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第一次大战(日本百年大战略)

日本二战第一次大战(日本百年大战略)(1)

▲日美“2 2”会谈

自今年初拜登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已半年有余,对外外交政策,战略方向逐渐清晰明了,重点目标就是希望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领导地位。但想要实现该目标谈何容易,在美国看来中国已成为美国重新确立领导地位的“绊脚石”,为此拜登重新提出“印太战略”,妄图通过拉拢盟友实现对中国的围堵,而在美国提出该战略之后,日本是响应最积极的一个国家,通过日美“2 2”会谈、G7领导人峰会以及2021版《防卫白皮书》,菅义伟政府已经彻底撕下伪善面孔,再度挑起中日间矛盾,但日本此举并非单纯只为美国“印太战略”服务,反而是借此机会强化日本地缘战略,增强对华对抗软实力。

日本二战第一次大战(日本百年大战略)(2)

▲明治维新后日本海军便得到大幅发展

  1. 日本地缘战略演变
  1. 初现(二战以前)

19世纪60年代,日本受西方资本主义冲击,开启了自下而上的现代化改革运动——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令日本短时间内追赶上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日本也成为当时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并完成了工业化改革,而此时日本眼界已不仅限制于日本本土,反而扩大到了整个亚洲地区,并将目光放向将全球。

不过随着一战结束,日本已意识到地缘战略对日本发展的重要性,但此时日本在地缘战略发展过程中主要参考德国地缘战略策略,盲目学习“德国模式”,其中德国地缘战略学者,慕尼黑大学地理学教授豪斯霍弗一系列地缘战略著作更符合当时日本独裁者胃口。在效仿“德国模式”同时,日本终于打造出了一整套符合自身利益要求的地缘战略理论,该理论主要目标就是打造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二战第一次大战(日本百年大战略)(3)

▲二战日本投降后被迫改变地缘战略

  1. 发展(二战结束-21世纪初)

如果说二战前是日本地缘战略初现阶段,日本地缘战略真正发展则是第二世界大战之后,二战结束将日本彻底打回原型,战后日本政府发现此前效仿“德国模式”并不适合日本现状,在此情况下急需调整日本地缘战略策略,不过与其说是调整到不如说是推翻重头再来。在这一阶段,日本地缘战略将目标集中到了亚洲地区,并以此形成“亚太战略”。

在该战略中,日本希望借助美方力量确保日本在亚洲地区的绝对领导地位,该阶段日美军事同盟成为日本维护自身安全和推行“亚太战略”的核心支柱,恰逢此时美国也希望借助日本成为限制东方阵营的“桥头堡”,两国一拍即合。在美国庇护下,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短时间内经济水平跻身亚洲第一位,可以说此时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亚太战略”相关设想。

从总体上来看,在这一阶段日本地缘战略主要围绕“吉田路线”实现“亚太战略”的设想,在牺牲部分主权的基础上,换取与美国利益合作,借美国庇护在二战后获得喘息之机,为后续地缘战略调整做铺垫。

日本二战第一次大战(日本百年大战略)(4)

▲日本在《防卫白皮书》中将中国视为最大威胁

  1. 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

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之后,日本已不甘心继续执行“吉田路线”,开始进行更具扩张性的地缘政策调整。2002年小泉内阁明确提出亚洲经济一体化设想,虽然是经济层面设想,但此时日本地缘政策已悄然发生改变。虽然在这一阶段,日本仍与美国进行捆绑,但日本野心却已不满足美国的限制,试图通过响应美国地缘政策,扩大自己野心。2006年底,时任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在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的专题讲座上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了“自由与繁荣之弧”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日本地缘战略已经将目标从“亚太战略”瞄准了“印太战略”。

此时日本内阁对“印太战略”有一个明确方针,既要实现自己地缘战略扩张,同时还要以美国做后盾,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印太战略”进行不断调整。直到2018年8月安倍晋三在出席东盟论坛时推动将“印太战略”写入声明,以“印太战略”为基础的日本地缘战略正式走向成熟。然而日本地缘战略成熟却是在以牺牲中国利益为前提拓展自身战略需要,维护自身战略利益。

日本二战第一次大战(日本百年大战略)(5)

▲日本军力发展超出想象

  1. 日本地缘战略方针
  1. 强化军事力量

对于这点,进入21世纪以来,历任日本内阁都在以此为目标,试图谋取大的突破。二战结束,日本作为战败国,毋庸置疑在军事层面受到了巨大约束。1947年在盟军占领要求下,日本政府撰写并制定了《日本国宪法》,该宪法中对日本军事力量发展有着明确限制与要求,宪法第九条强调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该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在框架约束下日本不能设立军事机构和组织。

