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什么来历和习俗(春节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吗)

春节是什么来历和习俗(春节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吗)(1)

(一)除夕的由来

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上,而农历十二月多为大夜,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等。但如果十二月为小月时,就会被称为廿九日。同时除夕也被称为大年夜、除夜、除夕夜。

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在年关将近时,大家还会提前做好晚饭,躲在家里吃“年夜饭”,并且还要在吃饭前供祭先祖,祈求祖先保佑平安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人们便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避免怪兽再次来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春节是什么来历和习俗(春节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吗)(2)

现代人们(主要是汉族)基本沿袭了代代相传的说法,把大年三十晚上称为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电灯都亮着,年夜饭前祭祖,吃团圆饭,给小孩压岁钱,看春晚守岁至午夜零时后睡觉。农村可以放鞭炮较为热闹(在年夜饭前祭祖和午夜关门放),年味浓一些。

(二)过年的由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传说有一: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是什么来历和习俗(春节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吗)(3)

传说有二,古人把“年”认作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深山(有说深海)凶恶动物。每个岁未来人间一次。“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年”怕红色和响声,故家家户户大门上贴红色对联,三十晚至初一早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不受“年”的侵害,平安度过岁末岁首,叫“过年”。

(三)春节的由来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起源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期间,家族、家庭等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各地不一,多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春节是什么来历和习俗(春节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吗)(4)

在历史民俗文化演进中,除夕与春节紧密连接在一起,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就时间来讲,“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岁尾,而“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大年初一又是农历每年春天的第一天,所以叫春节。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值得我们了解的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中国周边有二十个左右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为什么有人认为“春节”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呢?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春节是什么来历和习俗(春节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吗)(5)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和近代以来的春节从时间、习俗、内涵己经有很大的不同了,彰显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精神,昭示了中华文明历久弥新、光耀千秋的伟大!

(有缘相识[作揖],杨墩老人感谢你的关注转发分享)[作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