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

导语:它,曾是世界上拥有最大版图的王朝,铁骑纵横亚欧大陆,营帐覆盖沃土万里。然而,短短数十年,王朝强健的身躯就变得异常羸弱,轰然倒塌后,它将暴漏怎样的时代顽疾······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1)

可汗山

腐败的起点

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后的第二十三年,他下旨重申,严禁汉人携带武器。这项法律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出台,按照规定,汉人私藏刀枪或者弓弩将被判刑,如果超过十件就会处以死刑。但在山东,一个名叫王著的下级军官却秘密的铸造了一支铜锤,他冒着被判刑的风险制造武器,是为了做一件大事。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2)

元世祖忽必烈雕像

三月十七日深夜,王箸潜入大都,与高和尚合谋,诈称太子真金还都做法事,用那只被秘密铸造的铜垂,在东宫门前将当朝丞相阿合马刺杀。

《元史》:十九年三月,世祖在上都,皇太子从。有益都千户王著者,素志疾恶,因人心愤怨,密铸大铜锤,自誓愿击阿合马首。会妖僧高和尚,以秘术行军中。无验而归,诈称死,杀其徒,以尸欺众,逃去,人亦莫知。著乃与合谋,以戊寅日,诈称皇太子还都作佛事,结八十余人,夜入京城。旦遣二僧诣中书省,令市斋物,省中疑而讯之,不伏。及午,著又遣崔总管矫传令旨,俾枢密副使张易发兵若干,以是夜会东宫前。易莫察其伪,即令指挥使颜义领兵俱往。著自驰见阿合马,诡言太子将至,令省官悉候于宫前。阿合马遣右司郎中脱欢察儿等数骑出关,北行十余里,遇其众,伪太子者责以无礼,尽杀之,夺其马,南入健德门。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3)

王箸刺杀阿合马情景图

阿合马的死,让忽必烈备感震惊和痛惜。阿合马是他极度宠信的大臣,也是负责掌管帝国财政大权的人。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盐税又是财政的重要税源,因此,禁私盐和增加盐税是阿合马理财的一个主要方面。中统四年(1263年),阿合马推行食盐国家专卖,禁止食盐走私。元代很多蒙古贵族与大商巨贾一起从事商贸,但他们依仗权势,经商拒不交税,这是公然的违法行为,对此,阿合马也采取了有力措施,对权势之家偷税漏税行为进行打击。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4)

阿合马像

至公元1270年,为规范纳税制度,阿合马还制定了三十分取一的商税税制,使纳税有章可循,保障了元代商业的正常发展。因为阿合马理财有功,忽必烈对他几乎言听计从。

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其所厌恶之人,而彼欲除之者,不问事之曲直,辄进谗言于大汗曰:‘某人对陛下不敬,罪应处死。’大汗则答之曰:‘汝意所乐,为之可也。’于是阿合马立杀其人。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5)

《马可·波罗游记》书影

阿合马身份地位如此重要,却遭遇刺杀,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王箸做出了这种惊人的举动?

随着案情调查的逐渐深入,忽必烈的愤怒,开始从王箸身上转向了阿合马,原来阿合马还有着不为他所知的另一面。阿合马在为朝廷管理财政的同时,还依靠自己的地位在各地强占民田据为己有;他利用手中的权势经商,获取的财富堪比国库;他编织种种罪名陷害并处决揭发他的官员;他以高官的职位作为交换,霸占他人妻女,拥有的妻妾多达400余人。正是因为阿合马恶行昭著,王箸才私造武器刺杀了他。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6)

忽必烈像

阿合马是元朝在忽必烈统治时期的最大的一个贪官,可以说从这个人开始,恰恰是元朝腐败和走向黑暗以及最后走向衰败的这一个起点。

得知宠臣的贪腐真相,忽必烈立即下令将阿合马开棺戮尸,放出恶犬吃其肉,七百四十多名同党遭到严惩,他的四个儿子也相继被处以死刑。

《元史》:阿合马死,世祖犹不深知其奸,令中书毋问其妻子。及询孛罗,乃尽得其罪恶,始大怒曰:“王著杀之,诚是也。”乃命发墓剖棺,戮尸于通玄门外,纵犬啖其肉。百官士庶,聚观称快。子侄皆伏诛,没入其家属财产。其妾有名引住者,籍其藏,得二熟人皮于柜中,两耳具存,一阉竖专掌其扃鐍,讯问莫知为何人,但云“诅咒时,置神座其上,应验甚速”。又以绢二幅,画甲骑数重,围守一幄殿,兵皆张弦挺刃内向,如击刺之为者。画者陈其姓。又有曹震圭者,尝推算阿合马所生年月。王台判者,妄引图谶。皆言涉不轨。事闻,敕剥四人者皮以徇。

