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翻鼓节在哪里(苗族踩鼓节与达翰尔族黑灰节)

我国地域广阔,在不同民族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与风土文化,比如布依族跳花会、苗族踩鼓节以及达翰尔族黑灰节,这些节日习俗风趣有味,令人向往。

一、布依族跳花会

苗族翻鼓节在哪里(苗族踩鼓节与达翰尔族黑灰节)(1)

每年农历正月举行布依族的跳花会,每逢节日,姑娘们都穿着艳丽的花边颇,锁着极好看的盘花纽扣,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系着留须的腰带,吹着木叶、一个个满面春风。

热心的阿妹们为小伙子们牵着马,从五村八寨,从那看不见的半山腰,赶到跳花会地点,那里到处是人喊马嘶,笑语喧哗,少说也有凡千人。

牛皮大鼓迅雷般地响震空谷,时快时慢,时抑时扬,加上锵锵的饶钹声,令人陶醉!场上,男女青年这时一群,那里一堆,翩翩起舞,唱着古老的怀歌,歌声美妙,舞步轻盈。

苗族翻鼓节在哪里(苗族踩鼓节与达翰尔族黑灰节)(2)

坐在河岸边谈情说爱的青年们,向对方表示着热烈的爱情,倒影摇摇,又是一番风味。表演精彩的布依戏,整个草坪上充满着欢快、愉悦的气氛。

跳花会是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们的搭桥会,他们在草坝上播种了爱情,到了节日的最后一天即二十一日(叫结合),宣布一年一度的跳花会结束了。

二十二日是“牵羊”日,意思是订婚,小伙子把把姑娘带回去相家,看看男方的家境,以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这天许多小伙子都去草坝把未来的妻子带到寨上去。

二、苗族踩鼓节

苗族翻鼓节在哪里(苗族踩鼓节与达翰尔族黑灰节)(3)

在每年农历二月的踩鼓节,苗族青年男女聚集于当地规定的歌场上踩鼓。由一个有威望的老人,将放在他家的楠木鼓和鼓架一齐搬进鼓场,并用力敲鼓,人们都闻声前来翩翩起舞,

年轻人趁机择偶,老年人也穿着新衣,围着楠木鼓唱古歌。舞毕,姑娘们便拿出亲手编织的花带,敬献在楠木鼓上,表示对楠木鼓的感恩。人们尽情欢唱,直到天黑才离开鼓场。

节日这天,苗家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汇集踩鼓场上,姑娘们则个个身穿刺绣有花纹图案的新衣新裤,扎围腰,佩戴银花银乌和项圈手镯之类的装饰品。

苗族翻鼓节在哪里(苗族踩鼓节与达翰尔族黑灰节)(4)

这一带的旧习以为,不戴银器的姑娘没有出息,伙子不愿意同她建立恋爱关物中心,另两位姑娘两手各执一根鼓棒在鼓的两面按同一鼓点敲打。

人们围着鼓手,女性在里,男性在外,踩着鼓点按顺时针方向跳踩鼓舞。舞蹈轻松热烈,动作欢快,舞步舞姿反复巡回交替,主要有"四方舞"、"中间舞"、"交脚舞"等。

当舞蹈跳至高潮时,女声随之伴唱"庆祝歌",整个踩场活动将持续到夕阳西沉。晚上,人们再度汇集踩鼓场对歌。许多健女在接触中,相互认识,最后结下了终身伴侣。

三、达翰尔族黑灰节

苗族翻鼓节在哪里(苗族踩鼓节与达翰尔族黑灰节)(5)

黑灰节是达斡尔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便停止劳作,张贴年画和对联,准备手扒肉等各种美味佳肴,并走亲访友,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相传,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

正月十六,勤劳的达斡尔人便要开始远出行猎或备耕工作。这一天,达斡尔人称之为“霍乌都如”,即黑灰节。达斡尔人认为,这种抹黑娱乐,象征着吉祥,好事不断。

苗族翻鼓节在哪里(苗族踩鼓节与达翰尔族黑灰节)(6)

清晨,每家长者都要早早起来,给每个人额上抹上一个黑点点。年轻人则手涂抹油的锅底黑灰,争相涂抹在对方脸上,以此互相取笑逗乐。

中国古人对黑色的崇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晚期与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又被称为黑陶文化。东北少数民族的抹黑节,有可能是古老原始习俗的延续。

因为一脸黑灰,不容易洗干净,在东北,现在“抹黑”已不流行,“抹黑”演变成男女青年互相娱乐。而新疆的达斡尔族、锡伯族,却完好地保存了抹黑的习俗。

这几年,恢复民族传统节日内容成为时尚,在黑龙江达斡尔人聚居地区,抹黑方兴未艾。正月十六这天,若是遇上“黑人”或“花脸”,可不要惊奇哟。

总之,这些传统民族节日,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大家要充分尊重民族节日,在外出工作或者旅游之前,一定要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与节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各位看官,你说呢?

欢迎留言,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