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旁的小河(村头的小河)

村头旁的小河(村头的小河)(1)

村头的小河

故乡在一个偏远的农村,村东头有一条几十米宽的小河,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全乡(公社)各村庄的男女青壮年劳力齐上阵,奋战一个冬天,开挖出来的一条人工河。那时我在村里小学念书,小河就在学校东边几十米的地方,课余时间经常和同学到河边去玩,亲眼目睹了大人们挖河时的情景,社员们铲土、推车子、拉滑车、喊号子等,不怕苦不怕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

这些挖河的社员,大都是周围村庄里的村民,离家都不是很远,近的二三里地,远的也就十几里地,村民们早晨从四面八方赶来工地挖河,中午在工地上吃一顿午饭,自己带现成的干粮,一般都是玉米面饼子和地瓜干面窝窝头,带白面馒头的很少。生产队则负责白开水和一顿菜,所谓的菜,其实就是大白菜炖粉条子,或炒白萝卜丝,连点油水也没有,更别说放肉了。下午收工后,社员们就各自回家,第二天早晨再赶来挖河工地,继续接着干。每个社员都有分好的河工任务,大家伙一起干活,谁也别想偷懒。

我们家东房屋里有一个临时小锅灶,每年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就在里面烧火做饭,等冬天天气冷了,再挪到住人的北房屋里的锅灶上烧火做饭,这样可以做饭取暖两不误。冬天村东头挖河的时候,我们家东房屋里的小锅灶正好闲着不用,邻村生产队负责中午做菜的一名炊事员,就临时借用我们家的小锅灶中午烧水做菜,那时都是无偿借用的。

母亲心地善良,看到炊事员把炖好的白菜放到瓦盆里,这样时间久了瓦盆就会被白菜中的盐分腐蚀坏,于是,就把我们家刚买来的一个新大瓷盆拿出来,供炊事员盛菜使用,这名炊事员很是感激。

这样,经过全乡(公社)男女青年一个冬天的不懈奋战,一条几十米宽的人工河终于挖好了。自从有了这条小河,每年春天干旱季节,滔滔黄河水经过几次提升分流,就源源不断流淌过来。我们村的上千亩沙土地和盐碱地,经过平整改良后全都变成了水浇地。过去种小麦,由于干旱缺水,亩产只有百十斤,甚至几十斤,有的还不够麦种。变成水浇地后,亩产一下子翻了好几倍,达到上千斤。当时,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同时,也较早用上了高压电,白天用电浇地,晚上照明。家家户户用电灯,街上有路灯,到处亮堂堂的,周围村里的许多村民都很羡慕,有的邻村村民为了使自己的姑娘能够用上电灯、吃上白面馒头,争着托媒人把姑娘嫁到我们村来,当时我们村的村民都有一种自豪感。

村东头这条小河还与我当时就读中学前的一条小河相连,每年夏天到了雨季,河水就上涨。到了秋冬季节,随着雨水减少,河水就下降,浅的地方就干枯了,露出了河底,深的地方还存有一尺多深的积水,里面生长着草鱼、鲫鱼、鲤鱼、鲇鱼等,大的有两三斤重。这时,正是人们捞鱼的好时机。我和小伙伴们也经常去凑凑热闹,摸几条小鱼回家。有一次,我抓了一条几两重的小草鱼回家,父亲见了很是高兴,特意给我做了“红烧鱼”,这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算是“奢侈品”了,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像过年一样。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村东头这条小河经过多次清淤和整修,现在还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不仅灌溉村里上千亩的良田,也为我的童年时代带来许多的乐趣,每次回老家经过这条小河时都要多看上几眼,见到小河,就会想起故乡的一草一木,心里暖暖的,倍感亲切。

壹点号 壹粉春羊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