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拿不下的筷子(拿起的象牙筷子哪能轻易的放下)

根据史书《韩非子·喻老》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可见,在商代末期,纣王就开始使用名贵的象牙作为筷子饮食了。

象牙制品在以往历代都被视为珍品,有“有机宝石”之称。而后人们发现象牙制品可以测试毒性。所以很多象牙筷子或者制品就成了帝王或者位高权重的人们的专用品。帝王或者王公贵族们使用象牙筷子,一来显示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二来,也是用此物来解自己的心疑。也许是因为私欲或者是某些原因,同时期的王侯将相非正常死亡的比例可能超出了普通人。其中不少是因为吃到了含毒的食物致死的。所以这个群体非常不信任自己的食品安全,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测试食物是否可以自己食用。

早在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还在当公子的时候,一次外出打猎,将猎物做成肉羹先给父王晋献公,但晋献公的宠妃骊姬打算离间他们父子,暗中在肉羹中投毒。在晋献公就要享用之前,说肉中有毒,是二公子重耳投的。晋献公不信,喂肉给狗吃,狗死;让侍者吃,侍者死。晋献公大怒,派人追杀二公子重耳,重耳得到此消息后出逃,开启了他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唯一拿不下的筷子(拿起的象牙筷子哪能轻易的放下)(1)

重耳“投毒”

这种试毒的方法叫“餐前赏膳制度”,先让周边的人吃,吃了没有反应之后,我再吃。不过这种制度较为残忍,并不常用。

明末崇祯皇帝,在继位开始的五天里,靠着自己怀里揣着的几个馒头每日充饥,宫内提供的餐食始终一口不敢吃,他害怕被毒死。帝位稳固之后,才敢吃宫中的食物。那肯定是侍者用象牙筷子试过,没有毒了才敢吃的。

清代,皇帝用膳都是通过侍者传膳进食,就是从满盘珍馐中一指,这个,侍者过去用专用工具取出放在盘中,再给皇帝传过去。当然,后来帝王在宫内用膳,都是御膳房厨师先吃了之后,才能端上皇帝和其他嫔妃的饭桌上的。清代帝王传说是每种食物最多吃三口,目的就是迷惑其他人不知道皇帝的饮食偏好。如果投毒,也不可能所有饭菜全部投,因为每天御膳房从早忙到晚,饭菜量极大。

使用象牙筷子或者其他的试毒,其方法都是被动的,且只能试毒,无法解毒,更不能彻底解开皇帝和权贵们的心疑。同样的厨师、同样的原料食材、同样的烹饪方式,也要逢吃必检,没有豁免,没有信任。测试一万次,第一万零一次也必须测试,否则依然不能相信饭菜可以安全的享用。这也是象牙筷子这个御用品从商末一直流传到清末的一个主要原因。

唯一拿不下的筷子(拿起的象牙筷子哪能轻易的放下)(2)

银芯象牙筷

其实使用象牙筷子吃饭就真的香吗?其实是真的不好吃!清代著名的满汉全席,场面宏大而已。入席的所有人员食用的所有的菜品都要侍者传膳,等传到自己面前,还要兼顾吃相,吃饭不能发出声音,不能咳嗽、不能放屁……一点吃饭的感觉都没有,吃得不是饭,吃得是心眼,吃得是寂寞。能好吃么?

皇帝为了降低给自己投毒的成功率,隐藏自己饮食喜好,看着饭桌上自己喜爱的食物却无动于衷,他也难受啊。

然而,造成美食不能很好的享用这样的事比起来,惊人的浪费以及发生的各类冤假错案,才是心疑、猜忌的大恶。

皇帝用膳剩下的饭食,除了皇帝说赐给某某人食用外,必须要处理掉,给皇帝的饭,其他人谁有资格吃!要知道每天扔掉的饭菜浪费是惊人的。清康熙和乾隆下江南,接待都有所在地官员负责,每次皇帝及其众多随从饮食起居的开销,都是造成户部巨额亏空的原因。这才仅仅是南巡时期宫外的浪费。在京城大内中的惊人浪费,是根本无法统计的。

皇帝和那些高高在上的群体之所以不能消除疑心,始终不敢,也不愿相信任何人,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利过大,很享受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快感,从而他们更加害怕失去手中的权利。然而基本上没有办法可以解除他们这些心疑。所以,象牙筷子一旦拿起来,就根本无法放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