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生死恋(宝剑寒梅生死恋)

寒梅生死恋(宝剑寒梅生死恋)(1)

北京陶然亭公园葫芦小岛北部锦秋墩之北坡下,矗立着一座大理石雕像,男子清秀俊朗,女子婉儿温雅,两人目视前方,满了无限憧憬和期望。墓碑为汉白玉方锥形,碑身四方柱体,顶部尖锐,宛如利剑直指苍穹。这是一对痴情恋人,生未成婚,死后并葬。墓园松柏长青,四周安详寂静,仿佛仍旧在讲述那场高贵典雅,感天动地的生死之恋。

寒梅生死恋(宝剑寒梅生死恋)(2)

据《陶然亭碑记》记载,陶然亭清时为皇家烧制砖瓦的窑厂,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窑厂工部郎中江藻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意,雅称其为“陶然亭”。“如今的陶然亭”不单单是一个亭子,它是北京以亭子命名的一座公园,以宁静幽雅著称于世。走进公园北大门,看见山坡上树木阴翳,高大挺拔,像一道绿色屏障,步入林间百鸟鸣叫、凉气习习,有一种悠闲静谧的感觉。

寒梅生死恋(宝剑寒梅生死恋)(3)

东湖、西湖和南湖三面湖水亦如三块明镜,形状不同,别具一格。云庵、水榭和玉虹三座小桥将三面湖水与园中陆地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曲折迂回,错落有致的整体。站在“锦绣墩“湖心岛上,但见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湖畔垂柳依依,水中鱼戏鸭追。“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微风吹起粼粼涟漪闪烁着金色的波浪,置身其间,身心仿佛融入安详恬静的湖中,掬一捧湖水洗面,倍感清爽……陶然亭可以称得上北京的一块世外桃源,从喧嚣的都市进入陶然亭园中,紧绷的神经可以顿时放松,浮躁的情绪立刻烟消云散,心情顿时平静了下来,得到暂时的放松和憩息,陶然亭公园确实是北京一处宁静幽雅的好所在。

寒梅生死恋(宝剑寒梅生死恋)(4)

不必说亭台楼阁,湖光山色;也不必说假山怪石,花卉草木。公园以“陶然亭”命名自有它的一番道理,陶然亭当之无愧是园中最主要的景点。亭子位于慈悲庵后院的露台上,踏着高低起伏的台阶进入山门,穿过几个院落,就看到了仰慕已久的陶然亭。陶然亭是一座大大超过人们想象的亭子,整个建筑有三间平房那么大。有翰林大学士、光绪帝师翁同和书写的:“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字词对仗工整,书法飘洒俊逸。另有江藻的《陶然吟》,江皋的《陶然亭记》以及谭嗣同的《城南思旧铭》等石刻。陶然亭的后门有郭沫若书写的楹联,是改动翁同和两个字的楹联:“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游人纷至沓来,我独自坐在亭中,望着湖面碧波粼粼,岸边丝丝垂柳,湖中亭亭新荷,悠悠小船荡漾,亭榭倒影恍惚……湖光山色间,人在画中游,一切都是那样的静谧,一切都是那样的安详,一切都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富有诗意,夕阳在暮霭中慢慢落下天穹,余晖斜照在亭子中,飘洒着柔和的光芒,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淡淡的思绪。

寒梅生死恋(宝剑寒梅生死恋)(5)

旧时陶然亭四周为荒野沼泽,甚至有乱坟岗,破败荒凉,一派萧条景象。但僻静优雅,极富野趣,遂成为落魄文人玩诗聚酒的好去处,日久天长,也渐渐成了百姓游山玩水的胜地,情侣约会的场所。据说当时十八省的举子进京赶考,若不慕名到陶然亭一游,不在此吟诗作赋,便似未曾到过北京。清朝末年一直到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陶然亭一带是志士仁人的革命活动场所,维新派积极分子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经常在这里商讨变法事宜。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高君宇、周恩来等人曾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商讨中国革命前途。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陶然亭成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

