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是不是庙号(千古帝王庙号为太宗者十八九)

历史上,关于皇帝的庙号,有很多不成文的默契,一般将发际的一代尊称为太祖,如唐太祖李虎,清太祖努尔哈赤。而将成就很高的第二任皇帝则尊称为太宗,而自古以来,华夏数千年历史,有过数十个朝代加政权,所以庙号为太宗的皇帝自然不在少数,而这些“太宗”皇帝们,有的文治武功无与伦比,有的则因为天赋一般而表现差强人意。

而提起“太宗”,最著名的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其文治武功无与伦比,几乎掩盖了所有“太宗”皇帝的光芒,正因为此,很少有皇帝的成就可以和千古一帝李世民相比肩。毕竟要想有很高的成就,历史机遇、个人能力和天下局势等等因素都密不可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太宗”成为了李世民的专属代名词。

虽然历史上很少有庙号为太宗的皇帝功名能够比肩唐太宗,可是从汉太宗文帝,到宋太宗赵光义,还有清太宗皇太极,也是个顶个的好手,难以比肩,却也可望其项背。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庙号为“太宗”的皇帝,看看他们的生平简介和历史成就,可否能值得称颂。

太宗是不是庙号(千古帝王庙号为太宗者十八九)(1)

太甲和伊尹

1、商王太甲

历史上第一位庙号尊为太宗的一国之君,商朝第四位君主,算不上一位明君,但是好在有千古名臣伊尹辅佐,所以算是颇有一些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伊尹放太甲中的太甲就是指这位君王。

太甲,乃是商汤嫡孙,乃是伊尹一手扶持登上王座的君王,最初时,在伊尹的辅佐下,还算是略有成就,后来三年后亲政,大改之前的行事作风,变得喜好暴虐,不再听纳谏言,伊尹便放逐了这位年轻的君主,将其逐到商汤的坟墓所在地,继续学习祖训和祖制。

太甲在商汤墓苦守三年,最终悔过自新,后重新归朝,在接手伊尹还政之后,治理天下有声有色,商朝进入了重要的和平发展时期。太甲去世后,后世追谥其为太宗,不过其成就有限,难以与盛名之下的唐太宗相比。

太宗是不是庙号(千古帝王庙号为太宗者十八九)(2)

文帝刘恒

2、西汉刘恒

汉文帝刘恒,西汉王朝第五位皇帝(含吕后末期立的两位废帝),历史评价相当高的一位皇帝,更是之后两千年历史上,无数君王所期望成为的榜样,所以有名家赞叹,三代以下,称帝王之贤者,文帝也。

汉文帝的历史功绩主要是开创了文景之治,打造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崛起时代的根基。汉文帝乃藩王即位,之后,在高祖和吕后时期奠定的基础上,开始实行休养生息和无为而治的国策,比如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和劝课农桑。然后改革刑律,放宽社会各项政策,谨慎对待北方匈奴的高压。

汉文帝在位23年,在此期间,西汉实现了自强,百姓小康,社会安定,为之后的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元前157年,刘恒驾崩,谥号文帝,庙号太宗,乃是西汉历史上有庙号的四位帝王之一。虽然武功不够,但是凭借文治上的成就,再加上历史地位,乃是“太宗”中的佼佼者。

太宗是不是庙号(千古帝王庙号为太宗者十八九)(3)

孙休

3、东吴孙休

孙休,孙权之子,东吴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东吴实现了短暂的繁荣。孙休本是孙权的第六子,生于公元235年,其时东吴已经建国。孙休长成后,受封为琅琊王,居住在藩镇任上。

孙权驾崩后,孙亮即位为君,再往后,宗室权臣孙綝废孙亮而迎立孙休,即位之初,孙休在朝廷充当傀儡皇帝的角色,后来孙綝异心暴露,孙休联合张布和丁奉设宴诛杀了孙綝,自此掌握东吴实权。

掌权之后,孙休开始兴办教育,以科教兴国,培养人才,开放太学,同时重视农桑发展,东吴短暂的繁荣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地域和人口的局限性,东吴最终也没有太高的上限,孙休对内宠信张布等重臣,对外则面临着曹魏巨大压力,整体成就不高,公元264年驾崩,谥号景皇帝,庙号太宗。