这在历任日本内阁看来都是对日本发展的限制,为此很早便谋划军事突破。恰逢此时美国在朝鲜战争输的一败涂地,为此在美国推动下,日本组建了警察部队,后出于围堵中国需要成立了自卫队。此时日本就是在打擦边球——以警察部队编制改编为自卫队。但即便如此,日本仍并不满意,后续历任日本内阁开始妄图修改《日本国宪法》,但最大突破还是在2014年7月,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主导内阁正式通过关于“解禁集体自卫权”的重大修改,修改之后日本交战权、自卫权、集体防卫权及自卫范围与此之前有了极大出入,而在修改之后《日本国宪法》第九条已名存实亡。

日本二战第一次大战(日本百年大战略)(6)

▲日本军费持续大增

没了宪法约束,日本军事力量迅速扩充,2019年日本国防预算450亿美元,2020年519亿美元,2021年计划预算530亿美元,而这已是日本军费连续第十年增长。此外,在装备方面,今年年内日本将计划实现F-35战斗机在“出云号”准航母上的起降,一方面日本装备了五代机,另一方面还借此实现了航母列装,这令日本军力有了大幅提升,但从日方相关政策来看,在日本地缘战略方针要求下还将继续强化军事力量。而日本强化军力,目的就是希望以武力应对中国,实现军事层面的与华对抗。

  1. 强调同盟概念

通过二战,日本清楚认识到想要真正实现地缘战略目标,单打独斗绝不可能。为此日本开始强化同盟概念,美国便是日本首要选择,1951年美日签署《美日安全保障条约》(旧安保条约)奠定了美日两国军事性质同盟关系。1978年美日制定了《防卫合作指导方针》,两国军事同盟正式确立。虽然双方同盟关系也出现过波动,但随着美国“印太战略”与日本“印太战略”重合,双方军事同盟关系再度得以加强与深化。

日本二战第一次大战(日本百年大战略)(7)

▲美、日、印、澳四国首脑对话

不仅如此,日本还在拓展四国准联盟合作机制。该机制下,美、印、澳均被日本纳入同准联盟发展范畴,一旦该联盟形成,将实现印度洋与西太平洋的战略连线,届时对华遏制体系将得以完善。日本也将以美日同盟为基石,以美、日、印、澳为支点,形成对华包围圈。而这一切都是日本在牺牲中国利益的基础上,维护美国自身利益。

  1. 中国应对手段
  1. 继续保持与扩大中国对日优势。趋强这一特性根深蒂固在日本民族骨子里,美日关系之所以如此密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国用武力征服了日本,在日本看来美国是强者,所以趋于强者也是理所应当。鉴于此,中国必须扩大对日优势,并且是全方位的优势。2010年中国GDP总额已超过日本,并且这一差距正在逐步拉大,据统计2020年中国GDP总额14.73万亿美元,同年日本GDP总额5.1万亿美元,中国是日本GDP的2.8倍左右,双方差距巨大,但根据相关智库信息来看只有中国GDP总额达到日本五倍乃至更多,才会确立中国对日本的绝对经济优势,因此中国仍需继续拉大与日本的经济差距。

日本二战第一次大战(日本百年大战略)(8)

▲我国国防预算还需继续加

  1. 提升军备水平。单纯从中日军备水平来看,现阶段中国军力水平已超过日本,形成对日军事优势。不过这仅仅只是中日两国间军力对比,不具有代表性,日本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并非摆设,一旦中日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美国必然会以保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日本提供军事援助,因此中国必须要在军力上可与日、美乃至美、日、印、澳四国的对抗,才会令日本绝对趋强于中国。
  2. 保持对话与沟通。对抗与对抗,最终结果只有战争,但战争必然会打断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因此对抗并不利于解决中、日问题。为此在确保经济,军事等方面绝对优势的同时,仍需保持与日本,与美国的对话与沟通,构建完善对话机制,这有利于避免双方出现误判。但对话与沟通的基础是保证不触及中国底线问题,一旦触及中国底线问题,对话与沟通自然也再无必要。

综上,日本地缘战略发展野心越来越大,目标也充分指向中国,但想牺牲中国利益,换取日本地缘战略发展,中国实力不答应,中国政府不答应,中国人民更不答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