其实,作为元朝的一个典型腐败案例,阿合马案的发生与帝国的运行机制和皇帝的财务需求休戚相关。当初忽必烈之所以重用阿合马,是因为阿合马十分善于理财,他的多项铁腕政策为忽必烈增加了财政收入,也使得忽必烈有充足的军费开疆拓土,同时忽必烈每年还有一项重要支出也需要财政支持,那就是对蒙古贵族的巨额封赏。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7)

电影中的阿合马

其实阿合马案爆发前,忽必烈对于打击腐败就已经十分重视。即位不久,他就建立了一套监察体系,以约束各级官员。在中央,忽必烈设立御史台,在地方先后设立江南、陕西两个行御史台,分领二十二道提刑按察司。忽必烈曾经训诫台臣说:”天下国家犹如一个人的身体,中书是右手,枢密是左手,而御史台则是专为医治两手的。中书省和枢密院,分别是元朝的最高行政和军事管理机构,忽必烈设御史台以监督这两个机构可谓用心良苦。可阿合马作为中书省的长官,屡屡受到监察官员指摘,却毫发无损,究其根源还在于忽必烈对他过度倚重,以至于河马的罪行虽曾有所显现,但他往往利用权势对检举者进行压制,案件因而无法追查下去,直至阿合马被刺身亡,一切才得以浮出水面。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8)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奉使宣抚

阿合马案爆发后,元政权并未在反腐方面有更多举动,直至近二十年后,又一起大案出现,情况才有所变化。江苏太仓刘家港是元朝时期最大的商业港口,号称六国码头。每年的四五月份,东南季风吹来,上千艘装载着江南米粮和四方物资的官船,自刘家港起航,从崇明入海,于莱州洋西入内河直抵大都。这条航线的开通,使江南运往大都的漕粮运量大大增加,创建这条航线的朱清和张瑄因此受到皇帝的信任,不但让他们掌管全国的海运,还额外给予他们很多特权。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9)

太仓博物馆内六国码头场景

然而到了1303年,朱清和张瑄的处境突然发生了改变。当年正月中书省以朱清、张瑄二人屡屡被人举报为由,请求罢免二人的官职,二人最终被逮捕入狱。随后朱清自杀,张瑄被处死,两家积累的财产全部被没收运往京城。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10)

朱清和张瑄受到皇帝的信任情景图

与此同时,皇帝下旨罢免了中书省八名重要官员的职务,原因是这些人接受了朱清、张瑄的贿赂。从朱清、张瑄案开始,元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反腐败行动开始了。

元成宗下旨,派遣七道奉使宣抚分赴各地视察,以了解民间疾苦和整肃吏治。这种不定期的奉使宣抚与常设的台察官的职能基本相同,但权威性、针对性更强,而且监察机构本身也在奉使宣抚的按问范围。半年之后,七道奉使宣抚所罢贪官污吏烦18,473人,追缴赃款45,865锭,审理冤狱5176件。

《续资治通鉴》记载:“大德八年(元成宗1304年),七道奉使宣抚所罢赃污官吏凡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人,赃四万五千八百六十五锭,审冤狱五千一百七十六事”。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11)

元成宗像

虽然有这么大量的数字,但是基本上处罚的都是一些地方上的级别比较低的官员。可以说逮住的都是些苍蝇,真正的老虎比较少,官场生态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这种说法并非无端指责,事实上,虽然手执皇帝的圣旨,奉使宣抚在实际查办案件中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尤其是皇帝身边的近侍、怯薛,他们依仗特权,时常干预司宪官员的正常工作。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12)

