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五种好习惯 培养好习惯的六项原则

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王大龙老师在新师者在线课程中跟我们详细讲解了培养孩子好习惯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今天大龙老师老师重点讲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六项原则。

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在巴黎聚会,有记者就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卡皮查:在您的一生当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试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说:就在幼儿园。记者又问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什么了呢?卡皮查微笑着回答说,在幼儿园里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等,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培养五种好习惯 培养好习惯的六项原则(1)

我们国家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大龙老师把养成好习惯的六项原则总结如下:

一、父母做榜样

• 不学则已,学则求证

• 大脑魔镜-镜像神经元: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二、要有适宜的环境

环境的布置与习惯的养成有密切关系,因为环境有暗示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希望儿童按时睡眠而不能有安静的环境,室内有玩具引诱,则不宜于儿童安心睡眠。

三、赏罚应该慎重使用

• 奖励方法可以利用,但用得太多和不适当,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奖励往往变成一种贿赂。使是孩子误认为好的行为应当有报酬。

• 惩罚则容易引起孩子怨恨、反抗的心理,养成消极不合作态度,因此应该慎重。比如孩子在墙上画画,最自然的惩罚是让他用沙纸或者抹布擦干净。同时告诉孩子应该画在石板上或者纸上。如果把孩子痛骂一顿,孩子对受罚的原因也不了解,也许因此就泯灭了孩子对图画的兴趣

四、反复练习

•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因此要想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应该给儿童很多的实习机会。

• 儿童学习比较慢而且容易遗忘,因此对养成的习惯一定要反复地练习,有的研究说至少坚持21天,比如:养成吃饭前洗手习惯

五、要以善待恶

孩子一出生就如一张白纸,都很无辜和善良。而不同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员,他们在生活中,时刻不停地观察父母的一举一动,注意周围的环境,从而学会如何应对生活。

• 父母常常让孩子明白:他们不仅需要尊重长辈,尊重同年人,比如:自己的朋友,伙伴。但更要孩子学会尊重不同阶层和等级之人,不能嫌贫爱富。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体验和生活轨迹,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个人,用礼貌和平等的语言和人交谈。

• 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对富人,名人,不用卑躬屈膝,唯命是从;对弱势群体,也不能盛气凌人,或以怜悯,施舍的心态对待他们。

• 活动是孩子天性,绝不是消极的禁止就能遏止,如果活动没有正常的出路,就要继续另犯不良习惯,因此贤明的父母应因势利导。

六、使儿童发生兴趣而愉快

儿童有兴趣而愉快的条件是:

• 第一成功心:成就事业的心思是儿童快乐的要素。当某人完成一件需要最努力的工作时,心情非常的愉快。儿童此种感觉也和成人一样。无论如何,成人绝不可帮助儿童太多,致使儿童失去完成工作得到的愉快。贤明练达的父母帮助儿童克服失败与失望,促进的儿童成功的可能。

• 第二使儿童成为一件事物的中心:使儿童有自发自动的机会。如果父母干涉和命令太多,儿童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儿童一定没了兴趣。

• 第三是称赞:当孩子完成一件任务达到一定标准时,则子以称赞,使他感到光荣、愉快。

培养五种好习惯 培养好习惯的六项原则(2)

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每天练习而形成的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