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1)

|纪墓人

编辑|纪墓人

1957年,贵州省务川县濯水镇一个商店的几名店员走进了公安局,他们要报警:7年前镇子上来了一名自称刘正刚的男子。

他说自己从没上过学,经过相处他的言谈却一点都不像普通农民,说话头头是道,甚至还会引经据典。

几天前,刘正刚正在写字的时候笔帽找不到了,他竟然脱口而出:“我的笔帽怎么不翼而飞了?”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2)

店员们认为,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人是不可能脱口而出这么一句话的,所以他们来到公安局,希望警察同志仔细查查他的身份。

警察同志听完后高度重视这件事,因为当地有一份通缉令,就是关于民国时期屠杀了共产党人的特务改头换面潜伏在务川县附近。

而且这个犯人的身份极为特殊,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下达通缉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那么,这名特务究竟是谁?为何会让周总理如此恨之入骨?刘正刚会不会是警察同志一直要找的那个特务呢?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3)

少年“蕴侠”:内蕴侠肠,外露豪气

1957年5月19日,“刘正刚”在濯水镇被逮捕,重庆军管会公安处派了得力警察抓捕他归案,而他的另一层身份也在此时被揭开,这个名字叫做郑蕴侠。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4)

关于郑蕴侠的故事,还要从他少年时期说起。

郑蕴侠出生于1907年的四川重庆,他的家境相当不错,父母给他起名郑蕴侠也是希望他“内蕴侠肠,外露豪气”。

在父母的大力培养下,郑蕴侠自幼便获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的郑蕴侠顺利考进了上海法学院,研习法律。

彼时,正在读书的郑蕴侠看见租界里的警察欺压百姓,他突然发现在战争年代,读法并没有什么实质的用处,于是他便下定决心,弃笔从戎。于是他便考进了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第4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5)

当时正值北伐战争时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作为爱国的有志青年,郑蕴侠也希望从军为国效力。

因为当时郑蕴侠曾读过法律,在青年军人中比较特殊,他被安排到了军法处任职。后来由于郑蕴侠工作十分认真、刻苦,很快郑蕴侠便被授予了国民党上尉军衔。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6)

郑蕴侠

其实,像郑蕴侠这样的人才,国民党高层自然不会放过。当时国民党如日中天,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氏兄弟也注意到了他。

陈果夫和陈立夫兄弟是浙江人,跟蒋介石是同乡。除此之外,他们跟蒋介石还有一层特殊关系,那就是他们的叔父陈其美,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蒋介石“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是蒋介石的老师兼大哥,还跟蒋介石是生死之交。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7)

郑蕴侠在军法处工作,陈氏兄弟为把郑蕴侠收到囊中,陈立夫还故意提携郑蕴侠,特地邀请郑蕴侠来到陈果夫家中“做客”。

在那个昏暗的地下室里,陈氏兄弟让郑蕴侠宣誓加入臭名昭著的国民政府委员会统计局,也就是人们嘴里常说的军统。

郑蕴侠成为了军统局的成员,就意味着他有了双面身份:公开身份里他是军法处的普通军官,而他的保密身份,却是能轻易将省主席拉下马的神秘特务。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8)

蒋介石

郑蕴侠的特务人生

1933年,之后,郑蕴侠仕途可谓步步高升,接连获得晋升机会。不仅被蒋介石点名从中统调出,还因表现突出,一年之后荣升军法执行总监部司法长。

不仅如此,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郑蕴侠还凭借着满腔热忱,积极投入抗战,奋勇杀敌。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打响,郑蕴侠还曾带领一个政工队,参与了滕县保卫战。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9)

台儿庄战役

在当时的前线战场,郑蕴侠大声朗诵自己改写的岳飞的《 满江红》 :“侵略耻,犹未雪,民族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富士山缺。壮志饥餐倭奴肉,笑谈渴饮东洋血。待从头,扬我国国威,新中国!"

战友们听完他慷慨激昂地朗读士气高涨,纷纷奋勇杀敌,一个个在抗日战场上表现出了不俗的成绩,突围成功后,此事也被部队传为一件美谈。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10)

滕县保卫战

炮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郑蕴侠实现了保家卫国的心愿,他也如愿得到嘉奖,被授少将军衔。

抗日战争之后,他的政治野心渐渐地膨胀,使他忘记了自己的初心。随后更是以特务的身份直接参与和指挥了一系列的历史血案,成为了国民党残害民族同胞的帮凶。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11)

1946年1月,社会上的爱国民主人士在重庆举行集会演讲,想唤醒民众沉睡的爱国热情。

这种行为无异于是对蒋介石政权的威胁:蒋介石希望通过控制群众,从而谋求自己的专制霸权,人民的思想越解放,就越不好控制。

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蒋介石暗中下令,要求中统局立即派人前去,给参会的人员一个狠狠的“教训”。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12)

