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

闺蜜最近跟我抱怨,说她家孩子最近天天玩手机,她说了好多次孩子依然不听,气到不行,她就打了孩子。原以为孩子会痛改前非,没想到过了不久孩子又开始了,只不过以前是当着她的面玩,而现在是趁她不注意,私底下偷偷玩。

其实闺蜜家孩子的情况并非个例,绝大多数孩子在被惩罚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其他问题,比如畏惧、自卑、回避、焦虑、无能等,而闺蜜的孩子很明显采取了回避的措施,惩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只是从“线上”换到了“线下”,而问题还是依然存在。


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1)

被惩罚后的孩子有可能会改变玩手机的策略

心理学上有很多研究显示,惩罚并不能消灭某种反应或使某种反应彻底消失,惩罚只能是减少或者延缓某种行为的发生。

为什么惩罚并没有改变孩子的行为呢?其实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1957年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中,也曾解释了为什么惩罚并没有改变孩子们行为。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人在行为和态度出现不一致时,会出现个体的失调情况,针对惩罚的问题简单点讲,其实就是人在做错事时其实是知道自己的行为有问题的,他可能会表现出紧张、焦虑等其他失调的状态,但是当父母因为犯错打骂了孩子,相当于外力平衡了这种失调的感觉,也就是孩子本来可能还对自己的行为有内疚感,但是父母的惩罚反而平衡了孩子内心的内疚和不安,事后类似的问题也依然还会存在。

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2)

被惩罚后孩子的问题依然存在

但是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也有些孩子在父母惩罚后会彻底改掉这个问题,甚至也会在成年后感激父母的教育。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心理学也有研究证明有些孩子会因为受到惩罚反而放大自己行为的负罪感,进而转换为一种内部驱动力。

安安说,以前她小时候父母也打她,但是她会认可父母的行为,觉得父母是为自己好,在父母的教育下也改掉了很多坏毛病。可是现在到了自己的孩子,她却发现越打孩子越糟糕,甚至问题越来越多,不知道该怎么办。

为什么同样是惩罚?却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3)

同样的是惩罚却有不同的效果

其实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跟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相处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5个方面:

1、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

每个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虽然同样会惩罚,有些父母只是惩罚,忽略了惩罚最本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改善,当惩罚对孩子无效时也不会去思考究竟哪里出了问题。而有些父母明白惩罚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做的更好、更自律和优异,他们的惩罚更适度,也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节奏,同时这类父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会引导孩子明白为什么挨了骂或者挨了打,可能是让孩子自己冷静思考究竟为什么不对,应该怎么做,也可能是父母帮助复盘等多种形式,但是一般孩子都会明白为什么会被惩罚,进而去改进,同时因为绝大多数这种类型的父母都对惩罚更有把控,绝大多数孩子反而会在成年后感激父母的管教。

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4)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直接影响孩子行为

2、孩子的先天特质不同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先天的特质,这些先天的特质也会影响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讲,孩子们按照先天特质类型可以简单的分为乐天型、激进型、忧郁型、冷静型,对待不同特质类型的孩子父母也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比如乐天型的孩子,优势在于乐观、重视人事交往,希望被肯定,缺点在于行动力不足,这类型的孩子父母首先应该和孩子建立健康亲子关系,帮助孩子乐天性格的发展,其次帮助孩子做计划、锻炼孩子的耐力也很重要。激进型的孩子符合红色孩子的特性,好动、激进、目标感强,有领导特质,但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如果遇到控制欲强的父母,反而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影响孩子自主性的发挥。忧郁型的孩子善于想象,内心细腻,对待这种类型的孩子父母不应该施加过多外在压力,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圈,多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冷静型的孩子行为谨慎,善于思考,这种类型的孩子需要更多父母的正向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的先天特质会被后天性格所淡化,同时这些不同的特质也会出现重叠,父母应该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5)

每个孩子的先天特质不同

3、夫妻的相处之道不同

夫妻的相处之道也是影响孩子性格和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什么同为惩罚,别人家有效,而你家不行,其实跟父母的相处之道也有关系。父母经常观点相矛盾、彼此拆台、习惯性互怼的家庭与父母观点一致,对待孩子教育问题相对统一的家庭相比,后者的教育显然更有效。

