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

张柔,字德刚,易州定兴人(今河北保定)。张家世代务农,传到了张柔这一代时正值王朝末年;外有蒙古入侵,内有人民起义,河北地区遭兵燹严重。河北群盗纷起,反金起义此起彼伏。张柔年少时候就以慷慨,善骑射被人们称之为豪侠。张柔率领乡亲结寨自保,抗击强盗流贼,在十里八乡颇有威名。同郡人张信强娶流民的女儿为妻,张柔得知后惩罚了张信,送还了别人的女儿。张信心怀不满,企图结党谋害张柔。不久,张信犯罪,判处死刑,却因为张柔的施救而免除死罪。于是“骁勇之士,多慕义从之。”

张柔,字德刚,易州定兴人,世力农。柔少慷慨,尚气节,善骑射,以豪侠称。金贞祐间,河北盗起,柔聚族党保西山东流寨,选壮士,结队伍以自卫,盗不敢犯。郡人张信假柔声势,纳流人女为妻,柔鞭信百而还其女。信憾之,谋结党害柔。未几,信有罪当诛,柔救之得免,于是骁勇之士,多慕义从之。《元史 张柔传》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1)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中都经略使苗道润素闻张柔威名,于是授予张柔定兴县令,后升为清州防御使,并上表张柔为昭毅大将军。苗道润在金宣宗贞祐初年为河北义军队长,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忠义之士。金宣宗迁都汴京之后,河北人往往团结为兵,或为群盗。苗道润“有勇略,敢战斗,能得众心。比战有功,略定城邑。”苗道润在剿灭盗匪,收复城池的同时派人到汴京去告诉金宣宗自己收复河北,剿灭义军的决心。金宣宗大为感动,封苗道润为骠骑上将军、中都路经略使。苗道润在河北先后抚定五十余城。

中都经略使苗道润承制授柔定兴令,累迁清州防御使。道润表其才,加昭毅大将军

《 元史 张柔传》

苗道润,贞祐初,为河北义军队长。宣宗迁汴,河北土人往往团结为兵,或为群盗。道润有勇略,敢战斗,能得众心。比战有功,略定城邑,遣人诣南京求官封。宰相难其事,宣宗召河南转运使王扩问曰:“卿有智虑,为朕决道润事。今即以其众使为将。肯终为我尽力乎?”扩对曰:“兼制天下者,以天下为度。道润得众,有功因而封之,使自为守,羁縻使之,策之上也。今不许,彼负其众,何所不可为。”宣宗顾谓宰执曰:“王扩之言,实契朕心。”于是除道润宣武将军、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事。贞祐四年,复以功迁怀远大将军、同知中山府事。再阅月,复战有功,迁骠骑上将军、中都路经略使、兼知中山府事。顷之,加中都留守、兼经略使。道润前后抚定五十余城。《金史 苗道润传》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2)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苗道润在收复河北的战争中与天顺军节度使李琛,中都副经略使贾瑀不和,被贾瑀所杀。贾瑀遣使欲招抚张柔:“吾得除道润者,以君不助兵故也。”张柔怒叱使者曰:“瑀杀吾所事,吾食瑀肉且未足快意,反以此言相戏耶!”召集苗道润部曲誓众要为之复仇,众皆感泣。推举张柔为行经略使事。金朝廷闻知,加张柔为骠骑将军、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本路经略使,行元帅事。

继而道润为其副贾瑀所杀,瑀遣使以好辞来告曰:“吾得除道润者,以君不助兵故也。”柔怒叱使者曰:“瑀杀吾所事,吾食瑀肉且未足快意,反以此言相戏耶!”遂移檄道润部曲,会易州军市川,誓众为之复仇,众皆感泣。适道润麾下何伯祥得道润所佩金虎符以献,因推柔行经略使事。事闻,加骠骑将军、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本路经略使,行元帅事。《元史 张柔传》

