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三插画 丽景交游与酬和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人观看舞蹈表演多是在大剧院里,这种方式在我们自己看来已经算是非常优雅了。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三插画 丽景交游与酬和(1)

但是和我国宋代士人相比,无论是观看舞蹈的场地还是观看舞蹈的方式都太过简陋。

在宋代,绘画、茶艺、书法等多种艺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那个时代,士大夫们极具雅兴,常常雅集或是出游。有的时候还会将这些活动融合在一起,十分高雅。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丽景、交游、酬和多种活动融合之下所展现出的宋代士人园林中的舞蹈空间。

01 宋代园林

园林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那时的园林还未成熟,只是用来豢养奇珍异兽和供贵族游猎的地方。和现在我们印象中的园林完全不同。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三插画 丽景交游与酬和(2)

“园林”这个词的出现也比较晚,大约是在西晋以后。到唐代时,园林不再仅仅讲究实用价值,还融入了文人的审美观念。

北宋时期的园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山水的挖掘。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崇尚“平淡之美”,推崇“风雅”“意趣”“韵味”,这让园林的发展又更进一步。

至明清时期,建造园林成了更加普遍的事情,园林的数量变多了。同时,园林的建造技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园林艺术家。

在了解了园林大致的发展后,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宋代时期的园林艺术。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三插画 丽景交游与酬和(3)

在宋代,建造园林是一种风尚,其盛行程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

张支甫在《可书》中记载了当时的盛况,北宋宣和末年,宋朝的都城东京十分盛行建造园林。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大兴土木。此外,他还列举了山庄、锦庄、辋川、清风楼等多处园林。正可谓是无处不在,十分奢侈。

宋代的园林在文献中有多种称呼方式,除了“园林”外,还可以叫做“园”“林园”“园圃”“别墅”等等。园林的种类也很多,大致包括皇家园林、寺庙(道观)园林、私家园林三种。

这其中为历代学者所着重关注的是私家园林,这和宋代的士大夫阶层有很大的联系。众所周知,宋代是“重文轻武”的时代,宋徽宗“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可谓是广为流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三插画 丽景交游与酬和(4)

在这种情况下,文人阶层更受重视,从绘画、书法、金石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多种艺术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意趣。宋代私人园林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北宋文人圈中,士大夫们来往密切,常常通过雅集、书信、游山玩水等方式来进行交往,切磋诗文,饮茶作画,赏乐观舞。

这些都是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十分高雅闲适,体现出当时北宋文人悠远放达的人生意境。

而这些交游很多时候都是在私人园林中进行的。优美的自然风景、精致的建筑构造、别具一格的山石风格,再加上优美的音乐和舞蹈,共同构建出一个优雅舒适的舞蹈空间。不得不说,古人实在是太会享受了。

02 私家园林是贮藏歌舞的绝妙场地

北宋士大夫阶层由于平日宴会或是自己欣赏的需要,常常会在家宅中畜养歌舞伎。这种现象在宋代是非常常见的,在朱弁的《曲洧旧闻》中就有记录。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三插画 丽景交游与酬和(5)

书中记载道,当时的官员都会畜养歌舞伎。官职升了,俸禄涨了,还会增加歌舞伎的数量。

据史料记载,宰相寇凖就最喜欢《柘枝舞》。《柘枝舞》需要二十四个舞伎表演,每次宴饮都会安排盛大的音乐和舞蹈表演。

这些记录都说明歌舞伎文化和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文化是有密切联系的,而这个产生联系的场所常常就在私家园林中,可以说私家园林就是贮藏歌舞的绝妙场地。

03 私家园林中设宴观舞所塑造的交游空间

前文已经提到过,宋代文人的交游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十分丰富。在私家园林中,文人们可以进行雅集、赏花、吟诗作赋、饮酒品茗,甚至还可以泛舟。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三插画 丽景交游与酬和(6)

而舞蹈表演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常常具有辅助宴会的功能。

试想一下,在私家园林精致美丽的亭台楼阁中,繁花绿草相互掩映,水声潺潺,山石自成一风。在这样美丽高雅的环境中,人们尽行高雅之事,又有音乐与舞蹈相伴。这种景象该是多么的和谐。

