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购物节(与快递小哥一起)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詹丽华

浙江正从一场持续而深远的疫情影响中,艰难突围。

物流行业无疑是观察城市经济体健康与否的理想切面,它关联着经济生产的方方面面,又深入城市生活的角角落落。

4月,本是物流行业在上半年为数不多的一个需求高峰,然而今年,情况完全相反。

有财经媒体援引智能物流平台G7的公路货运指数,数据显示整个4月浙江货运流量指数持续为负,而这已经是同属长三角地区中受本轮疫情影响最小的。

好在,情况从5月初开始逐渐稳住了。G7数据显示,5月第二周,“全国公路货运指数”整体环比上涨16.7%。公路物流数据的回升,预示着经济生产和供应链正回归正轨。

快递小哥购物节(与快递小哥一起)(1)

物流“闯关”

中通快递小哥田学标开着一台17米的厢式大货车,完整经历了这波货运物流的起伏。

过去这四五年,田学标的运输线路就是在杭州、苏州两座城市之间往返,基本每天跑一趟单边。但从4月份开始,这条他跑得熟到不能再熟的路线,突然充满了变数。

尤其上海疫情暴发后,江浙沪周边升级了对货车通行的管制措施多个城市陆续关闭部分高速公路路段,设置公路查验点,造成城市之间物流梗阻。

田学标看到的是收费站口前亮着红色刹车灯排着队的大货车,是同一个车队的伙伴,有些人已经大半年没见面。

而反馈到物流终端,则是消费者明显感觉到快递到货的速度明显变慢,原本的当日达、次日达,变成了三日达,一周后达……

有网友吐槽,3月买的春装,到货,已是初夏。后台是这件包裹辗转多地,不断消杀,又被退回原地的长长的物流往返记录。

产业集群被迫承压

“刚刚给一个老客户腾了40平方米的空间存货。”德邦快递小哥王小辉说,因为疫情影响,客户厂里的货运不出去,刚下生产线的成品没地方放,只好求助到有合作的快递企业。

物资流通不畅的影响,正在向产业领域传导。小哥们是感触最敏锐的。

装备制造是浙江德清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与之相匹配,王小辉所在的德邦快递湖州德清兴山路网点,日常接收的也多是工程机械类货物,在物流行业内称为“重货”。

受疫情影响,货运物流运输时间拉长、运力减少、油费上涨,整体成本明显上升。

王小辉的直观感受是仓库不够用了。原本流动很快的重货,开始在库房堆积,有客户请求暂存的,也有因为收货方因疫情管控无法发货的。他们不得不把大大小小的重货计算好位置紧凑堆叠。

“辛苦我是不怕的,怕的是没活干。”王小辉直言,三四月间因为疫情影响,他的收入缩水一半。

快递小哥购物节(与快递小哥一起)(2)

复工复产经历阵痛

与此同时,方栗军正在经历复工的“阵痛期”。

3月6日起,杭州四季青周边各大市场暂停营业。商户们的生意停下来了,为商户们送货发货的快递小哥们,也不得不歇了下来,方栗军是其中之一。

圆通速递秋涛路站点与四季青一路之隔,看着原本人挤人的市场,一下子空空荡荡,他觉得不习惯。

方栗军主要负责四季青老杭派市场的收派件,原本每天单量超过1300票,在近半个月时间里,持续为零。

3月19日起,四季青各大市场陆续复工,第一天方栗军就迫不及待地去了——整个市场几乎看不到一个顾客。

“我从来没有看过四季青有那么冷清的景象。”那股蓬勃的精气神好像一下子没了。

复工第一周,市场里人气仍不旺,但收派件量开始缓慢回升。

一周后,恢复到正常的30%左右。

复工近两个月,单量回升约60%。

方栗军开始适应新的工作节奏:原本每天发两班的货车,现在两班并作一班;原本下午四五点钟就关门的四季青市场,现在常常要忙到晚上八九点。“为了节省成本,商户也缩减了人手,相应的打包发货也就慢了。”

怎么办呢?只能一边坚持,一边想办法。

方栗军说,他有过焦虑,也有失落,但从没想过放弃,就像他的那些客户一样。他们都相信,四季青能恢复到从前人挤人的样子,相信疫情不会冲垮人间烟火气。

快递小哥购物节(与快递小哥一起)(3)

全力为民生保供应

4月23日0时起,浙江省启用全国统一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

当天,田学标收到了浙江省审发的首张全国统一重点物资运输车辆电子通行证,有效期至2022年5月22日,“这意味着,这一个月内我都可以畅行往返于苏州和杭州之间,让这条连接两座城市的运输保障线跑得‘更快一点’。”田学标说这让他安心多了。

从执行效果看,“持证过关”确实让查验速度加快,慢下来的快递重新快了起来。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五一假期,全国揽收快递包裹13.4亿件,同比增长2.3%;投递快递包裹14.7亿件,同比增长19.7%。

