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版与明版书的区别 一页宋版一两金

2018的中国嘉德春拍上,宋刻孤本《石壁精舍音注唐书详节》以1.104亿元成交,创造了古籍善本全球拍卖纪录,让宋代书籍再次成为热点。

宋版与明版书的区别 一页宋版一两金(1)

(宋)陈鉴辑《石壁精舍音注唐书详节》1箱6函51册 纸本 9.4×6.5 cm

本世纪初,北京古籍拍卖场上,成书于南宋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的一页《玄都宝藏·云芨七笺》,拍出了四万九千五百元的天价,相当于黄金十六两

宋版与明版书的区别 一页宋版一两金(2)

海源阁珍藏,宋版旧刻

宋版书“页超黄金”的原因——久远性、稀缺性、“考究”性

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找不出任何一本书能比宋版书更有价值了。宋版书,咱普通人眼里,就一个字"贵“,贵出天价。但也可以理解,此”宋版书“已不是单纯的”书“,它是古籍古董。既然是古董,我们第一反应,那肯定是年代久远,又比较稀缺

的确,宋版书距今已有千年多的历史,加上宋辽、宋金、宋元等战争,宋版书大多毁于战火,传世的数量极为有限。满足了久远性稀缺性

但这两点还不够,宋版书之所以“每页价超黄金”,关键在“考究”。宋版书刊刻精美,装帧考究,版式活泼多变,富有美感,具有极高的欣赏、研究、收藏价值

宋版与明版书的区别 一页宋版一两金(3)

宋代的雕版印刷从原料选择、雕刻手法、排版装帧各方面来看,可以用“前无过人后无来者”来形容。

  1. 纸张:宋代印刷主要用皮纸竹纸两类。竹纸色黄而薄,时间长了还会变黑变脆。皮纸色白而厚,两面光洁。
  2. 墨:墨色泽清纯匀净,千年仍然清晰可见,不晕不染。
  3. 版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舒朗。“字大如钱、墨黑若漆。
  4. 装帧:最初沿袭唐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后来蝴蝶装成了主流装帧形式。从宋代中晚期起,又在蝴蝶装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包背装
  5. 雕刻:宋代是书法的全盛时期,所以宋人印书,也追求字体的完美。“宋代写工刻工大多技艺世代相传,写得一手好书法。”
  6. 字体宋人喜爱用稳重的楷体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等唐代书法家的书体广受推崇。浙江刻本多使用欧体,福建刻本多用柳体,而四川刻本多崇尚颜体。
  7. 内容:注重校勘,内容准确可靠。且对原典进行阐释,在内容上就更有学术研究价值

宋版与明版书的区别 一页宋版一两金(4)

宋版与明版书的区别 一页宋版一两金(5)

宋以前:

书籍以书抄本为主,容易出错。虽然唐代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但还不成熟,也没有形成宋代的印书规模。唐代最著名的印刷本就是《金钢经》。

宋以后:

刻书逐渐变成了流水线工作,一个人专门刻‘撇’,一个人专门刻‘横’,甚至妇女、儿童、老人都上阵刻版。”这样一来,虽然书的刻印册数得到了指数级增长,但书籍的品质,已不能与宋版书同日而语。

明代阳明心学诞生,倡导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后,使得读书变得越来越普及。同时,戏曲、小说等得到了极大发展,书的内容也有了世俗化的倾向,这也直接影响到刻本品质

宋版与明版书的区别 一页宋版一两金(6)

宋版书又因何如此“考究”呢,用今天市场概念理解,市场潜力大,出版社众多(官刻、坊刻、私刻),"质量牌”成了最重要的竞争手段。你追我赶,使得宋版书越来越“考究”

一、政治上:

宋代统治阶级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加大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和官员任命。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向学风气和教育的发展。在“读书致仕”的诱惑下,以儒家经典为首的书籍的需求量也不断的提高。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宋代,并非痴人说梦。宋代的文官,大多是科举进士出身。当官后的待遇也是相当优厚,工资高,补贴多。可以说,整个宋代是读书人最滋润的朝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咱看看下面对比:

唐代的科举,考中了还不能立即做官,得等,类似于今天的公务员编制,得等上一个人退休了,这个编制空出来,才能有机会替补。

宋代就不用等,考中进士了,政府直接就授官,哪怕这个官位已经有人了,没关系,继续扩充编制,政府拿钱养着。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宋朝财政支撑不住要改革的原因。而且,宋代有祖训,不得擅杀文官。

