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煤气爆炸普京听取报告(普京定性大桥爆炸事故)

俄罗斯方面对于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一事,终于作出定性。

据新华社莫斯科10月9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听取侦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就爆炸事件所做调查后表示,这是一起由乌克兰特工部门策划和实施的,是针对“关键民用基础设施的恐怖袭击”。

俄罗斯煤气爆炸普京听取报告(普京定性大桥爆炸事故)(1)

同一时间,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表达俄方态度,他表示此次袭击是“基辅政权犯下的恐怖主义行为和破坏行为,俄罗斯对这种罪行的回应只能是直接消灭恐怖分子,这是世界其他地方通常的做法,也是俄公民所期望的。”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在俄罗斯国内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因为这是首次俄本土的重大基础建设遭遇袭击。

从某种程度来讲,这就是赤裸裸的宣战行为。眼下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是“恐怖主义国家”,说明冲突已经没有回头路,莫斯科势必要结束这场纷乱。

9·11事件时,美国双子楼和五角大楼被恐怖分子袭击后,美军对阿富汗展开长达二十余年的“反恐战争”。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为自身在中东的战略部署和石油霸权,但9·11事件说服了美国民众,给了美国政府出师有名的空子。

普京将俄乌冲突定性为“特别军事行动”,虽然在国内粉饰了战争的外表,但在正面战场中也确实将主要打击目标集中在军事领域,对民用设施很少进行攻击。比如发电厂、民用机场、公路等,都处于正常运作中,这直接导致乌军可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客场作战的俄军在后勤保障方面就捉襟见肘了。

俄罗斯煤气爆炸普京听取报告(普京定性大桥爆炸事故)(2)

现在一切矛头都指向乌克兰,这意味着俄军可以同等反制乌克兰境内的大批民用基础设施。相应的后果可能是大范围的电力瘫痪、炼油效率大大降低等,对乌军的后勤补给造成直接严重的负面影响。

至于谁是炸了大桥的真凶,似乎并不重要。反正事件发生后,乌克兰各部门上蹿下跳,不是冷嘲就是热讽,正中普京下怀。

如果说此前普京下达的动员令,引起了部分群体的恐慌与不满的排斥情绪,那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则是最及时的舆论反转。

战争的性质已经从俄罗斯对外扩张版图的冲突升级成为俄罗斯国家安全状况的“保卫战”,本着“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的原则,莫斯科毫无疑问会加大俄乌冲突的力度。

事实上,俄罗斯方面的反击已经展开。

今天乌克兰首都基辅传来数次剧烈爆炸,据悉可能是导弹攻击造成的,其中在总统府附近发生的爆炸就有好几次。目前基辅的地铁等公共设施已经变成避难所,供市民藏匿。

俄罗斯煤气爆炸普京听取报告(普京定性大桥爆炸事故)(3)

《纽约时报》表示,乌克兰内务部官员表示,在此次空袭中已经造成8人死亡,24人受伤。

其实在其他的乌克兰重镇,均遭到来自俄军的导弹袭击。

俄罗斯正在重新对乌克兰全境进行猛烈打击,这是俄方对克里米亚大桥遇袭的一种表态,也意味着俄乌冲突再次迎来升级。

同时,俄军也在向外界表明俄罗斯军队没有疲软,仍有信心和力量摧毁基辅政权。加之“特别行动”又更换了新的军事指挥官,新官上任三把火,怎么说也要搞出些动静。

我个人认为,俄罗斯针对基辅等几处重要城市的导弹攻击不会呈现常态化。

一来是远距离打击武器的造价昂贵,以俄罗斯的战争预算,自然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攻击乌克兰的政治、经济中心,其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作用,所以阶段性地发起攻击即可。

二来是频繁攻击乌克兰城市,尤其是居民区,很容易遭到西方舆论的谴责,对莫斯科不利。

从古至今,战争向来都是残酷的,俄乌冲突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当下,普京想要瞒天过海,根本是不现实的事情。

俄罗斯煤气爆炸普京听取报告(普京定性大桥爆炸事故)(4)

总而言之,现在的热点都是为接下来升级的局势在做铺垫。高层的政治博弈折射到现实中,肯定会变成一个又一个血腥且痛苦的案例,伤害的也是两国底层民众。

还是希望俄乌冲突可以早日结束,同时也要关心世界其他地区仍生活在不安定地区的人民。他们的生活中,导弹也时不时地从头顶飞过去,基本的安全需求根本得不到保障。

中东、印巴比比皆是,作为一个和平的大国,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应该帮助这些地区进行调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