兴定初,道润为其副贾瑀所害,瑀不自安,遣使者以好辞告公曰:“吾得除道润,以君正直不以兵力党恶人故也。”公怒叱使者还白瑀曰:“汝贼吾所事,不即送死,乃敢以此言相戏耶!”遂檄召道润部曲,会易水之军市川,告以复雠之意,众因罗拜,推公为长。事闻,迁中京留守,兼知大兴府事,时戊寅夏五月也,公年二十有九。《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1218年,蒙古军攻破紫荆关,张柔率领所部与蒙古军大战于紫荆关附近的狼牙山一带,马失前蹄被擒。张柔见了元太祖成吉思汗并不下跪,怒叱道:“彼帅也,吾亦帅也,大丈夫死即死,终不偷生为它人屈!”元太祖壮其勇猛,释放了他。张柔为了保全部下与家人投降了元太祖。太祖念其忠义,仍令他官居原职。张柔召集部曲,随蒙古军攻打雄、易、安、保诸州,张柔不忘苗道润的冤屈,在孔山击败贾瑀,诛杀贾瑀,剖其心祭奠了苗道润。

方会兵攻瑀,而国朝大军出紫荆关,遂率所部战于狼牙岭,马跌被执,见主帅立而不跪,左右强之。公叱曰:“彼帅也,吾亦帅也,大丈夫死即死,终不偷生为它人屈!”帅壮而释之。其散卒稍稍来集,主帅恐公为变,质二亲于燕,公叹曰:“吾受国厚恩,不意猖獗至此。顾忠孝不两立,姑为二亲屈。”遂委质焉。未几,复旧职,建斾而南,下雄、易、安、保诸州。然犹不忘道润之冤,必欲诛瑀,而瑀据孔山台,拒命自若,遂攻之。台无井泉,汲山下,公先断其汲道,瑀乃降。公缚瑀,剖心以祭道润,时人义之。 《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3)

蒙古军扫荡中原作战经过图

这年冬天,张柔屯守满城。金国真定元帅武仙率领真定、深、冀兵数万来攻。此时张柔帐下才不过数百人,张柔让老弱妇女守城,亲率将士突出敌后,毁其攻城器具。与数名骑兵策马挟槊大呼入敌阵,所向披靡。并派人攀爬到山上张开旗帜,大呼救兵已至。曳柴扬尘鼓噪以进。武仙军大溃,遗尸数十里。张柔乘胜攻入完州。俘虏了州佐甄全。甄全不屈,打算慷慨就义,张柔感其壮节要释放他,结果甄全投降。张柔升甄全为完州太守。

戊寅冬,徙治满城。城小而缺,真定帅武仙会真定、深、冀兵数万来攻,适令军出,帐下才数百人,公以老弱妇女乘城,帅壮士突出敌后,毁其攻具。且策其师老而怠,从数骑策马挟槊大呼入围,敌皆披靡。复使缘山张旗帜,声言救至,曳柴扬尘鼓噪以进。敌大溃,追击,遗尸数十里。乘胜攻完州,下之。州倅甄全慷慨就戮,公义而释之,升为守。

《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金真定帅武仙会兵数万来攻,柔以兵数百出奇迎战,大破之。乘胜攻完州,下之,获州佐甄全。全慷慨就戮,柔义而释之,且升为守,使将部曲以从。 《元史 张柔传》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4)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己卯,武仙攻打张柔,反被击溃。张柔进克郎山、祁阳、曲阳,其他城寨亦闻风而降。不久,中山反叛,张柔引兵围攻。武仙遣其将葛铁枪来救,张柔与武仙部将葛铁枪战于新乐。张柔面中二箭,折其二齿,拔出箭仍继续战斗,斩首数千。仙犹畜憾,派藁城令刘成发兵攻打张柔,张柔生擒藁城县令刘成,攻克中山。

 己卯,仙复来攻,败走之,进拔郎山、祁州、曲阳,诸城寨闻之,皆降。既而中山叛,柔引兵围之,与仙将葛铁仓战于新乐。流矢中柔颔,折其二齿,拔矢以战,斩首数千级,擒藁城令刘成,遂拔中山。《元史 张柔传》

祁阳、曲阳等帅皆来降,遂围中山。仙遣其将葛铁枪来救,战于新乐,飞矢中公颔,落其二齿,公拔矢以战,大破之,斩首数千级。仙犹畜憾,遣藁城令刘成将兵来侵,公生获成而复纵之。《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武仙复来围攻满城,张柔登城拒战,被流矢所中。武仙的士兵大声呼喊:“射中张柔了!”张柔不为所动,出城鏖战,武仙军皆败走。八月,张柔略地至鼓城,单骑入城劝降,谕以祸福,鼓城遂降。张柔又在祁州大败武仙,进攻深泽、宁晋、安平,皆克之。又派兵攻克平棘、藁城、无极、栾城诸县,辟地千余里。由是深、冀以北,真定以东三十余城,缘山反侧鹿儿、野狸等寨,相继降附。于是,张柔威名震河朔矣。一月之间,张柔与武仙会战十七次,每战必胜,行军至宣德,易州守军叛乱,张柔立即返还平定了叛乱。太师国王木华黎授张柔荣禄大夫、河北东西等路都元帅,赐号拔都(意为英雄)。并特许张柔自置官署。