熊禾的《瑞鹤仙》中就记录了当时宴饮的情景。在寿宴上,画堂深处,随意卷起的珠帘和闪烁的银烛交相辉映。

文人们欢聚在一起,切磋书法,一旁又有舞伎献舞。舞伎的长袖上下翻飞,歌扇轻轻摇动,极具优美之态。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三插画 丽景交游与酬和(7)

此外,聂冠卿的《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和李之仪的某些诗中也对宴饮进行了详细描写。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宋代风格的盛宴,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些保留下来的文献中窥探到宋代私家园林宴饮的盛况。

这种宴会不再仅仅具有私人宴会的功能,它所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文人交往的方式,具有政治功能和社交功能。

这种方式和正式的交流有所不同,它令人更加放松,也为士大夫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私密、舒适的交游空间。

04 主人与宾客和歌舞伎之间的互动

上文已经说过,私家园林的宴会具有社交和政治方面的功用。那么在宴会上,主人和宾客之间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互动。不仅如此,他们和歌舞伎之间也会发生互动。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主人与宾客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常见的,也比较多样化。文人们可以诗酒唱和,在宴会上以文采互相切磋。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三插画 丽景交游与酬和(8)

叶梦得的《避暑录话》中就对此有所记载。晏殊家早年间就十分显贵,他们家平时都非常节约,只有在宴请宾客的时候才会奢侈一把。

宴会上,每位宾客前都会有一张小桌和一个空酒杯。不一会,宴会开始,蔬菜瓜果和珍酿美酒陆续呈上。

晏殊家会安排歌舞伎上前服侍宾客用餐,同时,宴会上还会有歌舞表演。客人们通常是边吃边看,好不快活。

在结束用餐后,主人会与宾客们吟诗作赋,切磋文采。这些诗作的内容也往往和宴会上所发生的事情或是宴会的舞蹈表演相关,诗中常常会对舞伎的舞姿或是表演场景进行描写。

这些都是当时文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出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三插画 丽景交游与酬和(9)

以上是主人与宾客之间的互动。此外,还有一些互动是需要歌舞伎的参与的。有的歌舞伎会在表演结束后向宾客索要诗词,有时候宾客也会赠予歌舞伎礼物。

曾经有一位歌妓向苏轼劝酒,苏轼就大笔一挥,赠予这个歌妓一首词。在这首词中,苏轼借由与歌妓的对答,表现出超然脱俗的旷达心境。

当时的苏轼正处于官场失意的人生阶段。古代文人都有为国效力、报答朝廷的愿望,但是很多时候伴君如伴虎,结果往往不能遂人愿。

苏轼在词中写到他和歌妓的问答,他问歌妓,岭南如此偏远的地方一定很不好吧?歌妓却回答,此心安处即是吾乡。这既是歌妓的回答,也是苏轼对自己人生经历做出的一个答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三插画 丽景交游与酬和(10)

就算是被贬岭南,就算是官场失意。但是无论到了哪里,心安之处即是家乡。这恰恰体现出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件事算是当时文人与歌舞伎之间互动的佳话了。

除此之外,有些宾客也会赠予歌舞伎礼物。李之仪就曾在诗中有过记录,当时李主人家的舞伎在跳完《梁州》之后,宾客就把一个叫做“润罗”的丝织品赠予了这个舞伎。“润罗”常用来做跳舞所穿的衣服,十分名贵。

主人命舞伎为宾客斟酒作为答谢,饮酒过后,舞伎又向宾客索要诗词。从这些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歌舞伎与宾客之间的交往是十分常见的,同时这也是宴饮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三插画 丽景交游与酬和(11)

学者们认为,宾客在宴会中赠予舞伎的礼物应该是提前准备好的。而舞伎向宾客索要诗词的环节也应该是提前安排好的。

虽然这看上去是三方的交往,其实舞伎和宾客之间的交往背后实质是主人和宾客之间的关系。

宾客赠予舞伎礼物和诗篇,都是看在主人的面子才这么做的。这样,主人的面子有了,主人和宾客之间的情谊也变深了。舞伎仅仅是作为主人财产的一部分,为主人搭建和宾客交往的桥梁。

总的来说,宋代士人园林中的舞蹈空间是非常高雅且令人着迷的。美丽的自然山水和人工修建的亭台楼阁互相辉映,再加上美妙的音乐和舞蹈,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舞蹈空间。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三插画 丽景交游与酬和(12)

重要的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探索从而了解宋代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同时我们还以感受到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宋人的人生态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