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相张峻(历经六朝七聘不出)

南宋名相张峻(历经六朝七聘不出)(1)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所有的中学生都学过张养浩的这首词,有时也是感慨的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就我个人而言,是因为听到张养浩读书的故事,忍不住对他充满了好奇,这是一个怎么的读书郎,或许只有范仲淹可以媲美。

南宋名相张峻(历经六朝七聘不出)(2)

十岁的张养浩,读书学习非常用功,我们往往夸人也就这么一句,如果我们看到张养浩的读书就很难再这样夸别人了。张养浩用功到日夜不停,这可吓坏了张养浩的妈妈,孩子学习这么拼命,现在很多家长估计偷偷乐开了花,这不是祖坟冒青烟,这是祖坟要着火的趋势。张养浩的妈妈为了阻止其读书,要求张养浩必须早睡,结果张养浩为了读书,先假装睡着,等家里人都睡着了,自己在偷偷起床读书,就是这么爱学习,还有谁在他面前说用功。

南宋名相张峻(历经六朝七聘不出)(3)

当然张养浩的勤学苦练,很对就受到老天的赏识,19岁的张养浩登临济南白云楼挥毫写下《白云楼赋》:“括万象于宏敞,飞四阿于鸿冥","众山故为出奇秀。恍然身世游仙庭,凭栏俯视魄四散。耳根但闻风铁音,冷冷上有浮云容。与卧苍狗,下有惊湍,澎湃奔流霆"。"当时风景今尽易,惟有风光山色无年龄"。赋成人们开始争相传抄,济南为之纸贵。山东按察使焦遂看到后,眼睛为之一亮,破例接见了张养浩,并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

南宋名相张峻(历经六朝七聘不出)(4)

于是张养皓从从东平学正,一路升迁,礼部令史、进了御史台、御史台掾吏、中书省掾属、选授堂邑县尹。这是的张养浩已经36岁,他的从政生涯也已经渡过了17个春秋,他在堂邑县上,他决定做一件移风易俗的大事,于是他毁淫祠、放灾民、灭李虎,风气为之一震;

南宋名相张峻(历经六朝七聘不出)(5)

当然这只是张养浩的牛刀小试,在凄风苦雨的元朝,之后才是张养浩真正表演的时候,张养浩和元明善等人提议恢复科举,重建上下层融汇交流的通道。给天下学子一个机会,给文明流淌一个机会。元朝历史上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张养浩任主考官,网罗了诸如张起岩、许有壬、欧阳玄、黄溍等许多元代名士。恢复科举开启了读书人入仕的大门,登科的士子非常感激,纷纷要登门拜谢,却被张养浩婉拒,只是告诫他们说:"只要想着怎么用才学报效国家就好了,不必谢我,我也不敢受诸公之谢。"

南宋名相张峻(历经六朝七聘不出)(6)

后来历任陕西行台制书侍御史、右司郎中、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53岁的时候,张养浩的父亲去世,于是辞去官职丁忧在家。

丁忧期间朝廷每年都要下文聘请张养浩出山,他每次都拒绝了,于是济南大明湖畔留下了著名的七聘堂。

南宋名相张峻(历经六朝七聘不出)(7)

60岁那年,陕西大旱,民不聊生,朝廷再次聘请,张养浩,于是他走马上任,最终劳卒任上。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张养浩传》)

南宋名相张峻(历经六朝七聘不出)(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