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描写了什么时期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气象描写)

《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是以三国时期的民间传说及真实历史创作而成的,其内容丰富,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价值。本书对三国时代的军事和政治斗争进行了展示,对三国时代的社会矛盾进行了演化,对这一阶段的时代巨变进行了再现。而关于气象在《三国演义》之中的描写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值得读者去体会和学习。

三国演义描写了什么时期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气象描写)(1)

―、借助风力,发起火攻

三国时期正处于冷兵器时代,近身肉搏是当时战争的特点,即便那个年代有硬弩强弓,但其威力终究有限。所以,为了取得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一些具有较高建树的将帅会突发奇想,借助自然的力量对敌人进行攻击,以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这种利用气象进行描写的文学作品,也表达了将帅们对于战争胜利的渴望和普通百姓对和平统一的期盼。

正如毛泽东所说,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专制化的民主政权就进行了建立,尤其三足鼎立的局面后,也对中国历史分裂少于统一的局面起到了促进作用。结合《三国演义》这本书来说,其对将帅们借助气象谋划战事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三国演义描写了什么时期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气象描写)(2)

《三国演义》做足了火攻的文章,从黄巾起义中卢植火烧黄巾军,到攻打建业的王睿火烧铁链,再到诸葛亮出山后的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一直到最后的火烧司马懿,诸葛孔明简直成了“一号放火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放火也不是什么人随随便便就可以放的。放火需要对风向有所重视,应对风向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一旦弄错了风向,不仅不会烧到敌人,反而会将自己烧个干净。

曹操也曾表示,“用火攻者,必借风力。但却没有南风,只有西北风也,而彼兵皆居南岸,火攻反而是烧自己而已”。曹操这句话按道理来说并没有错,但是,凡事皆有例外。曹操久居于北方,对南方的天气并不是很了解,南方的风向逆转是常态,而相比之下诸葛亮久居南方,因此可以借助天气将曹军烧得一干二净。

三国演义描写了什么时期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气象描写)(3)

二、利用秋雨,水淹七军

《三国演义》中刻画了400余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典型。其中,主要描写的人物有刘备、关羽、诸葛亮、曹操,作者均采用脸谱化的方式对人物进行了刻画。虽然将诸葛亮写得过于智慧而近乎神明,将刘备写得过于仁厚而过伪,但是,却在艺术价值上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使读者可以从中窥探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比如,除了火攻之外,也可以进行水淹,水淹的功效屈居于火攻之后,曹操久攻下邳不克,便做出一个决定,准备泗水淹城。并且,这次水淹使曹操取得了较大的胜利,不仅招降了张辽,也擒斩了吕布。此外,曹操还采用了许攸的计谋,用漳河水对定冀州进行灌城。

三国演义描写了什么时期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气象描写)(4)

这两例战争看似没有任何关联性,实则人和、地利、天时都起了作用。而从这方面来说,也是巧用地利天时的典范。关羽一直都在荆州居住,对当地的气候变化特点可以说了如指掌。当时,正是一个秋天,关羽在对战场情况进行了视察之后,预知到不久后就会连降暴雨,这势必又会引发襄水上涨,而这时候就可以擒获扎在襄江底地的于禁。

事实证明,天气果真如关羽所料。于是趁着水势上涨,关羽带人一路顺流而下,斩庞德、擒于禁。这种水攻的方式,会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许多联想。无论是火攻还是水淹,都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虽然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一旦双方在战争中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自然就不会为百姓着想了。因此,读者可以通过这段水淹之战,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和平生活为人类带来的幸福。

三国演义描写了什么时期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气象描写)(5)

三、巧用霾天,缩地之术

在“赤壁之战”这场战役中,对天气变化的描写具有较强的写实性,作者很少用到虚构的场面。在“华容道之战”中,气候原本应是干燥的,但由于暖湿空气较为活跃,冷空气相对疲软,便形成了大雾天气。冷暖空气只是得到了暂时的宁静,然后冷风北缩,而东南风又会北上,冷锋在南移之后,在冷暖气流交汇下,就变成了雨水。在这种情况下,华容道就变成了一片沼泽之地。

而诸葛亮也并没有呼风唤雨的本事,只是他对天气的变化趋势有所了解而已。此外,在诸葛亮被周瑜刁难的时候,其实诸葛亮早已成竹在胸。周郎虽然对乐曲的优劣有十分的把握,但怎奈对天气的阴晴没有了解,因此,才有了诸葛亮利用雾霾天气,演出了“草船借箭”这一出好戏。在陇上割麦的场景,同样是诸葛亮对雾霾天气的利用。

三国演义描写了什么时期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气象描写)(6)

霾是指空气中有大量的微尘悬浮,能见度极低。并且,陇上又与沙漠相连,本身就经常会有浮尘出现,而又时逢沙尘暴的多发季节。所以,对这种天气了如指掌的诸葛亮才敢于“装神弄鬼”,将陇上的小麦进行了抢割。

但是,诸葛亮的这种行为在大多数人都信奉封建迷信的年代,不仅属于一种心理战术,同时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司马懿早已被诸葛亮吓破胆,疑神疑鬼地不敢前进半步,就更遑论司马懿手下的兵将。同时,在一些民间绣像中也可以看出,刘备的兵将舞枪跃马在最前面,而司马懿一方的兵将却蜷缩着挨挨挤挤,不敢靠前,好久也没有走出几里路,而这也是后人盛传的缩地之术的真相。

三国演义描写了什么时期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气象描写)(7)

诸葛亮通过草船借箭打败了周瑜,又以缩地之术打败了司马懿,其实,不过是由于谙熟天气之道而已。但是,单纯的了解天气也未必可以接二连三地打败了周瑜又打退了司马懿,应知道这两场战役都是名震四方、流传千古的。这也足以说明诸葛亮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善于运用心理战术,在心理上击溃对方的防线,占据了心理优势后,再进行战争就会更容易胜利。

通过这种在故事中利用气象,最后战胜敌人的描写,可以发挥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可以引导读者学会对日常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等有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使读者学会要善于分析对方的心理,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需要做到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三国演义描写了什么时期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气象描写)(8)

而在文学价值方面,这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使后世的人们可以对故事中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的智慧和才干进行学习,做一个果敢、坚毅且充满智慧的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是我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开山鼻祖,小说主要刻画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封建政权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在文学艺术史上也为后世积累了较多可以供人借鉴的经验。而通过气象对每一场战争进行描写,也充分彰显出古人卓绝的智慧,为后人的文学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