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和蒙古包一样吗(内蒙古的敖包是什么)

关注察哈尔酒馆 分享蒙藏故事

蒙古风俗录①:敖包

行走在蒙古草原,经常可以看见用石碓砌成的圆形塔状(三层递减的圆台)物,人们称呼其为“敖包”。

敖包,为蒙古语音译,又翻译为“阿卜”“脑包”“鄂博”,意思是“石碓”。

敖包和蒙古包一样吗(内蒙古的敖包是什么)(1)

这些敖包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它们又有着什么样的文化意义?蒙古族的祭敖包活动是在祭祀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敖包与祭祀

如今我们把佛教传入蒙古之前的蒙古民间信仰统称为“萨满”,这是一种各部落、地区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通灵巫术与万物有灵为基底的信仰形式(有学者认为,“萨满”即通古斯语系中“巫师”一词的音译。)

按照万物有灵的原则,每一个自然物(动物与非动物)都有一个主宰其的神灵。

最明显的藏族原始信仰中的“山神”“水神”,在藏地,神山圣湖不尽其数,除了众所周的如冈仁波齐、卡瓦格博、阿尼玛卿、纳木错、色林错、普莫雍错、羊卓雍措等公认的神山圣湖,各地区、部落、村落还有属于自己的神山与圣湖。人与自然的关系无比密切,自然是人格化的神,人们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式与自然进行沟通,并且可以得到自然的庇佑或接受自然的惩罚。

敖包和蒙古包一样吗(内蒙古的敖包是什么)(2)

蒙古地方地域辽阔,虽然不少地方也有不少山川河流,但于更广阔的草原地形来讲,树与石头显然更常见。因此,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在《东北亚州搜访记》一书中提到:“(蒙古人)于石多处造石鸟包(敖包),无石处则集树枝而为鸟包。”

敖包和蒙古包一样吗(内蒙古的敖包是什么)(3)

汉族地区有“土地庙”“山神庙”等建筑,藏族有转山转湖的传统(崇拜之形式)亦有形象化的神灵(譬如云南迪庆地区的唐卡中就有“卡瓦格博”的“人像”造型),其它少数民族亦有图腾崇拜之形式(如彝族的“虎”图腾、羌族的羊图腾、四川白马人羽毛帽子,或塑像、或仪式舞蹈、或取其尸体以作崇拜)。由此可见,尽管是对山川土地的崇拜也需要特定的载体(塑像、庙宇、图案)。

敖包和蒙古包一样吗(内蒙古的敖包是什么)(4)

蒙古地方古时主要以蒙古包为住所(元明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庙宇逐渐增多,靠近长城的地方开始建汉式房屋),因为材料的缺乏以及游牧的生活方式都使得早期蒙古人很少修建庙宇,因此用石头堆积起来的敖包就承担着“神灵载体”的任务。

近代著名蒙古学者罗布桑却丹在《蒙古风俗鉴》一书中提到:

(蒙古人)有一个风俗,就是祭祀地方的神灵。在他们的住地附近选好的地方,把石头或长着的活树当做附有神灵的地方,周围各部落共同于春秋进行祭祀。

《绥远通志》中说:

各旗蒙人,以石垒成高堆,名曰脑(敖)包,各旗视为有神之地。

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记》中说:

鄂博者,累碎石为蕞以祀神。

由此可见,祭祀敖包的活动古已有之,敖包(即石头堆成的堆)是作为“神”的载体而存在的。

因此,祭祀敖包就是祭祀神灵,是蒙古人原始信仰的体现。至于敖包到底象征着什么神,则有着山神、水神、龙神、祖先等不同说法了,敖包所象征的“神灵”更像是一种集合了各种神灵的综合“神灵”。

敖包来源的传说

敖包和蒙古包一样吗(内蒙古的敖包是什么)(5)

关于敖包的起源,有着不同的传说。通常认为与成吉思汗有关。

传说成吉思汗曾藏在不罕山里,躲过敌人的追杀。于是便在“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这便是敖包祭的雏形。

又说传说道:成吉思汗征战时常在高地上讲解战术,后每破一地,人们便在此处建石碓以祭祀纪念,这便形成了最初的敖包。

《蒙古风俗见闻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个牧羊少年,在山坡上放羊,有一次他睡着了,不料狼来了,吃了他的羊群。少年为此着急上火,一气之下,自杀在山上,从此山坡再没有来狼敢吃牲畜,后人为纪念少年,把牧童视作保护牲畜的神,每年在山上堆石块祭祀他。

敖包最初是路标?