父母的观点相矛盾或者总是彼此拆台,孩子会不自主的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而并非正确的一方,一方面会影响父母中一方的威信,另一方面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妈妈让孩子写完作业修改错题、温习课程,爸爸却说每天一直学习孩子都学傻了,应该释适当看看电视缓解一下,如果孩子还处于自控力不佳的年纪,就很容易受到父亲意见的影响,不自主的倾向于父亲的意见。这个时候一般父母会因为这种事争执,这就会影响孩子的判断力,如果平时母亲管孩子更多,势必就会降低母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觉得找到了救命稻草。如果类似的事件经常在家庭上演,孩子也会很容易因此而失去对父母单方或者双方的信任。

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6)

夫妻相处方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4、孩子早期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

孩子早期受到的教育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行为,尤其是孩子在6岁前会出现很多个第一次,每个第一次出现时父母的应对方式也会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最初的为人处事的方式。

当然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长期方法类似、没有改变,也会导致孩子熟悉父母的教育套路或者在父母既定教育模式下产生定势思维,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骂就骂吧,反正骂完了也就没事了的心态,也有些孩子会觉得反正不管我做什么都是错,父母都要惩罚我,还有一些孩子甚至因为父母的惩罚觉得自己可能本来就是一个问题儿童。这都与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相关。

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7)

早期孩子受到的教育影响后期的行为

5、家庭环境不同

每个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也会对孩子的性格和惩罚的效果有直接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很多爷爷奶奶喜欢惯孙子,爸爸妈妈平时教育孩子感觉孩子很听话,可是一去爷爷奶奶那里或者外公外婆那里就立马不听话起来,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觉得有了靠山,而父母也会因为爷爷奶奶阻拦不便于惩罚孩子。

除此以外,也有很多家庭存在爷爷奶奶带孙子,爸爸妈妈上班的情况,平时可能爷爷奶奶带孙子更多,孩子可能会出现和爷爷奶奶关系更好的情况,父母的惩罚也会疏远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这种在留守儿童身上更加明显,因为早年和父母关系冷淡,如果父母还使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反而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当然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都不同,而不同的家庭环境,每个人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都会或多或少对孩子产生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家庭环境会塑造出不同性格的孩子的原因之一,而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待问题的方式。

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8)

家庭环境不同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同

惩罚无效父母应该及时反思,而并非继续加大责罚力度

李翔的爸爸说,我家儿子一直打都没有用,还用温和的语言去教导他,恐怕他是要上天吧!林林妈妈也觉得每天一直骂他都不好好写作业,要是和颜悦色怕是更加不能奏效了。

李翔的爸爸和林林妈妈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觉得孩子不听话就一定要打骂,打骂不管用就应该更严厉或者加大强度,孩子总会听话的,殊不知这样的负面效应远远超过惩罚的本意。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规律叫做超限效应,放在惩罚孩子这件事情上,就是父母的惩罚和教育也需要适可而止,如果惩罚频率过高或者惩罚强度太大,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范围,就会引起心理不耐烦和反抗行为,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论我怎么样,都会挨骂或者挨打的心理状态。孩子会越加放任自己的行为,或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容易出现逆反等心理问题。

当父母发现惩罚对孩子效果不佳,甚至没有起到良性作用时,一定要及时反思,寻找更适合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问题,避免问题激化引起更多问题。到时候不仅根本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可能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9)

惩罚无效时,父母应该寻找更优策略

什么样的惩罚才更有效呢?

父母首先要明白惩罚的意义是什么?是让孩子记住一个教训?是让孩子改变坏的习惯?还是让孩子远离某种危害?重要的是改变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或者态度,让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并非强迫孩子成为父母期望的样子。惩罚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是父母别无他法时一种不得已的方法,而不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

明确了惩罚的意义,父母想要让惩罚更高效,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

1、接纳孩子的缺点,无条件的爱孩子

很多父母可能很纳闷,我惩罚孩子就是因为看不惯孩子那些缺点,为什么还要接纳呢?其实接纳是为了更好的改变,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先去理解孩子,再给孩子相对正确的建议让孩子去选择。

比如孩子不喜欢写作业,一般原因有很多:自律性差、作业看不懂、枯燥无味、重复性作业太多等。父母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寻找不喜欢写作业的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帮助孩子提出几点有效的改善型建议,让孩子去选择和改善。

另外,父母要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平日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培养和孩子之间高质量的亲子关系,这是父母高效教育的基础。如果孩子潜意识中觉得父母并不爱他,有没有他都无所谓,那孩子又怎么可能听从于父母的建议。孩子之所以会改变绝大多数情况是觉得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甚至有些孩子去为了父母而改变,但是如果孩子在父母这里都感受不到温暖,又怎么可能会觉得父母惩罚自己是为了自己呢?这种惩罚只会激化矛盾,让亲子关系陷入更多危机。

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10)

