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赏析(苏轼咏月诗中秋月既朗朗上口)

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76年苏轼由密州改知河中府,未到任改知徐州。在徐州苏辙与苏轼同住百余日,过中秋节后,辙赴南京签判任,不得不离去,轼赋此伤别诗。

前两句写“中秋月”彩云消逝,清凉寂静,圆月如玉的中秋美景;

后两句“借月抒怀”,感叹好景不长,聚散无定,好不伤感。富有哲理,耐人玩味。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赏析(苏轼咏月诗中秋月既朗朗上口)(1)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赏析(苏轼咏月诗中秋月既朗朗上口)(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