仙复会兵攻满城,柔登城拒战,复为流矢所中。仙兵大呼曰:“中张柔矣!”柔不为动,开门突战,皆败走。略地至鼓城,单骑入城,喻以祸福,城遂降。又败仙于祁州,进攻深泽、宁晋、安平,克之。分遣别将攻下平棘、藁城、无极、栾城诸县,辟地千余里。由是深、冀以北,真定以东三十余城,缘山反侧鹿儿、野狸等寨,相继降附。一月之间,与仙遇者凡十有七,每战辄胜。方献捷于行在所,行次宣德,而易州军叛,逐其守卢应妻子,据西山马头寨。柔闻之,即弃辎重还,出奇计破其寨,而诛叛者,归其妻子。加荣禄大夫、河北东西等路都元帅,号拔都鲁,置官属,将士迁授有差。《元史 张柔传》

 己卯秋八月,南掠地至皷城,单骑入城,谕以祸福,鼓遂降。进攻深泽、宁晋诸县,皆下之。由是深、冀以北、真定以东三十余城,莫不听命,缘山反侧鹿儿、和和、野狸、狼山诸砦,相继望风纳款。公之威名震河朔矣。《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5)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燕帅孱赤台多次凌辱张柔,刚直的张柔对他的态度却始终“不为下”。于是孱赤台对中都行台说“:张柔骁勇无敌,是被迫投降,今授他兵权,战胜攻取,威震河朔,现在不图,以后就难制服。他总想杀我,故我不敢南下。”行台把张柔幽禁于土室,孱赤台施帐寝其上,环以甲骑,明日将杀之,孱赤台一夜之间忽然暴死,张柔这才幸免于难。金经略使固安王子昌骁勇善战,并与信安张进连兵,远近惮之。张柔将其生擒而还。

燕帅孱赤台数凌柔,柔不为下,乃谮柔于中都行台曰:“张柔骁勇无敌,向被执而降,今委以兵柄,战胜攻取,威震河朔,失今不图,后必难制。常欲杀我,我不敢南也。”行台召柔,幽之土室,孱赤台施帐寝其上,环以甲骑,明日将杀之,孱赤台一夕暴死,柔乃得免。金经略使固安王子昌,善战知名,与信安张进连兵,阻水为固,远近惮之。柔出其不意,率兵径渡,生擒以还。《元史 张柔传》

初,公在乡里,闻贾瑀以军三千掠其境,当馈而起,潜入行间,伺其行及半,奋踊大呼,多所杀伤,众疑其有伏,委仗而遁。信安张甫亦尝以数千人围之,时全军悉出,所留无几,公三分之,更番接战。甫与公相闻而不识也,因问:“张君安在?”公绐应曰:“适出且还,我曹卒隶耳。”甫惧乃退。保定王子昌阻水为固,它将莫敢近,公冒险径渡,出其不意,生擒之以归。其勇略类如此。《滹南王公撰勋德碑》

1225年,真定武仙降而复叛,杀其统帅史天倪,其弟史天泽遣使来向张柔求援。张柔遣骁将乔惟忠等率千余骑赴之,与仙战,败之。接着派乔惟忠、宋演等夺取彰德及齐鲁之地;派聂福坚夺占青、魏、山东。朝廷授予张柔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二十一年,遣将率兵随太师国王孛鲁攻益都,迫使红袄军首领李全投降。二十二年,因旧政治中心满城不能容纳逐渐增加的流民,便移镇保州(今保定)。保州城经战乱之后,荒废十五年,盗贼出没。张柔精心治理,招收流民,开凿疏通城内水渠,并致力发展工商业,市民日渐富裕。成为燕南之一大都会。

