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人通常不是死于疾病)

在传统的认知中,红光满面,身体强壮,会被认为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志。但在人类社会进化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已经有了较之以前任何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更科学,更完整的定义。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即:健康是指躯体的、心理的、社会人际适应的和精神道德上的良好和完满状态。

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人通常不是死于疾病)(1)

因此,以下的说法都是不完全的:

1、我没病,我是健康的。实际上,健康并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没病,只是一种狭义上的健康。

2、我没有什么不舒服,所以我是健康的。实际是:没有不舒服,并不能保证你的身体是健康的。

3、我体格强壮,所以我是健康的。实际上,健康不仅仅是指体格健壮,还包括心理的和精神方面的健康。

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人通常不是死于疾病)(2)

如果一个人到医院检查,所有化验及B超、CT、心电图一切正常。他是否健康呢?回答是:不一定,因为如果他做了亏心事,他良心上受到谴责和折磨。又或者,利欲薰心,贪得无厌,成天工于算计,与人勾心斗角,心中常慽慽,怎么都高兴不起来,这就妥妥的有病了,那些检查结果也迟早会不正常。

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人通常不是死于疾病)(3)

如果有一位武术冠军,打遍天下无敌手,他是不是一定健康呢?也不一定,如果他做了违法的事,整天提心吊胆,害怕警察敲门,遑遑不可终日,那他就已经不健康了。

可见,健康是有素质要求的,健康素质高的人也一定是思想道德水准、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

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人通常不是死于疾病)(4)

同样,仅凭狭义上的健康来推断生命的长短,也是远远不够的。常年无病不足道,一旦有病死翘翘。年轻,而且身体倍儿棒的人却匆匆离世,个中道理无不与个人对待健康的态度有关。知道了健康的科学定义,还要有正确的心态,对健康进行科学管理。根据洪绍光教授的说法,对健康有四种不同心态的人:

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人通常不是死于疾病)(5)

第一种是对健康采取主动作为的人,他们自觉地进行健康管理,投资健康,结果健康增值,有希望活到一百二十岁;

第二种是关注健康的人,他们会关注有关健康的信息,并进行适当的管理,结果健康保值,有希望平安活到九十岁;

第三种是对健康采取漠视态度的人,他们对健康管理采取放任的态度,对健康警示无动于衷,结果健康贬值,只能带病活到七十或八十岁;

第四种是反自然且无知的糊涂人,他们透支健康,提前得病,提前死亡,结果生命萎缩,活到五十六十就算好的了。可惜的是,这群人中,除了因生活或工作事业所累,亦或无知无识,天聋地哑的弱势群体外,许多白领精英阶层也添列其中,至使许多精英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人通常不是死于疾病)(6)

四种态度,四种结局。面对不同的生命历程,常使人感觉生命的无常、无奈和无助。不管你是何种阶层的人,健康面前人人平等,你对健康的认知,决定了你对健康的态度,而态度决定行动,在健康管理中,同样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让我们不仅树立起科学的健康理念,更要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健康管理中!要明白:人通常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对健康观念的无知。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则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