5月5日,义乌解除二级应急响应,魏永康所在的韵达义乌分拨中心随之解除封闭式管理。这个吞吐量巨大的分拨中心,全年无休,24小时不停转,仅魏永康每天经手的操作件量就超过60万票。4月14日,魏永康和同事们是带着行李箱去上班的,当天他们开始进入为期21天的封闭式管理,只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疫情影响,保障包裹顺畅流通。

金霸源也恢复了他原本的工作节奏,每天早上7点出门,卸货、理件、配送,中午休息两小时,晚上6点左右下班,每天派件量稳定在180~260件左右。

这是一个让他感到安心的数字区间。

4月23日,拱墅区启动二级应急响应,金霸源工作的菜鸟直送站点刚好位于拱墅区和西湖区交界之处,用户下单量在几小时内猛然翻倍,且持续上涨,单日派件量超过四五百单,连续7天。

公司可以调配的配送运力,几乎全部释放。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每天扛上扛下的米面粮油、牛奶、矿泉水,对收件人,还意味着精神上的安全感。

“派件量稳住了,说明疫情控制住了,对吧。”这是每个快递小哥朴素的理解。

郁超在拱墅区康盛苑附近租下一间商铺,开了家菜鸟驿站,站点隔着一条街就是临平区。因为快递公司多集中在临平、余杭,这次因为疫情暂停营业8天后,一解封郁超所在站点单量暴增三倍。他们全员复岗,熬了三天才把驿站里积压的快递全部派完。

浙江稳住了。

入行17年,章剑平从没有像近两年这样,如此密集的与疫情防控的相关制度流程打交道,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信息收集工作。

“流程正在变得顺畅起来。”章剑平说,从4月底开始,快递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作为重点人群被纳入浙江政务网物防在线,进行系统管理,“因为需要配合流调,第一时间排查相关操作人员、快递员等,现在每一个包裹的路径都在系统里,查验也更快捷。”

他相信,随着行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特殊时期的应急管理也能变得高效。

快递小哥购物节(与快递小哥一起)(4)

突围最后一公里

今天是李效明援沪保供的第38天,他的工作一直没有停下来。

38天前,李效明作为浙江首批支援的京东快递小哥从杭州出发,支援上海保供应。彼时,上海进入全域静态,所有小区封闭管理已超过一周。

援沪之前,他在京东物流杭州下沙站点工作了8年。他以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经验的应对各种状况,结果发现他们还是低估了防疫的复杂性。

因为封闭期长,站点积压件极多,且援沪小哥集中居住地离配送站点足有十几公里,只能用电动车配送、运力不足。“每次都是车兜、车身、车后大筐都装满,因为送的都是米面、生鲜、牛奶、纸巾等生活物资,我就想着尽可能一次多送一些。”每天做两次抗原、一次核酸,因为各种原因换过多次住宿地……在李效明看来这些难都不算难,最怕是下大雨,因为那会大大降低送件的效率。

5月16日起,上海宣布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

李效明的工作并没有停止,看着每天配送的快递单,终于看到了变化:除了生活物资,也有了电脑、U盘、数据线、汽车配件……

“感觉应该是慢慢好起来了。”他从没后悔过加入援沪保障队伍的决定,也热切地期待着重新回到下沙站点的工作岗位,“我们都在努力做对的事,哪怕力量再小,也要出一分力、发一点光。”

【让我们为奋力奔跑的中国小哥们,办一个节】

快递小哥购物节(与快递小哥一起)(5)

小哥们一直在奋力奔跑。

我们一直也在想,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目前快递从业人员已突破300万。随着电子物流行业的兴起,这支与之相适配的新产业工人队伍也在迅速壮大且充满活力。

浙江省是快递大省,快递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2021年快递业务量超过了230亿件,全国业务量靠前的50个城市中,浙江就有8个。

我们关注小哥,源于钱江晚报一贯的对普通人群的关注,关注的是他们所连接的经济生产、民生日常,人间烟火。

即日起,浙报集团联合浙江省邮政管理局,“首届小哥节(中国·浙江)”正式启动。

过去两个月的筹备期,也正是长三角地区疫情形势紧张的时期,钱江晚报记者用带着个体情感的记录,不断丰富着对快递小哥人群的描述;也尝试从不同视角出发,来表达他们所触摸到的实体经济最敏感的神经末梢,和消费生活最鲜活的细微变化。

这些带着汗水和生活咸甜味的文字,接下来都会以不同形式刊登在钱江晚报上。

一个时代的转型正在发生。

我们希望,以“首届小哥节(中国·浙江)”为序章,在向小哥们送上具体的、有限的物质关怀的同时,也能稍稍触摸他们生计之外的需求,比如精神需求,比如对职业前景的规划,比如如何构建一种从容的打工人的当代价值观——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

值得反复追问。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