丁亥春,以满城地隘不能容众,乃移镇于保。保当南北之冲,乱后荒空者十余年。公乃刬荆榛,立市井,通商贩,招流亡,不数年,官府第舍奂然一新。向者,井泉咸卤,不可饮食,遂引鸡距、一亩二泉,凿城门而入,疏为长河,以流秽浊。楼观相望,陂池映带,若图画然,遂为燕南一大都会。《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乙酉,真定武仙杀其帅史天倪,其弟天泽使来求援。柔遣骁将乔惟忠等率千余骑赴之,与仙战,败之。遂分遣惟忠、宋演略彰德,徇齐鲁;聂福坚略青、魏、山东。玺书授柔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丙戌,遣将以兵从国王孛鲁,攻李全于益都,降之。丁亥,移镇保州。保自兵火之余,荒废者十五年,盗出没其间。柔为之画市井,定民居,置官廨,引泉入城,疏沟渠以泻卑湿,通商惠工,遂致殷富。迁庙学于城东南,增其旧制。《元史 张柔传》

张柔在此后随元睿宗托雷伐金,大军围住汴京,张柔军攻城西北,金兵屡出鏖战,蒙军不得进。张柔跃马横戈而出,大呼诸帅,即驰入阵中,呼声所及,无不披靡。张柔单骑陷阵,四进四出,金人不能抵挡。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6)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壬辰,从睿宗伐金,语其众曰:“吾用兵,杀人多矣,宁无冤者?自今以往,非与敌战,誓不杀也。”围汴京,柔军于城西北,金兵屡出拒战。柔单骑陷阵,出入数四,金人莫能支。

《元史 张柔传》

京城之役,守者屡出接战,我军不能前,公跃马横戈而出,大呼诸帅,即驰入阵中,呼声所及,无不披靡。《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金哀宗丢弃汴京渡河逃到了沤麻冈,张柔以兵合击,金哀宗败走睢阳。汴京守将崔立献城投降。张柔入汴京不取金帛,只取史馆中之《金实录》及秘府图书;访求访求乡曲耆旧、望族十余家,将他们卫送北归。张柔进围睢阳,金哀宗逃往汝南(蔡州)。宋将孟珙以兵粮来会,金兵求战于南门外,决死战,宋兵瞻望不进。张柔率步卒二十余,涉水入阵,莫有当其锋者。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7)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金主自黄陵冈渡河,次沤麻冈,欲取卫州,柔以兵合击,金主败走睢阳。其臣崔立以汴京降,柔于金帛一无所取,独入史馆,取《金实录》并秘府图书;访求耆德及燕赵故族十余家,卫送北归。遂围睢阳,金主走汝南。汝南恃柴潭为阻,会宋孟珙以兵粮来会,珙决其南,潭水涸。金人惧,启南门求死战,柔以步卒二十余突其阵,促聂福坚先登,擒二校以归。又遣张信据其内隍,诸军齐进,金主自杀。《元史 张柔传》

壬辰,天兵渡河。明年,汴降,诸将争取金缯,公独入史馆,收金实录、秘府图书,仍访求乡曲耆旧、望族十余家,若高户部夔,李都运特立,赵礼部三子贽、克刚、克基,杨翰林子恕、壻贾庭扬,护送北归。其薄汴梁,蹙归德,陷汝南,攻徐、邳,公莫不身先士卒,横槊转鬪,大小数十战,未尝败衄。汝南之役,金兵阵于南门外,决死战,宋兵瞻望不进。公率步卒二十余,涉水入阵,莫有当其锋者。《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汝南之战过后,班师回朝,元太宗窝阔台历数张柔的战功在诸帅之上。如亲眼所见一般。可见窝阔台对张柔的了解之深。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元太宗赐张柔金虎符,升为军民万户。

入朝,太宗历数其战功,班诸帅上,赐金虎符,升军民万户。《元史 张柔传》

甲午,入觐,上劳之,历数战勋曰:「某军之胜,汝之功也;某州之拔,又汝之功也。」如亲见之,乃论功行赏,升万户,易金虎符。《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1235年,张柔随皇子阔出攻取枣阳。张柔率先夺取枣阳外城,大败宋军。

枣阳之役,公夺外城据之,城中人启南门出,诸军为木栅御之,公绕出其后,敌大溃。

《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枣阳之战后,张柔又跟随大帅太赤攻打徐州、邳州。徐州之战,蒙军久攻不下,宋军主动出战,张柔率死士五十人逆击之,将宋军击退。张柔的盖世武力显然是将徐州的宋军吓到了,次日,蒙古军便攻下了徐州城。