这时,郑蕴侠接到命令立即带着特务们赶往会场强行捣乱,他们以恐吓,殴打会议主持人、向会场投掷石块,丢爆竹等方式扰乱会场。

“沧白堂事件”让爱国人士真正记住了郑蕴侠的恶名,但真正让爱国人士对其深恶痛绝的则是他造成的另一场血案。

为庆祝1946年1月10日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顺利举行,同年2月10日上午,19个团体在重庆较场口广场举行庆祝政协成功的集体会议。

对此,蒋介石恨得牙痒痒,他又下命令派特务捣乱。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13)

2月10日上午,重庆较场口广场上人声鼎沸,郑蕴侠率领众多特务进入会场,他们主动找茬,大声质问大会主持人李公朴:“为什么现场没有挂总理孙中山的遗像,也没有党旗国旗?”

当民主人士登台讲话的时候,郑蕴侠也跑到讲台并挥动三下帽子,作为约定的暗号。

会场两侧布满了特务打手,特务们见状立刻开始行动,他们不仅对主席台上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就拳打脚踢还将大会代表们一个个打得鼻青脸肿。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14)

郑蕴侠组织特务们将带头的陶行知、郭沫若等人进行恐吓殴打,同时强行驱赶所有参会人员,将会场搞得乌烟瘴气,场面一度混乱。

虽然参会人员们竭力维持会场秩序。但是,暴徒们早有准备,他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铁条、砖头,对着上前阻止的李公朴就是一顿毒打,当天仅是受伤和失踪的劳协成员就有60人之多。

当混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郑蕴侠发现郭沫若躺在地上,他认为郭沫若的伤势太轻,便命令手下将郭沫若抬到后面继续殴打,直到郭沫若奄奄一息、生命垂危才肯罢手。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较场口血案”。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15)

郭沫若

较场口血案震惊中外,面对这个昔日的黄埔军校的学生,周恩来得悉之后极度悲愤,愤怒地说:“郑蕴侠你真是黄埔军校的败类,总有一天你也会走投无路的!”

没人想到,当年周恩来一句话竟一语成谶。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16)

重庆校场口惨案

曾给周总理寄子弹

“重庆较场口惨案”发生的当晚,政协们紧急召开会议,并推举周恩来等人作为代表与蒋介石进行交涉。

蒋介石知道就此事共产党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便借故说去上海出差,飞往上海“处理公务”了。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17)

蒋介石

面对老蒋的临阵脱逃,这时的郑蕴侠还不知收敛,竟然胆大包天想出了个“损招”:他“冠英”的身份给周恩来写了一封恐吓信。信封中还赫然装着一颗子弹,信中写道:

“假如你要向蒋主席报告10日大会的经过情形,请先看看这颗子弹。实话告诉你,这颗子弹已经等候你多时了,现在我们不再忍耐了......看是谁占上风?”

真正了解周总理的人都知道,周恩来是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的人,他岂会因为区区一封恐吓信而被吓到?面对敌人的雕虫小技,周恩来直接回怼,将这封信原封不动地交给《新华日报》,让新华社公开发表!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18)

周总理

随着国民政府的真面目被一纸揭露,广大人民群众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行径怒不可遏。纷纷响应爱国人士号召,在全国各地举行集会抗议,各地媒体对暴徒的行径口诛笔伐,强烈控诉国民党当局查办真凶。

面对人民的群情激愤,国民政府早有应对,不仅没有惩治郑蕴侠等人,反而还在党内大肆表扬,郑蕴侠甚至被任命为少将政治部主任,国民党此举简直恬不知耻。

不识时务的蒋介石政府一错再错,共产党在渡江战役上把国民党残余部队打得节节溃败,蒋介石等人只好抱头鼠窜逃往台湾。

因为国民党军队在撤离前炸毁了重庆的机场,郑蕴侠也错失了飞往台湾的最后一班飞机。他只能隐姓埋名,被迫开启了逃亡生涯。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19)

改头换面逃亡路

这时的郑蕴侠深知自己手上沾了不少鲜血,他明白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他只好一路颠簸地逃到了贵州省务川县濯水镇里。

他化名刘正刚,以小商贩的身份在镇上走街串巷,濯水镇位于川黔交界处,四周高山环绕位置偏僻,镇里人数不多,大概只有2千人。

由于郑蕴侠见人就打听“表姐”廖忠玉的下落,镇上的人都以为他只是一个逃难到此寻求亲戚落脚的卖货郎,并没有对他产生丝毫怀疑。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20)