给孩子的更多的爱有利于管教策略的实施

2、有惩罚就一定要有复盘

父母要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如果情非得已关键时候用了惩罚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改善问题,那父母一定要充分意识到惩罚的意义。惩罚不在于让孩子受到精神或者皮肉之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生活中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都存在一个误区,孩子犯了错父母惩罚孩子,但是惩罚过后父母却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也就是没有帮助孩子去复盘行为,孩子不知道我为什么错了,或者有些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但是该如何改正,该怎么做孩子依然一头雾水。

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少见,甚至有些父母会在打骂孩子后又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愧疚感,严重的甚至会又反过来帮助孩子找理由,这种行为其实非常不可取,不仅惩罚没有效果,也会降低父母的威信,影响孩子不良行为的改善效果。

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11)

帮助孩子复盘行为比惩罚更重要

怎么才能科学有效的改掉孩子们的不良行为或习惯呢?

1、擅用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原理也叫祖母原理,就是用孩子真正感觉到快乐的行为去刺激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

比如孩子写作业很墨迹,却特别喜欢和朋友出去玩,那就告诉孩子只有认真写完作业才可以出去玩,但是父母要把普雷马克原理与奖励政策区分开。如果通过奖励的方式去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或者行为,孩子会更倾向于为了奖励,而有目的性的去做一件事。

而父母在生活中擅用普雷马克原理,多去发现孩子真正喜欢的事,感到快乐的事,通过孩子真正喜欢的事去刺激或带动不喜欢的事,慢慢的去帮助孩子克服一些不良习惯。

2、适当使用后果教育法

在德国,很多家庭会使用后果教育法来帮助孩子改掉一些不良行为或者习惯。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这件事的后果。

比如,天气非常寒冷,但是孩子却不愿意添衣服,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这件事的后果,反而比父母每天追着喊着让孩子添衣服效果要好很多。

孩子在学校拿了别人的东西,父母也可以适度的使用后果教育法,让孩子主动去归还物品,为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也会很好的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与惩罚比起来,这不仅可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负面的效应会小很多,而且孩子不容易再犯。

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12)

要让孩子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巧用破除习惯三方法

华盛顿的心理学教授埃德温·雷·格斯里在《学习心理学》中曾提出破除习惯的三种方法,这也可以适当的使用在教育孩子中,埃德温·雷·格斯里认为孩子会习惯于在某一个固定的情景中去做同样的动作,父母要擅于观察孩子,去寻找破除孩子坏习惯的线索,当这些线索出现时,父母就可以根据线索给予不同的刺激,就会破除孩子这种习惯。

埃德温·雷·格斯里提出了破除习惯的三种方法:阈限法,疲劳法,不相容反应法。

针对孩子的坏习惯,简单介绍一下这三种方法,阈值法的意思就是逐渐的改变阈值来让孩子适应某种习惯。比如孩子可能不喜欢运动,与其逼孩子一次性去接受运动这件事,不如先帮助孩子学习一些感兴趣的体操,之后再陪孩子做一些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比如散步、逛公园等,再去根据孩子的态度陪孩子去学习打羽毛球、篮球或其他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运动来帮助孩子逐渐去适应。渐渐的孩子也会慢慢接受这件事。

疲劳法就是反复的去做同一件事,直到他无法再继续为止。比如孩子喜欢看电视,那就让他一直看电视,一直看同一个节目,中途不许做其他的事,孩子就会开始回避这种行为。

不相容反应法是指孩子可能不愿意去做一件事,但是如果同时有一个他很喜欢的人或者事,他可能会愿意去尝试。比如孩子可能不喜欢刷牙,但是妈妈给他买了一个他非常喜欢的牙刷或者漱口杯,那孩子可能会非常乐意尝试,也会愿意去刷牙。这其实也是外力的刺激破除了孩子的原有习惯帮助孩子改善了问题。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场景,父母要多去发现,多去尝试。

邻居怎么处理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同样是惩罚)(13)

新的牙刷会帮助孩子破解不爱刷牙的坏习惯

总结起来,每个孩子都不同,也不可能有一种方法会完完全全能够改变孩子的行为和习惯,父母要擅于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在爱的基础上去发掘更多适合自己的孩子的方法。惩罚并非父母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都是帮助孩子更健康快乐的成长。把惩罚当成是一种万不得已的后备选项,而不是教育孩子的“常胜将军”,多去寻找教育孩子的更优策略,你会发现办法也会比问题多!

我是阳妈@阳妈育儿大作战,喜欢可以点赞关注我,育儿路上为你避坑,也会有儿童心理学和孩子性格发展相关文章推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