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宋慈最后结局怎样(仕途坎坷的宋慈居然升官了)

历史上宋慈最后结局怎样(仕途坎坷的宋慈居然升官了)(1)

宋慈是怎么赈济灾民的?

宋慈在长汀担任知县一职。在他担任知县的几年间,遇到和处理了很多案件,其中有不少是关于自缢和服毒的。宋慈凭借着自己的医学知识,仔细揣摩,很快就发现了正确判断这两种死因的方法。经过总结凝练,他把这些尸检方法、断案经验都详细记录了下来。后来这些内容都被记录到了《洗冤集录》中,不过这是后话,此时的宋慈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还在基层积累着尸检、断案的经验。

应该说宋慈在长汀这个知县当得是十分称职的,不但审理案件得心应手,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而且还善于管理政务,整个长汀被他管理得是井井有条。工作这么出色,自然少不了升迁的机会,宋慈再长汀县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升职的机会到了。

通过考绩,宋慈升为邵武通判,从五品。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简称。宋代,通判一职是皇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监察和控制所设,可视为知州的副职。这种官职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纪委。

历史上宋慈最后结局怎样(仕途坎坷的宋慈居然升官了)(2)

应当说,这个工作和宋慈担任知县时的工作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一个是监督百官,一个是冲在案件现场勘查、审理的第一线。那么,这样一个工作,对宋慈日后撰写《洗冤集录》有没有帮助呢?其实是有的,而且应该说帮助很大。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宋慈就是通过通判这个职位,一跃成为日后我们熟悉的大宋提刑官的,而《洗冤集录》的成书,就是在他担任提刑官的时候发生的。

那么,宋慈怎么当上提刑官的的?这件事情我们还要从他当通判的时候说起。

嘉熙三年(1239年)前后,两浙西路干旱歉收,造成饥荒。

有宋一代,在地方上有“路”一级行政单位,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两浙西路下辖临安等七个州,属京畿重地。在天子脚下发生这样的事,那还了得?!

宋慈奉命到发生灾荒的地区考察。他发现,当地的情况很糟糕:虽然当地歉收,粮店里倒是也有粮食卖,不过“斗米万钱”(一斗米卖一万铜钱)。这么贵的粮食谁买得起呢?由于没有吃的,饥民甚至大白天跑到路上来抢粮,社会治安非常混乱。宋慈深感事态严重,若不采取措施,祸患将会不期而至。什么“祸患”呢?就是农民起义。中国古代,每个王朝的末期,大都会出现大饥荒,民无所食,老百姓不得不起来反抗,推翻旧的王朝。

所以这件事,不仅事关民生,也事关国家命运,宋慈自然忧心忡忡。

怎么解决呢?

当时,官府有一种办法,就是用钱买粮,用买来的粮赈济灾民。不过,官府的拨款有限,所以要平价甚至低价购粮,这样才能买到更多的粮食。但是,当地的“强宗巨室”(官宦人家、地方豪强)带头屯积居奇,抬高粮价,希望捞到更多好处。

当地官府束手无策。

宋慈调查以后发现,真正和官府对抗的,只是少数“强宗巨室”,他们手中的粮食最多。而一些富户,也跟着起哄,是想从中浑水摸鱼,他们手上的粮食倒是不多。他琢磨着,是不是可以把这些人区别对待,减少购粮过程中的对立面。经过一番思考,他提出了一个“济粜法”。

历史上宋慈最后结局怎样(仕途坎坷的宋慈居然升官了)(3)

“济粜法”的“济”就是救济的意思;“粜”就是卖米的意思。谁卖米呢?就是强制“强宗巨室”把多余的米卖给国家,然后由国家来救济灾民。宋慈建议把人户按照经济情况分为五类,赤贫者接受完全救济,稍好者接受一半救济,中等以上者不受救济,富有者还要把自己家中的存粮拿出来卖给国家。这样,既把“强宗巨室”和普通富户分别对待,减少了购粮过程中的对立面,又使得购来的粮食有分别地分发到贫困者的手中,真正发挥国家政策的作用。

这项措施考虑周全,也有操作性,宋慈于是上奏朝廷。朝廷很快下令推行。

谁来负责执行呢?

历史上宋慈最后结局怎样(仕途坎坷的宋慈居然升官了)(4)

两浙西路从上到下各级行政机构,大大小小数百个名官员,却无人愿意接这个差事。为什么呢?因为谁都知道,“济粜法”是一项惠民的好措施,但却会得罪那些“强宗巨室”。这些家族势力庞大,手眼通天,轻易就能摘掉主事者的乌纱帽。给老百姓谋福利,却弄丢了乌纱帽,这个买卖可不划算。

宋慈一看,无人应答,咬咬牙说,既然这个“济粜法”是我提的,那就我来执行吧。他何尝不知道这件差事是得罪人的,甚至会影响他的前程?但是,宋慈还是毅然决然接受了这份差事。

宋慈来到当地,推行“济粜法”。自然,他也遇到了一些阻碍。宋慈不徇私情,不惧豪强,“抚良善甚恩,临豪滑甚威”(对待百姓和善,对待豪强严厉),使得措施得到很好的贯彻。

宋慈心里明白,他得罪了很多“强宗巨室”,他也准备好了被摘掉头上的乌纱帽。但是他打死也没想到,“济粜法”还在执行,一顶更大的乌纱帽就戴到了他的头上,——他居然升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