郑蕴侠甚至沾沾自喜,他以为只要自己再隐姓埋名度过几年,解放军就会彻底忘了他这号人物。

过了不久,贵州开始土地改革,濯水镇上也开始忙碌起来,评成分、分田地。由于“刘正刚”在镇上住了一段时间,他便被分到了几亩耕地。

他平时对人热情、东西卖得便宜,大家对他印象十分不错。村子里热心肠的人还为他牵线介绍了一个媳妇。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21)

本以为郑蕴侠会安安生生地过日子,没想到还是暴露了。

因为他平时表现“积极”,镇上派他到县上参加学习班学会计,这对他来说简直大材小用,但他不敢澄清,只能硬着头皮装下去。

真不会和装不会的区别可大了,学习班领导察觉到郑蕴侠的不对劲,他便刻意地找郑蕴侠聊天,目的是为了测试他的真实文化水平。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22)

国民党特务被捕

这个小领导发现,虽然这个“刘正刚”说话粗俗,但还是难以掩盖他读过书的事实,有些用词根本不是一个大老粗能说出口的,甚至在公私合营商店里,“刘正刚”还能脱口而出一句难度很高的成语。

一系列的疑问让“刘正刚”的谎言被戳穿了,随着县警察局的报案,县上立刻把情况报给了省里,省领导也认为这个“刘正刚”很可能是政府通缉的国民党要犯。

意识到事态严重后公安机关于1958年出动,将这个“刘正刚”抓捕归案。经过一番仔细的调查,人们发现这个“刘正刚”正是公安部通缉了多年的国军将领郑蕴侠!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23)

毛主席下令让郑蕴侠多活51年

被逮捕的郑蕴侠,是在中国最后一个被捕归案的国民党将军。郑蕴侠对之前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

1958年12月1日,重庆法院审判时,判处郑蕴侠死刑,就此,郑蕴侠并未提起上诉。

然而,就在郑蕴侠以为一切都要尘埃落定时,毛主席却在当时下达一道命令“可杀可不杀的人就不要杀”,正是毛主席的这条命令让郑蕴侠逃脱了死刑,政府也决定给予郑蕴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24)

郑蕴侠被逮捕

此时的郑蕴侠对中央十分的感激,他不再有抱着侥幸心理而是改过自新,并下定决心在狱中好好改造自己。

至此过去了17年时间,经历过狱中17年的改造,1975年12月20日,在毛主席的授意下,68岁的郑蕴侠获得特赦。

当时原文件是:中央决定对在押的所有原国民党党政军特务人员予以宽大释放,毛主席签字表示同意。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25)

郑蕴侠

出狱后的郑蕴侠回到当初农民时期生活过的务川县,做担任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还兼职高中世界地理的教学工作。

在出狱的这段时间,郑蕴侠对政府无微不至的关照十分感激,为了回馈社会,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还在各类文史刊物上发表过文章。

晚年时期的郑蕴侠写下了《中统秘闻——一个健在的中统少将的自述》这本自传和《风朝雨夕楼文集》这本回忆录,在文章中他如实反映了中统对党和人民的一系列罪行。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26)

左一郑蕴侠

在一次接受电视采访时,郑蕴侠感慨道,不是我的命大,是共产党的伟大政策,帮助我再生了!

2009年7月10日,这位102岁的老人走完了自己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一生。

临终前,郑蕴侠曾坦言:“我还有最后一个心愿没有实现,就是回较场口看看,我想站在历史面前忏悔。”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27)

结语

郑蕴侠的人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他曾历经黄埔军校生、特务、中统少将、货郎、会计、囚犯、中学老师等多种角色的不同转变。

在人生的前半段,他背离了初心,被欲望蒙蔽了双眼,但在人生后半段,他幡然醒悟自己之前的种种不是,重新做人。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28)

郑蕴侠

并用重获新生的50多年,尽己所能来让这段生命发光发热,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给他的宝贵机会。

郑蕴侠少年鲜衣怒马,也曾驰骋沙场,追求梦想。中年欲火焚心,变得贪婪可憎,助纣为虐。晚年蓦然回首,最终找回本心,重新做人!

贵州老乡(57年贵州老农被逮捕)(29)

郑蕴侠

相信看完郑蕴侠的一生,每个人都会说一声可惜又可叹,在这里小编想说:

作为青年,我们应当把握时光,摆正目标并坚定不移地向目标走下去;

作为中年人,应该时刻警钟长鸣,不使自己背弃当初的理想,时刻纠正自己的位置;

作为老年人,在追忆时光的同时,应该把人生尽量走得完整,不让自己遗憾和后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