徐州之役,攻久不下,宋人出战,公率死士五十人逆击之,敌退走,明日急攻,城随陷,论功第一。《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邳州之战,蒙军在城外筑造堡垒包围了邳州城。城中物资短缺,于是城内守军突围而出,见到张柔的旗帜便十分害怕,换了另一个方向逃走,张柔赶去相救,死命突围的宋军竟然不战而溃。蒙军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8)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邳州之役,诸军筑垒,环其外,城中危迫,溃围而出,望见公旗帜,即犯别帅军,公率兵救之,又犯一军,公复救之,敌竟败,而诸军赖之以全。

《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9)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1237年,张柔奉诏屯兵曹武以威胁宋军。得知此路有一险关名为九里关,便率二十骑兵前往据关。路途中张柔等人刚要解甲而食,宋兵出两山间,围数重。张柔单骑驰突溃围,领大军继至,沿路攻破各堡垒、山寨。正当张柔略地他处的时候,宋兵乘虚来袭,张柔还军与之一天交战十余次,大败宋军,斩杀宋军统制官十三人。

曹武之役,公出其不意,度九里关,宋兵觉,由西山翼而下,我军方休,猝为所围,公单骑突围而出,遂屯曹武北长封岭,缘山保聚皆攻下之,斩宋统制官十三人。

《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丁酉,诏屯兵曹武以逼宋。道出九里关,柔欲率所部径往,或言关甚险,宋必设伏,不若与大军俱进。不听,与二十骑直前据关,方解甲而食。宋兵出两山间,围数重,骑皆失色,柔单骑驰突溃围。大军继至,遂达曹武,悉下缘山诸堡,攻洪山寨,破之,遂营山下。柔率众出略地他处,宋兵乘虚来袭,柔还,与之遇,自旦至暮,凡十余战,大败宋师,斩其将校十有三人。

《元史 张柔传》

曹武之战后,张柔率军与宗王口温不花会师夺取光州、黄州,破三山寨,在大湖缴获南宋战舰万艘,沿江激战十日,大军到达黄州城下。宋军水陆并进前来鏖战,张柔率军合击,宋军不战而溃。黄州东门守卫森严,矢石雨注,大军不得进。张柔率领死士十余人奋戈而入,所向仆踣,执俘而还。城内宋军大为恐惧,向张柔请和,张柔这才退军。

黄州之役,州西有大湖,与江通流,公攻下之,得战舰万艘,顺流而下,循江接战十日,乃至城下,宋水陆并进,我军合攻之,不战而溃,州东门御备甚坚,公率死士,奋戈而入,守者请和,乃班师。《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遂会诸军取光州,又进趣黄州。破三山寨,至大湖中,得战舰,沿江接战,壁于黄州西北隅。有乘舟出者,柔曰:“此侦伺我隙者也,夜必袭吾不备。”乃分军为三以待之。二鼓时,宋师果至,柔遮击之,俘数百人,溺死者不可计。攻其东门,矢石雨注,军少却。柔率死士十余,奋戈大呼,所向仆踣,执俘而还。宋师惧,请和,乃还军。《元史 张柔传》

太祖义子察罕攻打滁州,张柔率二百骑增援。当时在庐州、泗州、盱眙、安丰一带的宋军,屯戍相望,斥候甚严,张柔经过二十余战到达滁州。至滁州后,察罕因滁州久攻不下,准备撤兵,张柔请求与宋兵决战,察罕同意了。两军对阵,宋军派骁将出战,张柔将其击倒于马下,此将在马下拽着张柔的马辔将张柔拖入宋军阵中,张柔在宋营中被飞石击中。两军哄战,张柔才得以脱险,张柔回营裹住伤口又立马出战。夜晚,张柔率精兵五十七人自城东南角攻入,先登拔城,攻克滁州。太宗十一年,张柔以军民万户统领河南诸军,河南三十余城都属他管辖。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10)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大帅察罕攻滁州,柔以二百骑往。时卢、泗、盱眙、安丰间,宋屯戍相望,斥候甚严,或劝柔勿行,不听,且战且前,凡二十余战。比至滁,察罕以滁久不拔,欲解去,柔请决战,从之。既阵,宋骁将出挑战,柔佯却,宋将骄,柔驰及之,楇击坠地,宋将执柔辔曳入其阵,飞石中柔鼻,两军哄,柔得还,裹疮复战。夜遣巩彦晖劫其营,焚城东南隅,柔率锐卒五十七人先登,拔之。己亥,以本官节制河南诸翼兵马征行事,河南三十余城皆属焉。《元史 张柔传》