除了作为“神灵”载体,敖包有一个更实用的功能就是作为路(界)标。

敖包和蒙古包一样吗(内蒙古的敖包是什么)(6)

察哈尔地区众多地方都有以“脑包”(即敖包)为名的地名,如张家口境内张北县的绿脑包、脑包洼、脑包图、脑包底、脑包怀、双脑包、平地脑包,沽源县的脑包山二十里脑包,尚义县的脑包村、黄脑包,内蒙古兴和县的脑包湾,察哈尔右翼前旗的脑包、脑包沟,四子王旗的脑包图等村庄。

雍正五年签订的中俄《布连斯奇条约》规定:

如附近蒙古卡伦鄂博处遇有山、山顶或河,亦以此为界。凡无山、河的荒野之地,两国应适中平分,设立鄂博,以清疆界。这种在边界上设立的鄂博,是具有果碑性质的边界标志。

《大清会事例》中说:

游牧交界之处,无山河又为识别者,以石志,名曰鄂博。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说:

敖包是成吉思汗征服蒙古部落的产物,起到的是界标的作用。

我们似乎无法考证祭祀和路标哪一个功能是敖包最初的形态,但从更广阔的的文化角度来理解,两者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古代许多地方都以距离为地名,如六里桥、四道湾、十里亭,这里的“桥”“湾”“亭”既是建筑物,也是地标物,汪曾祺在小说《七里茶坊》中也提到

(七里茶坊)在张家口东南七里。当初想必是有一些茶坊的。中国的许多计里(地理?)的地名,大都是行路人给取的。如三里河、二里沟,三十里铺。

在过去的蒙古地方,尤其是开阔的草原地区,敖包无疑是最适合作为地点标志的

祭敖包

敖包和蒙古包一样吗(内蒙古的敖包是什么)(7)

根据《蒙古风俗见闻录》一书记载,旧时蒙古的祭敖包有血、酒、火、玉四种祭法。

血祭,即以牛羊祭祀。

酒祭,即以各种酒类祭祀。

火祭,即以燃火祭祀。

玉祭,即以玉或者敖包杆子上面装饰着的硬币和布条代表玉祭祀。

敖包和蒙古包一样吗(内蒙古的敖包是什么)(8)

蒙古人自古便有祭祀山神的传统,许多人将敖包看做祭祀山川活动的延续。

敖包作为“神”的载体,上至蒙古大汗下至普通农牧民都非常重视祭敖包。察哈尔地区的汗乌拉敖包就曾是蒙古大汗达延汗、林丹汗祭祀过敖包。

敖包和蒙古包一样吗(内蒙古的敖包是什么)(9)

第五世甘珠尔瓦呼图克图曾在自传中提到,旧时蒙古的僧人会主持祭祀敖包活动。祭敖包本是蒙古民族的原始信仰活动,但在佛教传入蒙古后逐渐变成了一种具有佛教色彩的祭祀活动。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敖包上装饰、悬挂的佛教(藏文)经文风马,二是祭祀活动中佛教僧人的介入(念诵咒语经文及其他仪式活动)。

敖包和蒙古包一样吗(内蒙古的敖包是什么)(10)

祭敖包在蒙古的不同地区时间形式上略有差异。

祭敖包可以是每个苏木(相当于乡)或每个旗(相当于县)单独祭,也可以是几个苏木、旗联合起来祭祀。

祭敖包通常从日出之前开始,从各地早就赶到敖包边的农牧民身穿新衣,围敖包而转,然后跪拜。此时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食物(肉类、奶食品等)用于祭祀,期间有喇嘛(民间对藏传佛教僧人的称呼)念诵经文,仪式庄严而隆重。

祭敖包之后人们喝酒狂欢,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娱乐活动,即“那达慕”。(那达慕在蒙语中的意思为“玩”。)

敖包的形制与数量

敖包和蒙古包一样吗(内蒙古的敖包是什么)(11)

敖包,常见的形态为三层圆座,下一层大于上一层,顶层中间有竖起的高杆,敖包上常见悬挂的哈达与经幡。

敖包和蒙古包一样吗(内蒙古的敖包是什么)(12)

1929年 额尔登敖包(十三敖包)

敖包根据不同的归属有苏木敖包、寺庙敖包、家族敖包等不同的敖包。

从敖包的数量上看,通常有(象征天、地、人)、(象征月、金、木、水、火、土)、十三(俗称“十三太保”,象征佛教中的须弥山与十二部洲)四种敖包。


参考文献:

1.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赵景阳译,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

2.杨仁普等《蒙古族风俗见闻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3.郭雨桥《蒙古通》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5.《察哈尔祭祀文化》,察哈尔文化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