所以从溪对面向村庄望去,仿如一把古代皇帝坐的“金交椅”。隐匿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岩坦镇茶园坑村是一块天然福地。小小一个村子,包含了“天然空调洞”、深潭瀑布、原始森林等多处奇妙景观。顾名思义,原来村子里遍地都是茶树,曾出现全村制茶的盛况。如今,茶事不再,却又因自然的恩赐,兴起了养蜂。

7 暨家寨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19)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20)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21)

暨家寨位于永嘉县岩坦镇,靠近楠溪江源头,毗邻仙居,是隶属于深龙村的一个自然村,旧时也称社山,因村民均为暨姓族人,故又名暨家寨。暨氏先祖于明末清初时因避战乱由仙居迁居于此,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暨家寨依山而建,面水而居,整个村子建在山顶小盆地上,下临绝壁,只有一条山路出入,地势十分险要。 山高林密,瀑多谷深,由于交通不便,十分闭塞,改革开放30多年,暨家寨依然摆脱不了贫困,在寨中共有8座建于清朝的木结构房子,保存着完整的古村落风格,保存历史悠久的婚、丧、嫁、娶等传统民俗文化。正因为与自然生态高度和谐的山地林区建筑,成就了中国景观村落的美名,编织着迟来的幸福日子。

8 岩龙村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22)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23)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24)

岩龙村(又名岩寮)位于永嘉县岩坦镇,地处楠溪江源头,是一座有

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资源丰富。岩龙村始建于南宋淳佑年间,迄今已有700多年了,为季氏聚居繁衍之地。村内较好地保留了原始面貌,古民居、古街巷、古祠堂、古桥、古墓、古树,处处皆古。这些房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虽无豪门大族,但也自有小村小户的灵动之气。由于风吹雨淋,年久失修,有一些房子已经开始坍圮。其中最有特色的古建筑,当数村中的季氏宗祠。同时,该村还是浙江历史文化名村。

9 林坑古村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25)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26)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27)

掩映在山林环抱中的林坑村,是少有的没被破坏的山地民居,那些黑瓦覆盖的百年老屋,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意之中,如诗如画。它没有亭台楼阁,也没有深宅大院,更没有文物古迹,纯是一群自然、洒脱不拘的农家院舍。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林坑逗留一晚,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个远离尘世之地的静谧与秀美。

10 岭上村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28)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29)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30)

这座有着400余年历史的村庄,背山面溪,四周山色青翠欲滴,房屋建筑依山拾级而建。建筑屋面是黑色的片瓦,立面主要为木材或竹材围合而成。当夜幕降临地时候,村落的灯笼整齐划一地全部点亮,有点《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感觉,尽管这里远离繁华和嘈杂,但也有它独特的夜色之美。此外,外脆里嫩、油而不腻的烤全羊是当地极具风味的岭上人家特色菜。声名远扬的岭上11家农家乐每到周末几乎全部爆满,停在公路边的汽车长达几公里!

11 蓬溪古村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31)

村落始建于南宋,当时,出了一位状元李时靖,现古宅北侧仍留有状元街。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临鹤盛溪,隔溪有低丘为屏障,溪水绕障而行,形成东西两个门户,有世外桃源之境。村口有一古庙,其中有一副对联写着:山水诗家文史古今尊鼻祖,永嘉太守履痕深浅印摇篮。据说不少蓬溪人是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后裔。

12 溪口古村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32)

躲藏在清澈楠溪江上游,岩坦镇的一处古朴静美村落。卧于群山之怀,满带美好古韵,这里古巷、书院、流水、人家,沐浴了千百年人文之风,如今幽静如世外桃源。溪口村又名合溪村,位于楠溪江东岸岩坦溪出口处。因位于楠溪江干流大源溪与支流岩坦溪交汇之处,故又名合溪村。北宋时,始祖戴天旭从仙居皤滩迁来,逐步形成血缘村落。村庄背山面溪,呈半月形。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33)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34)

溪口村正门称"车门",也称"明文里门",是供奉宋光宗御赐"明文"两字匾额的地方。溪口村在南宋时曾出过"一门三代四进士"的世家,其中戴蒙、戴侗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著作宏富,史籍有传:戴入程朱门,迭奏埙篪,理学渊源接双绪;并称邹鲁,春宫甲六登墀。村落文风蔚然,有戴蒙书院,是楠溪江最早的书院之一,是南宋理学家戴蒙父子和文字学家戴侗共同创办。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35)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36)