太宗是不是庙号(千古帝王庙号为太宗者十八九)(4)

司马昱

4、东晋司马昱

司马昱,东晋中后期皇帝,虽然是东晋历史上的第八位皇帝,但是司马昱辈分却很高,乃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幼子。晋元帝生于320年,少时受封为琅琊王,以宣城和会稽为食邑。

司马昱喜好清谈,酷爱玄学,因此颇有贤名,所以在晋穆帝时期,被推荐入朝辅政,自此在朝中站稳了根基。骠骑将军何充去世,褚太后命诏司马昱总理朝政。后来桓温崛起,司马昱成为朝中唯一可与风头无双的桓温相争的宗室权臣。

372年1月,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之后,归国准备谋划大事,于是废司马奕,迎立司马昱,司马昱成为了桓温政治脚步上前进之路的牺牲品,最终在位8个月后忧愤而亡,去世后谥号为简文皇帝,庙号太宗。司马昱在位时间很短,政治上形同傀儡,所以成就很低。

太宗是不是庙号(千古帝王庙号为太宗者十八九)(5)

拓跋嗣

5、北魏拓跋嗣

拓跋嗣,北魏王朝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北魏王朝崛起时代的重要奠基者,南北朝时期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拓跋嗣作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长子,自幼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很早就受封为太子。后来道武帝被弑杀,拓跋嗣带兵入宫扫除叛乱,并凭借此举一举拿下了皇位。

拓跋嗣即位之后,开始修内政,察民情,推动汉化改革,选贤任能,数年内,为北魏王朝积累了大量财富,同时设立六镇,外扩疆土,这些都是影响北魏近百年国策,同时趁着南朝刘宋政局出现颓势,大举南征,夺下兖州和虎牢关等三百里土地。

拓跋嗣虽然在位时间不过十余年,且英年早逝,但是文治武功都算是很全面,整顿吏治、修订律法、推动汉化和设立六镇都是影响北魏历史进程的国策。拓跋嗣驾崩于423年,庙号太宗,其人颇有作为,可以浅望李世民项背。

太宗是不是庙号(千古帝王庙号为太宗者十八九)(6)

刘彧

6、南朝刘彧

刘彧,南朝刘宋帝国第七位皇帝,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因为从小由孝武帝刘骏生母养大,所以在孝武帝一朝颇受待见。后来孝武帝刘骏去世,其太子刘子业登基,因为年纪尚轻,所以猜忌宗室,所以开始大肆清理刘宋皇室。

刘彧因此受到牵连,被刘子业押入宫中,圈养起来,后来买通刘子业身边近侍,弑君自立,成为刘宋末期皇帝,但是刘彧在位期间除了猜忌宗室之外,对于国家似乎没有任何成就,而宗室被其大量剪除,最终导致了萧氏崛起,间接导致了刘宋王朝的灭亡。

7、南朝萧纲

萧纲,南梁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由于梁武帝在位时间太长,最后又赶上了侯景之乱,直接导致了南梁王朝的崩溃。549年,梁武帝被困死在了建康台城,然后作为太子的萧纲在侯景的扶持下即位为帝。

萧纲在位时间很短,仅两年多之后便被侯景废杀,侯景曾追谥其为高帝,直到王僧辩和陈霸先复国之后,梁元帝重新设立庙号,尊萧纲为太宗。不过其在位期间,多为侯景傀儡,难以真正算是有为之君。

太宗是不是庙号(千古帝王庙号为太宗者十八九)(7)

李世民

8、唐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华夏历史上成就最高的帝王之一,文治武功皆无与伦比。李世民早年统帅李唐大军横扫中原,为李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在玄武门之变后登基称帝,又开创了贞观之治。再往后,又击破突厥,大破吐蕃和薛延陀,又战胜了高句丽和契丹等其他势力,成为华夏皇帝和草原的天可汗。

李世民之成就,文治天下,武安天下,赫赫战功为一个盛世大唐奠定了基础,同时,又打造了一个国泰民安、经济发达的文治社会,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在其去世之后,被后世尊为太宗文皇帝。

李世民成就之高,自古帝王难以望其项背,基本实现了自古以来“太宗”皇帝的天花板。

太宗是不是庙号(千古帝王庙号为太宗者十八九)(8)

