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运用论证方法:孟子详释241尽心下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4.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14.3[原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运用论证方法:孟子详释241尽心下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运用论证方法:孟子详释241尽心下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运用论证方法:孟子详释241尽心下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4.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4.3[原文]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①。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②!”

14.3[通释]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片竹简的记录就是了。仁人在天下没有谁可以抵抗;以最仁厚的人讨伐最不仁厚的人,怎么就会杀那么多的人使血流动把木槌都漂起来呢!”

14.3[注释]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片竹简的记录就是了。《书》,《尚书》。破折号相当于“比如说”。《武成》,《尚书》篇名,已亡佚。东汉王充《论衡·艺增》:“夫《武成》之篇言武王伐纣血流浮杵,助战者多,故至血流如此。”策,竹简。而已矣,就是了。

②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仁人在天下没有谁可以抵抗,以最仁厚的人讨伐最不仁厚的人,怎么就会(杀那么多的人)使血流动把木槌都漂起来呢。敌,匹敌,抵抗。于,在。至仁,最仁厚的人。而何其,怎么就会。之,放在“血”与“流杵”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是当时作战时士兵使用的一种武器。

14.3[解读与点评]

孟子的这个历史观和读书观还是可取的。孟子为什么会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呢?原因就是此《书》不客观,它自相矛盾:一方面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一方面又说“以至仁伐至不仁”而“血之流杵也”。本章注释中引用的东汉王充《论衡·艺增》说的“夫《武成》之篇言武王伐纣血流浮杵,助战者多,故至血流如此”也只是凭想象猜测,我想,王充没见到孟子此文。

在研究孔子、孟子本身过程中,我对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感悟颇深,比如对《史记》实在应该采取孟子的“取二三策”的原则,比如《史记》孔子“弟子三千”之说十分荒唐。

孟子“取二三策”取的是什么?取的是“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对“血流浮杵”夸张的不实言辞不予采信。后章中孟子说“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可见孟子“取二三策”还是有所本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