寒梅生死恋(宝剑寒梅生死恋)(6)

高君宇先生、石评梅女士二人的墓地位于苍松翠柏环绕的湖心岛“锦秋墩“北麓。碑身为四方柱体,顶部尖锐,宛如出鞘的宝剑。高君宇,1896年出生于山西省静乐县峰岭底村(今属娄烦),革命先驱、中共早期领导人,学生和工人运动领袖,我党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负责人和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建者,1925年3月因病抢救无效辞世,年仅29岁。1920年,高君宇和就读于北师大的石评梅女士在山西同乡会上结识,共同的进步追求和兴趣爱好使二人相互吸引。

寒梅生死恋(宝剑寒梅生死恋)(7)

石评梅,山西平定人,乳名心珠,学名汝壁,因酷爱梅花之高洁,后取名“评梅”,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革命女作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著有《涛语》、《祷告》、《偶然草》等书。此后两人由相识到相知,高君宇开始倾慕这位冰雪聪明的才女,两人经常在陶然亭湖畔漫步,并互生爱慕之心。1923年10月26日晚10时,评梅收到一封不寻常的来信,是高君宇寄的。他在一片鲜红的枫叶上题写“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向评梅示爱,可是石评梅却无法接受这份沉甸甸、火辣辣的爱,因为她刚刚经历过感情上的一场欺骗,心灵遭受重大打击,抱定独身主义的宗旨而固守着“冰雪友谊”的藩篱。她在红叶的背面写了:“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然后装入信封寄了回去,委婉地拒绝了高君宇火热的爱恋。

寒梅生死恋(宝剑寒梅生死恋)(8)

君宇仍然以尊重的态度在回信中写道:“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高君宇对石评梅有火一般的恋情,为了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特意从广州买了两枚象牙戒指,自己戴了一枚,将另一枚连同平定商团叛乱时用过的子弹壳寄给北京的石评梅作为生日留念,石评梅戴上了这枚特殊意义的象牙戒指。就在石评梅感动于高君宇长久以来的一片痴情准备敞开心扉时,高君宇突然撒手人寰,石评梅懊悔不已,痛不欲生,遵照君宇生前遗愿,将其遗骸安葬于陶然亭,随他一起葬入墓穴的还有石评梅的一张照片和一枚象征他们情谊的象牙戒指。石评梅亲手在墓碑上刻下高君宇生前在照片上的自题诗:“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这是君宇生前自题相片的几句话,死后我替他刊在碑上。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慧星之生命,我只把剩下的泪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寒梅生死恋(宝剑寒梅生死恋)(9)

从此以后,在寂寥凄凉的陶然亭,经常有一丝倩影,一缕芳魂哭泣于君宇墓碑前,那是一个大雪的下午,石评梅独自一个人来到高君宇墓前,在铺满厚雪的碑前供石上,用手指写下“我来了!”三个字,大声呼喊:“君宇,我接受你的爱……”可是空旷的墓畔没有回音,回答她的只有呼啸的北风和簌簌落雪。有石评梅女士《墓畔哀歌》为证:“我爱,我原想追回那美丽的皎容,祭献在你碧草如茵的墓旁,谁知道青春的残蕾已和你一同殉葬。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的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我爱,我吻遍了你墓头青草在日落黄昏,我祷告,就是空幻的梦吧,也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我爱,这一杯苦酒细细斟,邀残月与孤星和泪共饮,不管黄昏,不论夜深,醉卧在你墓碑旁,任霜露侵凌罢!我再不醒。”

寒梅生死恋(宝剑寒梅生死恋)(10)