宋以后,元,实行四等级民族政策,在科举中,汉人同样最没有地位,明清,中国的科举又变成八股取士,加上严密的思想控制——“文字狱”,读书人逐渐思想僵化,读书就为当官,参考“范进中举”

以上这些政治原因,促使读书,买书,印书的需求都大大提高。

宋版与明版书的区别 一页宋版一两金(7)

清平乐中的名臣

二、经济上:

宋代社会经济在在五代战乱后,得到飞跃发展,商业、农业、手工业,较前朝都有了飞跃。尤其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使得商业繁荣发展。科技水平也达到了新的巅峰,这些为文化事业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加上真宗年间,与辽国签署《檀渊之盟》,此后宋辽间的和平持续了百年左右。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经济发展,而繁荣的经济,又促成了宋文化教育的蓬勃发展,间接带动了刻书事业。政府的国子监、司、库、州、军、郡、府、县以及民间的家塾、坊肆等都竞相刻书。

两宋刻书发达的地区,如北宋汴京,南宋的临安(杭州),四川,福建等地,往往也都是物产富饶百货畅通人才荟萃之地。宋代版刻事业在唐代基础上,广积厚发,取得了后世令人惊叹的辉煌成就。

两宋时期是我国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在宋代之前,很少有书店的出现,购买书籍是比较难操作的事情。宋之前因为印刷术还未普及,书籍多为手抄本,无法成为大众商品。宋以后,雕版印刷发展的同时,活字印刷发明出来,更是极大促进了印刷业的进步。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生,又为活板。”——沈括 《梦溪笔谈》

到了北宋时期,汴京的大相国寺便有一个图书市场。

南宋时,在两浙、福建的城市内,更是书坊林立,在建阳县每个月都有专门的图书展销会。

宋版与明版书的区别 一页宋版一两金(8)

古代书坊

“建阳版本书籍,行于四方者,无远不至。”——朱熹 《建阳县学藏书记》

此时杭州成都的刻书业也非常发达,与建阳并称为全国三大刻书中心与书籍交易中心,这才使得书籍开始成为寻常商品。宋代的书在当时就是正常的物价水平,读书人,甚至平民百姓,也不至于买不起。

三、文化上:

儒家思想在宋代经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的发展,形成一套理论完备的“程朱理学”,并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文化学术活动极为活跃。如构建理学体系的这些人产生了大量的著述,对儒家学说加以重新阐述光大,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文学艺术方面,宋词盛极一时,后人整理收录的宋代词人有千余家近2万首作品,还记得《清平乐》中初高中语文课本的“背书天团”吗。范仲淹、欧阳修、晏殊、苏轼、……用文豪齐聚一点不夸张。

宋版与明版书的区别 一页宋版一两金(9)

而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日益繁盛,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适合市民阶层的话本小说,戏文小说、戏曲等民间艺术形式大行其道,有力的推动了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四、出版主体上:宋朝刻书系统有官刻本、坊刻本、私刻本三种。

官刻本:就是指政府机关刻印的书,又有中央和地方之分。宋朝不仅国子监刻书,重要朝廷的殿院、司局,地方的州、府、县一级各路衙门,各州的府学都有刻书。官刻书印刷精美、校勘严谨,是宋朝刻书水平的典型代表。

宋版与明版书的区别 一页宋版一两金(10)

坊刻本:是由书坊主人主持印制,以营利为目的。他们一般自己拥有写工、刻工和印工。宋代书坊最著名的要数建安余仁仲的万卷堂为了吸引读者,增加销售,书坊刻本比官刻本更具有创新意识。坊刻本还会附带相关插图,这些营销手段不断地刺激着民众的需求,使坊刻本成为宋代流行的雕版刻书方式。

开篇春拍中国嘉德推出的宋代蜀刻本《春秋经传集解卷第三十》就属于坊刻本版本。

家刻本:又叫“私刻”。以私家和个人之力投资所刻的书籍。宋代私家刻本较为著名的有游子遹,所刻父亲陆游的《渭南文集》五十卷,刻印极为精致。

总结:

关于宋版书价值在书籍界因何重于黄金,以上的叙述还只是一家之言。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宋版书籍的价值,就是宋版书籍反映了大宋的经济文化繁盛,折射了宋代文学艺术的追求、集合了宋人的审美观念。我们可以从宋版书窥见宋人的生活状态,和那个王朝的蓬勃的文化气息。

参考资料:

《中国古籍印刷史》

《宋版书为什么能拍到1亿天价,堪称世界上最贵的“历史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