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岳飞的真实事情(聊聊岳飞身上的宝贵品质)

上篇文章说到了早年岳飞,这篇文章顺便聊聊岳家军。

很多人提起岳家军,首先想到的就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用以证明岳家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这个说法当然不是空穴来风,但显然是一种脸谱化的行为。

如何看待岳飞的真实事情(聊聊岳飞身上的宝贵品质)(1)

在说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时,大家内心深处有一个潜意识,就是把军队当做强权的象征,而把百姓当做需要保护的弱者。

可是在两宋之交的乱世,很多军人就是武装起来的流民和难民,而很多百姓却以地主恶霸的形象出现。

大家必须要明白,百姓这个词所涵盖的范围太大了,武大郎是百姓,可西门庆也是百姓啊;杨白劳是百姓,可黄世仁同样是百姓啊。

如果岳家军只是对武大郎和杨白劳秋毫无犯,那么大家自然会鼓掌;可如果岳家军居然对西门庆和黄世仁也秋毫无犯,大家还会鼓掌吗?

了解相关情况之后,我们自然会明白,在特定时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未必就是好现象,这或许只是他们不敢得罪西门庆和黄世仁;而四处打砸抢也未必就是兵痞,因为他们打砸抢的目标通常都是西门庆和黄世仁。否则,你天天敲诈武大郎和杨白劳,能有多大用处?他们能有多少钱啊?

具体到岳家军上,你说他们“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行为,到底是针对武大郎和杨白劳,还是西门庆和黄世仁?又或者,岳家军两方一视同仁,只要是百姓就表现出自己的高素质呢?这个问题是没有统一答案的。

我们从岳家军的构成来看,其中必然有不少流民或难民,因为在两宋之交,甚至在南宋立国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才是军队的常态,纯粹由精兵组成的军队时候不存在的。

我们举个例子,假设阿林是一个难民,为求活命选择参军,成为岳飞手下的一个士兵。

既然是难民,那肯定就没吃过几天饱饭,而给军队提供后勤的官员一再表示,我们现在的经费太紧张,大家勒勒裤腰带,忍一下吧。

面对这种情形,相信阿林肯定已经很不满了:我之所以愿意入伍当兵,就是想吃顿饱饭,可现在倒好,每天的操练我准时参加,到了饭点却要我勒紧裤腰带,没有这么欺负人的吧?

阿林发过牢骚之后转头一看,村西头的西门庆左拥右抱,村东头的黄世仁肚满肠肥,再低下头看看自己干瘪的肚子,大家想想,这时候的阿林会有什么想法?

如果阿林温和一点,他会想办法告诉自己的主管:老大,弟兄们都饿得不行了,能不能想办法给我们弄顿饱饭啊?西门庆和黄世仁这么有钱,让他们捐一点呗,咱们军队还可以保护他们。

作为主管,应该怎么回复阿林呢?自然是想办法安抚,让他们不要着急,自己会想办法向上禀报,总能让岳大帅知道,兄弟们忍饥挨饿不容易啊。

可如果主管摆出一副扑克脸,大喊“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你们饿也给我忍着!真把事情办到这一步,如果阿林等人激进一点,恐怕立时就会掀起一场兵变。

到那个时候,赵构肯定会把岳飞关进监狱,因为你姓岳的无能,好好的一支军队,被你带得全军造反,就你这样的人还能当统帅?

此时此刻,岳飞如果大喊“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赵构肯定会气得暴跳如雷:宁愿军队闹兵变也不找百姓借粮,你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如何看待岳飞的真实事情(聊聊岳飞身上的宝贵品质)(2)

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大家就会了解:所谓“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只是一种对岳家军的歌颂和宣传,它是一种脸谱化的行为,简单地说就是“缝合怪”,这其实也是政治宣传的难点所在。

比如,我想跟大家聊聊岳飞的优秀,应该怎么说呢?