三年时间里,高君宇的情让石评梅无所适从,烦闷无绪,她每日用泪水浇灌高君宇墓前的花草,终因过度悲伤,1928年,年仅27岁的一代才女石评梅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这个爱恨交加的世界,在泣血哀吟中走完了短暂的一生。“生前未能相依共生,愿死后得病葬荒丘”,这是评梅生前的心愿,朋友们便将她葬在了君宇的墓旁,墓碑上刻有“春风青冢”四字。实现了她“生前不得携手,死后共葬荒丘”之愿。在此后的日子里,北京恋爱中的大学生们都以去陶然亭拜谒高石之墓为时尚,缅怀先辈革命之坚定意志,感怀爱情之忠贞不渝,感叹生离死别之痛苦。我伫立在他们墓碑前,内心充满了凄凉,石评梅和高君宇是冰雪之恋,伟大而真诚,真实而感人,是一部哀惋动人的爱情悲剧,是现代版的梁祝。心中萌生出这样几句话:“君子宇宙,崇尚德行,如闪电之耀亮,似彗星之迅忽;自喻梅花,玉洁冰清,墓畔悲悯哀歌,字字句句断肠。一行飞雁,茫茫云雾,壮士英魂汇入浩浩烟波;一抔黄土,雪花飘洒,脚步匆匆才女悄然陨落。”

寒梅生死恋(宝剑寒梅生死恋)(11)

高君宇还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红娘。1925年,高君宇在返京探望石评梅的途中,特意在天津看望了邓颖超,并把周恩来的求爱信转给了她,促成了一对革命伴侣。解放后,周恩来曾来到高石之墓前凭吊过,表示了对他们的怀念。1956年,周恩来审查北京城市规划总图时,看到陶然亭便说:“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邓颖超也撰文表达对他们的缅怀:“我和恩来对君宇和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对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宇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革命是不朽的,青春也是不朽的,他们是革命者,他们有赤子之心,报国之志。惟有在爱时才更真实,更动人,才更接近人的本性。他们的爱沁人心骨、催人泪下,感天动地,日月可鉴。高石之恋在最美的时刻升华和凝固,从而成为我们眼中不朽的爱情,因为他俩曾经深深地爱过,那片红叶,爱的红叶,燃烧的红叶,激情似火的红叶,那洁白无瑕的象牙戒指,那泣血的相思和高洁的灵魂让后人感动万分、唏嘘不已。现在我们怀念他们,不仅仅因为他们的革命精神,还因为他们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恋,在漫游陶然亭时不要忘了瞻仰高石之墓,让世世代代热恋中的男女们,在这一对恋人的墓碑前留步沉思吧!让我们充满敬意,世代敬仰,“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期冀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形影相随,比翼双飞,让宝剑与寒梅永远闪光!。

寒梅生死恋(宝剑寒梅生死恋)(12)

陶然亭与醉翁亭、爱晚亭、湖心亭被誉为中国四大名亭,但我对陶然亭情有独钟,这不仅仅因为我是北方人,更大的原因是那里有我的同乡高君宇先生和石评梅女士的墓地。站在墓碑前,我内心充满了凄凉和酸楚,君宇革命未成身先卒,一腔热血洒长空;评梅未表真情终遗恨,满腹才气诉幽怨。高君宇与石评梅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宝剑与寒梅的冰雪之恋流传千古。这也许就是我对陶然亭情深眷顾的原因吧!陶然亭负载了我怎样的情怀啊!不同的人光临陶然亭,就会有不同的心境和不同的感受。壮士把酒临风,斗志昂扬;仁人长歌浩荡,壮怀激烈;恋人海誓山盟,激情荡漾…… 这是一个英雄际会的地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高君宇、周恩来等都曾留迹于此,他们胸怀天下,畅谈理想;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英雄的豪迈壮怀激烈,志士的胆识千古流芳,陶然亭见证了风云变幻,世事沧桑,风花雪月,悲欢离合。我静静地点燃一支烟,在烟雾缭绕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往事越千年,它犹如一抹浮云,轻轻地随着烟雾飘向远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