整个古村落,布局井然有序,有着楠溪江畔古村落特有的朴素平实。村中有通畅的水系,有规整的街巷网,特别是山石建材的应用,房舍院墙等建筑物与人接近的下垫面层几乎全用卵石所砌,显得朴素、亲切、自然。而据说,这些如今村落里的主要路道和莲池等,均为南宋年间规划建造。

13 箬袅古村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37)

箬袅,又名箬鸟,据传古时此处竹箬多,小鸟多,故名箬袅。由于物产丰富,箬袅村周边的山上到处都是箬叶(即棕叶),而该村采摘粽叶竟有300多年的历史。

村落始建于元末明初,古石缸无意间“记载”了村史。箬袅村由一条清澈的溪流贯穿整个村落,村内的房屋大多依溪呈带状分布开来。据85岁的谢恒升老人家回忆,箬袅村有近400年的历史,约建于元末明初。村内的深山里留有明代寺庙的痕迹,正好验证了村民这一说法。在高坑山深处,被战争摧毁的寺庙早已不见踪影,但其留下的石缸却清晰地刻有明朝万历35年丁末记本山主持隐南置的字样,而如今这石缸成了牲口们喝水的用具。

14 坑口古村

位于永嘉西北部的界坑乡,古建筑群风貌独特,作为永嘉最西部的山间,这里深藏着一份静谧与美好。2017年,入选第八届中国景观村落。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38)

车行过巽宅镇沿着往缙云方向的路牌一直前进,经过金溪水库,没多久就可以看到路边古色古香的亭廊,上写“坑口村”牌子,便是到了这个美丽的古村落。对岸望去,沿溪和依山而建的“一”字型古民居建筑,满是宁静美好时光的韵味。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39)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40)

村庄依山而建,整个村庄都被青山环绕,放眼望去,翠色掩目,犹如世外桃源般安谧而静幽。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41)

位于山谷之中,沿溪两岸,群山环抱的古朴人家。走入村口,是一棵长得苍劲的“苦槠树”,据说树龄有五百年了。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42)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43)

青山、溪流、古屋、稻田、古树,旧农具、本地鸡、溪鱼,楠溪江景区应该有的元素这里都有。

15 张溪林坑村

说起永嘉林坑,一般人只知道位于黄南乡的林坑古村。其实永嘉有两个叫“林坑”的古村落,这个位于张溪的林坑村,2016年就已上榜“中国传统村落”,安安静静地藏在深山中,少为人知晓。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44)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45)

张溪林坑村,位于永嘉县张溪村东南约4公里的溪谷里,现有180多户人家,600余人口,追溯其历史,已有500多年建村历史,保存着完整的山地民居。周氏族人最早来到此处定居,现在村中十姓共存,和睦相处,而周氏宗祠正是村里文化礼堂的主体部分。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46)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47)

古村位于山谷群山包围之中,村前溪水,左侧梯田,右侧则是沿山势高低而建的古建筑。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48)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49)

古村全是清一色的灰黑色老房子,石头墙垒的道坦,木质结构的房子, 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整个村庄宁静而朴素。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50)

整个村落保存有32座山地古民居建筑,是比黄南林坑更大规模的古村落,村内的每座房屋造型各异,结构独特, 有四合院、三合院、横屋等,一排拥有众多台门和水门的横屋尤其具有特色,是永嘉山区山地民居之典范。

16 源头古村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51)

楠溪江贯穿源头村,在蓝天的衬托下,源头村古朴而宁静,村畔溪水绿得诱人、清澈见底。村落民房沿江而建,黑瓦白墙错落有致,几堵白墙上的水墨画,远远望去甚为清秀。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52)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53)

沿着村落缓步前行,溪边一座建筑特别显眼。便是楠溪江出名的舴艋舟文化馆。文化馆特别设计了3个类似舴艋舟船头的观景台,很多游客都会在“船头”拍照留念。站在“船头”,楠溪江景色尽收眼底,不远处,几艘舴艋舟正靠在码头边休憩。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54)

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的舴艋舟曾是楠溪江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航运主力。那时,山里人把土特产运送到城里,把城里的生活必需品带回到山里,村村之间的走亲访友,舴艋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55)

温州最美的十个古村落(温州永嘉16个避世古村落)(56)

如今,当地把已消失30多年的舴艋舟及航道复原,打造了楠溪江上独具乡土气息的旅游项目。而源头村是千年舴艋舟的第一埠,也是永嘉船工文化复活的重要节点。“楠溪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也从源头村开始,蜿蜒19公里。小小舴艋舟沿水路串联起14个村居,行舟悠悠,水长而美。“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