怯薛军

怯薛出身高贵,伴随皇帝左右,与皇帝的关系较为亲近,甚至参与皇帝的决策,因此成为朝中的特殊势力。据中书省统计,从1302年到1309年的7年间,诸王、公主、驸马以及怯薛等近臣共假传圣旨6300多次,不断将他们的亲信、随从甚至奴隶充塞进官员队伍。元朝京城官员定额为2600人,然而早在1294年,仅在京城拿国家俸禄的官员就超过一万人,各行省则更多。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13)

怯薛伴随皇帝左右

失控的特权

《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至今仍是各种戏曲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元朝初年至大德年间,元杂剧发展至鼎盛时期,其中最受百姓喜闻乐见的就是诸如《窦娥冤》一类的公案剧。公案剧都是反映了当时的这个地方各级的官吏的贪污腐败,这些地方官员草菅人命,而且文化素质往往不高。这些官员实际上就在我们看来,就像一个小丑的样子,他们是元代官场直接的反应。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14)

元杂剧壁画

宗室贵族一张特权肆意横行,官僚阶层擅权枉法、横征暴敛,下级胥吏舞文弄法、贪腐成风。处在底层的黎民百姓,成为最终的受害者,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严重威胁元朝的统治。如何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安宁、国家安定,从而实现天下大治,是儒学素养较高的元仁宗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决定进一步实行汉制,首先恢复中断已久的科举考试,仁宗希望通过这样的选拔,能使一些有才干的儒士得到认定。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15)

元仁宗像

两年后的阳春三月,从地方上选拔的一百名儒生在大都的皇宫举行殿试,最终录取五十六人,其中蒙古和色目人十六人。此后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终元一朝累计取士一千两百人。在开科取士的同时,仁宗决定对蒙古诸王干预朝政的旧制进行改革,并限制贵族的特权。本质上仁宗的改革实际上就是想摆脱传统的蒙古诸王的一个制约。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16)

元进士题名碑

元仁宗按照中原传统方式,对元朝政府的改革无法走的太远,因为他不能削弱蒙古诸王的行政权、司法权和经济特权来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权力是政治冒险,因为这是对蒙古和元帝国一条最基本原则的正面挑战。最终这些王反抗特别激烈,就觉得我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这些王集体要求朝廷取消改革,后来只好取消了。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17)

北京法源寺元仁宗圣旨碑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1344年5月,黄河中下游地区连降了二十多天大雨,引发洪灾。黄河山东曹县和东明段堤防接连决口,在治不治理黄河的问题上,朝中大臣分成两派,反对派认为治河必然要征用大量民工,把近二十万饥寒交迫的流民聚集到一起开挖河道,一旦发生暴动,将会引发可怕的后果。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18)

洪水蔓延路线图

然而如果河道不治,一旦洪水蔓延冲进运河,将会切断南方通往大都的物资供应,分布在济南河间两路的几十个盐厂也将毁于一旦,而漕运和盐税几乎是元朝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支撑。此时的元朝政府自上而下的腐败荒淫,早已是国库空虚,财政枯竭,再也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时任中书右丞相的脱脱最终决定治河,他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贾鲁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这次治河成功的把黄河勒回故道,然而那位大臣的担忧也同时应验。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19)

中书右丞相脱脱像

白莲教首领刘福通利用这一时机,预先埋了一个独眼石人在工地上,以使一直流传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应验。果然石人被挖出,民夫群情激奋,起义随即爆发。

《元史》:(至正)十年,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简单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 挑动黄河天下反(20)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结语

十三世纪,蒙古人曾经发挥出令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的军事才能,缔造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元帝国。然而,只经历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这个庞大的帝国就灰飞烟灭。帝国的覆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败的泛滥,而这个腐败又与它的贵族专政密不可分。元朝贵族专政导致政治、经济、司法、军事权力完全掌握在一小撮特权阶层手中,而皇帝本身就是这个特权阶层的一员,与贵族集团利益休戚相关。贵族专政体制下,政治腐败却是变本加厉,而且愈加突出。

蒙古弯刀起落,挥舞天之骄子的骁勇;陈旧落后的体制,彰显特权阶层的腐化。变革无比艰难,守成的命运却早已注定,历史为这个朝代写下的注脚,如此沉重而清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