耶律德光

9、辽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契丹和大辽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也算是大辽历史上成就极高的一位领袖,其曾经打破开封,饮马黄河,在汴京城称帝,为契丹谋取了燕云十六州等战略要地,改革官制,设立赋税,使得契丹正式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政权化。

耶律德光时期,创造性发明了北面官以契丹旧制治契丹人,南面官以汉制治汉人的重要政治策略。经济上,同样推行南北分治,一面以农耕为主,另一面则以农耕为核心,在民族政策上,同样具有创造性思维。

耶律德光于947年去世,死后被追封“太宗”名号,成为历史上成就颇高的一位太宗皇帝。

太宗是不是庙号(千古帝王庙号为太宗者十八九)(9)

宋太宗

10、北宋赵光义

赵光义,北宋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一位影响华夏历史数百年的皇帝,其一改汉唐以来军人政治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以文制武的政治格局。赵光义在位期间,基本完成了北宋的统一,拿下了吴越国和太平兴国,然后北伐灭了北汉,除了燕云十六州和河西之外,基本实现统一。

赵光义在位期间,北宋政局趋于稳定,在几次北伐失败,狼狈逃回之后,对辽国便采取守势,对内部发展生产,实行文治,重视文化教育,限制节度使权力,实行了文官政治。

宋太宗其实主持国政还是很不错,为北宋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其不太懂兵事,屡败于辽,令历史诟病,所以宋太宗难以望李世民项背。

太宗是不是庙号(千古帝王庙号为太宗者十八九)(10)

完颜晟制造靖康之难

11、金太宗完颜晟

完颜晟别名完颜吴乞买,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四弟,大金帝国第二位皇帝,其在位期间,金朝实现了入主中原,取得了开拓性的发展,同时采取政治改革,基本形成了宋辽似的国家政权,创立各种规章制度,积极发展女真文化,推动女真文字,上京教授女真字。实行科举制度,录用汉人为官,建立健全行政机构,基本实现了大金国的奠基。

但是其征伐较为残暴,制造了靖康之耻,屠戮了大量北宋宗室和百姓,被后世诟病不已。好在其在位时期相比金太祖,在各族中实行更大范围的赎奴工作,也算是一项较为开化的国策,对金国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

金太宗整体表现尚可,在历任太宗皇帝中算中游往上。

12、明成祖朱棣

朱棣,大明王朝第三位皇帝,也是历史上武功这方面最鼎盛的君王之一,在位时期,打垮了蒙古瓦剌和鞑靼,同时征服了东北,历史评价其在位时期大明帝国远迈汉唐。在其驾崩后,庙号为太宗。但是嘉靖时期,将朱棣庙号改为成祖。

太宗是不是庙号(千古帝王庙号为太宗者十八九)(11)

皇太极

13、清皇太极

皇太极,大清帝国第二位皇帝,乃是大清帝国崛起阶段最重要的一位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将满洲八旗兵发扬光大,重用汉臣,发展农业,恢复生产,改革朝廷制度,同时发展经济,满洲基本实现了农牧业自给自足。

同时展开了对大明王朝的不断进攻袭扰,同时全面掌控了科尔沁草原,统一了漠南,击败了朝鲜,完成了大清崛起的资本积累。在军事上更是全面压制住了大明王朝,知人善任、豁达大度、高瞻远瞩、明断果决。

皇太极虽然文治武功不及唐太宗李世民,但是其政治和军事的能力上,几乎是可以与唐太宗相提并论的存在,乃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总论:

除了以上谥号“太宗”皇帝,历史上还有很多偏安政权的皇帝的庙号为太宗,如:成汉李雄,前凉张茂,前秦苻登,西魏慕容冲,闽国王延钧,大理段思泉。如果将蒙古帝国算在内,那么窝阔台汗也可以称之为元太宗。

总体而言,历史上的“太宗”皇帝,李世民独一档,而汉太宗文帝刘恒和明成祖朱棣可以与唐太宗相提并论。清太宗皇太极、北魏拓跋嗣、还有大辽耶律德光可以望李世民项背。宋太宗和商王太甲表现还不错,其余诸位“太宗”难以与上述帝王相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