如果写实,那么自然是说,岳飞有一流的政治觉悟,一流的管理能力,一流的情商,一流的智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岳飞都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能成为时代主角,并不是什么偶然因素。

可问题是:这些内容过于写实,不利于宣传。

所以后世在说起岳飞的时候,都说他如何忠君、如何伟光正,给人的感觉就是,岳飞根本没有七情六欲,他存在于世的目标就是当一个圣人,这显然是脱离现实的。

岳家军也是同理,岳家军为什么好?不是因为这支军队的成分好,而是岳飞管得好。

岳飞为什么能管好这支军队?是因为岳飞能够让大家拥有向心力,尽可能地照顾了军队中每个人的利益,南宋朝廷也尽可能地保证了这支军队的后勤,这是多方因素综合的成果,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飞之所以会成为后世所歌颂的岳飞,而不是一个被后世所遗忘的流寇,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可以从岳家军身上看出来。

在南宋立国之初,朝廷经济紧张,给岳飞的军饷总是克扣。在这种背景下,岳飞手下的人也有些蠢蠢欲动,据说当时就有小道消息流传:赵构为了当上皇帝,出卖了很多利益给金国,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我们保着这样的皇帝,岂不是荒唐?

岳飞得知此事之后,他立刻处理了一些传谣者,然后告诉大家,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我们是军人,要始终相信政府。

这件事,表明了岳飞身上最宝贵的特质之一,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他有足够的理智,并始终保持着清醒。

很多人或许会说:“保持理智有什么难的?我每天都很理智。”对于一个手无权势的平头百姓而言,这一点或许不难,但对于岳飞那种手握兵权的人而言,时刻保持理智却太难了。

后世有一个军头,他非常崇拜岳飞,事事模仿。可是有一天,一位道士出现,给这个军头描绘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前景:您现在名动天下,且面相贵不可言,怎么能忠诚于昏君和腐败政府呢?只要您听我的,这样这样再那样,咱们保底就能三足鼎立,进一步就是划江而治,再进一步就是一统天下,这可不是为了您自己,而是为了国家民族和百姓啊。

军头听了之后,立刻浑身热血沸腾,他激动地抓住道士的手说:“您简直就是我的张良、诸葛亮、王猛啊!”于是开始积极谋划造反大业,结果反着反着,自己成流寇了。

这个军头的人生轨迹绝不是孤立的,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很多军头都是这样玩的。岳飞虽然在后世有偌大名声,但在当时,他也只是众多军头之一,领着一大群如虎如狼的小弟。可是岳飞始终能克制内心的欲望,理智永远占据上风,永远懂得忠君爱国、遵纪守法,那可不是一般的觉悟。

在那个时代,与岳飞背景相似的军头,有九成都被盖棺定论为反贼或流寇,因为他们不服朝廷灌输管束,自己单干多自由啊。

大家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您是一位手握兵权的军头,能够保证自己足够理智吗?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否则穿越小说哪会这么流行呢?大丈夫的处事原则是自当建功立业,可不是事事听朝廷的话啊!

后世读者在说起岳飞冤死的事情时,总会恨铁不成钢地说:“岳飞要是能这样那样,结果一定会好很多。”可问题是:如果岳飞真如您所言的这样那样,他还是岳飞吗?

用一句绕口令来说就是,岳飞之所以是岳飞,是因为岳飞始终是岳飞。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岳飞迂腐,这个结论显然站不住脚。

一个农家子弟,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就敢越过好几个级别,直接上疏最高领导;二十八岁的时候,就成了皇帝的重点培养对象;三十岁的时候,就拥有了相当于省军级的头衔和军队。

从尸山血海中爬过来,经历了无数的生生死死,如此牛气哄哄的人物会迂腐?那你不如说全天下都是老实人。

如何看待岳飞的真实事情(聊聊岳飞身上的宝贵品质)(3)

看到岳飞的经历时,我总会想起唐代的郭子仪。很多人在说起郭子仪的时候,也会嘲笑他迂腐。

可问题是:迂腐的郭子仪活了八十四岁,并寿终正寝;迂腐的郭子仪老婆孩子多到数不清,他自己都认不全;迂腐的郭子仪吃一顿饭,花销就顶普通百姓几年口粮;迂腐的郭子仪对所有人不屑一顾,连郭府的家丁都敢妄议朝廷重臣。

就是这样迂腐的郭子仪,却被认为是“大唐好臣子”,你说郭子仪的运气有多好,智慧有多高?

当大家始终将目光盯在刘邦、刘秀、刘备、曹操和孙权等人身上时,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任何时代都会有雄主,但任何时代都缺乏始终保持理智的人。

岳飞能始终保持理智,可见其不凡,很多人崇拜岳飞,却只会崇拜什么忠君、什么“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什么坚持主战,却抓不住关键,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如何看待岳飞的真实事情(聊聊岳飞身上的宝贵品质)(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