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的产出比(黄粉虫的生物特性)

黄粉虫的产出比(黄粉虫的生物特性)(1)

黄粉虫的产出比(黄粉虫的生物特性)(2)

黄粉虫的产出比(黄粉虫的生物特性)(3)

黄粉虫的产出比(黄粉虫的生物特性)(4)

1,黄粉虫的生活史, 黄粉虫的生活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不同虫态发育阶段。(1)卵 乳白色,长约1~2毫无,直径为0.5毫米,呈椭圆形,分为卵壳、卵黄和原生质,卵上面有薄壳,易破裂,卵液为白色黏液。(2)幼虫 黄色有光泽,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呈圆简形,有13节,各节连接处有黄褐色横纹,伸屈灵活。腹部谈黄色,头胸部约占虫体的1/5,皮肤坚硬,中间较粗,腹部未端一节较小,头缝呈U字形。嘴扁平,尾呈圆锥状,尖部向上弯曲。刚蜕皮的幼虫白色透明,即将化蛹的成熟幼虫呈黄色。(3)蛹 幼虫长到50天以后,长约2~3厘米,开始化蛹,蛹头大尾小,头部基本形成模样,两足(薄翅)向下紧贴胸部,变为褐色后体变硬。(4) 成虫 蛹在25C度以上,经过一星期后蜕皮变为成虫,成虫刚刚蜕皮出来为乳白色,甲壳很薄,10个小时左右变为黄褐色、黑褐色,有光泽,呈长圆形,长约14毫米,宽约6毫米,甲壳变得又厚又硬,此时已完全成熟。经过交配产卵,进行第二代繁殖,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头比幼虫头部多长了1对触须,并且是幼虫触须的5倍长,足3对,1对长在前胸部,2对长在腹部,足比幼虫长8~10倍,每个足尖有2个钓抓,足趾上有毛刺。背部翅膀上有若干条竖纹。成虫虽然有1对漂亮的翅膀,但不能飞行,它的翅膀一方面可保护身体,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爬行作用。2,黄粉虫的生活习性及生理特征,黄粉虫生性好动,昼夜都活动,说明黄粉虫对光的反应不很强烈;但在同一网筛中,光较暗的地方产卵多,光线较强的地方产卵少,又说明黄粉虫在产卵期对光线有反应。因此,在饲料时应注意不要让强烈的光照射,有利于黄粉虫的生长与繁殖。黄粉虫在5C度以下进入冬眠,在39C度以上致死,在5~38C度时正常生长发育,在25C度以上生长繁殖能力最旺盛。黄粉虫的卵是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阶段,1只成虫1次可排受精卵30个左右,个别可排50~80个。幼虫是取食生长期,也就是危害期,在自然温度下,以幼虫过冬,到次年4~5月底化蛹,周期约281~629天。在东北是1年生产1代,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完成一个生长期约3个月左右。在用饲料的人工饲养中,要陆续繁殖,保证在同一时期大小幼虫均有,必须保证饲料的供给。幼虫脱皮8次而化蛹,每蜕皮1次,则虫体增大,重量增加,亦增长1龄,在适宜的人工控温(25~26度)和湿度(60%~80%)下,约7天蜕皮1次,蛹7~9天羽化为成虫。成虫性成熟后,自由交配,交配时雄虫爬到雌虫背上,雌虫继续觅食,在交配后1~2月内为产卵期,以后则产卵甚少。黄粉虫成虫的雌雄辨别,黄粉虫为雌雄异体,成虫期雌雄易辨认,雌性虫体一般大于雄性虫体,但外表基本一样,雌性成虫尾部很尖,产卵下垂,伸出甲壳外面,所以,它隔着网筛将卵产到接卵纸上。

黄粉虫的产出比(黄粉虫的生物特性)(5)

黄粉虫的产出比(黄粉虫的生物特性)(6)

黄粉虫的产出比(黄粉虫的生物特性)(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