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培养孩子阅读理念和方法(10条父母的阅读教育建议)

你自己必须拿起书 每天读点什么

年轻时疯狂的沉迷于金庸古龙的武侠世界,仿佛化身入境,可惜老师看的紧,那时的书都被封印在班主任的柜子里。

现在不如再拾读起来,哪怕只是一章、一段、一句,挑个空闲的时间读一会书,感受读书带给自己的愉悦,体会它、揣摩它,假如自己都不爱读书,如何让孩子体会读书的快乐呢?

每天阅读,时间可以不长,但是一定要读,因为你家的小宝贝有可能正在看着你呢。

“妈妈在干什么呢?很开心的样子呀”

父母培养孩子阅读理念和方法(10条父母的阅读教育建议)(1)

亲子阅读要尽早开始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读书了呢?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其实,在胎教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朗读了。

当孩子稍微大些,可以倾听你与他的沟通的时候,跟你开始有互动的时候,就可以跟他读一些生动有趣的童谣,色彩丰富的绘本故事。

还可以让他练习简单的抓握,比如小彩球、积木、彩块等,当然要注意保护他不要误食,颜色方面的启蒙也可以用绘本图书来进行。

孩子的兴趣比你的目标要重要

家长要懂得自己在阅读时的角色。父母是引领者,要顺着孩子的兴趣,不要特别指定孩子的阅读。因为只有让孩子觉得有趣,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他喜欢恐龙,那就读关于恐龙的绘本,慢慢的孩子就会生出对图书的好感。有了好感才会主动去读第二本。

孩子的0 到1 是从无到有,1 到2 是再接再厉。家长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去帮孩子迈向1

坚持下去 没有借口

当给1岁的小孩子读绘本时,孩子不喜欢,一读就跑,没有一点兴趣。在亲子阅读的路上,一旦孩子不读,很多父母就放弃了。

于是从其他地方来寻找安慰,比如让孩子去学才艺,去培训班,反正他不喜欢阅读,总会有其他的爱好。

但真的有孩子天生就不爱阅读吗?

并不是,因为孩子的兴趣爱好一直是变化的,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关注点和兴趣会不一样,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可塑性。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成为爱阅读的人种,那就要坚持下去。

拒绝劣质图书

劣质图书在材质上往往会有很大的隐患,比如有些铅直接被孩子吸收了,喷涂的色彩脏乱。甚至有的图书所用的印刷墨水是有毒的。

此外最重要的是有的图书内容粗制滥造,故事情节漏洞百出,电脑自动生成稿件,几个校对随便一看就印刷了。不仅孩子感受不到任何的阅读乐趣,还有可能落下不良的阅读习惯。

给孩子的书,真的不能只图便宜,一定要看是不是适合孩子,是不是内容品质有保证。

故事音频无法取代亲子阅读

有的父母为了方便,就买了绘本的语音包,让孩子自己听,但是慢慢的就会发现孩子其实不喜欢听故事机的故事,他喜欢听我们给他读。

如果有条件,你一定要坚持自己读。

孩子不只是在听故事的内容,还感受故事的情绪,最重要的是与父母在一起的温暖。

家里一定要有书,触手可及

就算你条件不好,住着出租房,如果有心,也能给孩子布置一个读书角。去超市买一个架子,一个箱子就可以了。

孩子不在乎书柜多么的高档,他们只在乎是不是有一个愿意给自己读书的爸妈,是不是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给孩子采购一点好的图书,假如担心孩子看过就没兴趣的,可以到书店或是绘本中心,在那里有更多的书籍和同龄的小朋友

别太依赖别人,要对孩子真正的了解

不管是育儿还是亲子阅读,建议父母多去了解孩子,因为只有这个日日夜夜陪伴在一起的人才最能懂孩子。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爱好,而且成长的发展阶段状态也不一样。父母要做好启蒙者、引领者。自己真正投入到孩子的阅读中,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阅读通道。

父母培养孩子阅读理念和方法(10条父母的阅读教育建议)(2)

不要打击孩子的阅读兴趣

很多父母在亲子阅读时喜欢给孩子提问,搞得像老师教课一样,非要总结一个中心思想,然后问孩子明白了没有。

其实很多好的绘本,作者本身是没有那些说教意图的。他们将对于生命、对于美的感受融在文字和图画之中。有时反而孩子的眼睛看得更加透彻。

所以不要用你那些世俗的观念来想着改变孩子。很多时候,反而提问让孩子觉得阅读就得听道理,那不如不读还轻松些呢!

永远相信阅读的力量

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那就更需要阅读。有数据显示:阅读能力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

有妈妈说孩子的老师表扬了孩子,因为3年级的女儿作文能力已经跟一个5年级的孩子差不多,全得力于这个妈妈从小陪孩子阅读。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要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要相信阅读的力量。

特别是对于普通家庭,在学习资源落后的情况下,阅读反而是获取知识比较公平的一个途径。

你一定要相信并且鼓励孩子,因为父母的眼光和格局,就是孩子站的高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