滁州之役,公率锐卒先登,城遂拔。《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太宗即位,从略河南。北还清水答兰答八之地,赐马三百、珠衣、金带、鞍勒。皇子阔出、忽都秃伐宋,命察罕为斥候。又从亲王口温不花南伐,岁乙未,克枣阳及光化军。未几,召口温不花赴行在,以全军付察罕。丁酉,复与口温不花进克光州。戊戌,授马步军都元帅,率诸翼军攻拔天长县及滁、寿、泗等州。定宗即位,赐黑貂裘一、镔刀十,命拓江淮地。

《元史 察罕传》

1242年,元太宗窝阔台诏张柔等八万户伐宋,1243年,元太宗升张柔治下保州为顺天府,赐张柔御衣名马。

 庚子,诏柔等八万户伐宋。辛丑,升保州为顺天府,赐御衣数袭、名马二、尚厩马百。 《元史 张柔传》

 己亥,诏公以本官节制河南路兵马。初,乙未、丙申间,诸道所统,仍金之旧,保居燕、赵之交,分隶无几。辛丑,特诏还之,升州为府,锡名曰顺天,别作一道,赐御衣数袭、尚厩马百、所乘大宛名马二。《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张柔率军自五河口渡过淮河,攻略和州诸城。回师后,张柔遣部将千人屯田于襄城,因张柔之名素为宋人所畏惧,察罕奏请令张柔统领诸军总镇杞县。张柔在杞县东西中三山夹河设防,筑连城,结浮梁以通往来,为进战退耕之计,宋军不敢侵犯。张柔在驻守杞县时,葺民居,建府第,铺路修井,兴修水利。不久,又移镇杞县五百里处的亳州。亳州城四周皆水,非舟船不得通行。张柔在水上架起堤坝桥梁以便商贾进行贸易;建立孔庙,设立学校,使校官弟子能上学读书。上奏元宪宗蒙哥,蒙哥大为喜悦,赐张柔衣一袭、翎根甲一、金符九、银符十九,并对张柔所部论功行赏。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11)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大河自汴已失堤障,南放分流为三,杞为中潬,南接涡、涣,东连淮、海,浩瀚无际。宋人恃舟楫之利,驻亳、泗,犯汴、洛,以窥河南。大帅察罕以公威名素为敌人所畏,奏公揔诸军镇杞。公乃相地形以杀水势,筑为连城,分戍战士,结浮梁以通往来,远斥候以防冲突。津要既固,奸谋坐折,濒河居民始得耕稼矣。久之,移镇亳社。亳去杞又五百里,四面皆黄流,非舟楫莫能至。公至之日,葺民居,建府第,城壁悉甃以甓,又为桥梁,以通归德,人民坌集,商旅舟车往来,如承平时。宋人睨视莫敢犯。《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柔率师自五河口济淮,略和州诸城,师还,分遣部下将千人屯田于襄城。察罕奏柔总诸军镇杞。初,河决于汴,西南入陈留,分而为三,杞居其中潬。宋兵恃舟楫之利,驻亳、泗,犯汴、洛,以扰河南。柔乃即故杞之东西中三山夹河,顺杀水势,筑连城,结浮梁,为进战退耕之计,敌不敢至。会诸军攻破寿州,柔欲留兵守之,察罕不从。又败宋师于泗州,还杞上。帐下吏夹谷显祖得罪亡走,上变诬柔,执柔以北。大臣多以阖门保柔者,卒辨其诬,显祖伏诛。

《元史 张柔传》

 辛亥,宪宗即位,换授金虎符,仍军民万户。甲寅,移镇亳州。环亳皆水,非舟楫不达,柔甃城壁为桥梁属汴堤,以通商贾之利;复建孔子庙,设校官弟子员。入奏,帝悦,赐衣一袭、翎根甲一、金符九、银符十九,颁将校之有功者。《元史 张柔传》

1259年,张柔分裨将张果、王仲仁从宪宗征蜀;王安国、胡进、田伯荣、宋演从宗王塔察儿攻荆山;自己则亲随宗王忽必烈攻打鄂州。忽必烈由大胜关,张柔由虎头关分头并进。张柔的第四个儿子张弘彦在沙窝大破宋军,又击败守关宋军。忽必烈自阳罗渡江,催促张柔会师共同攻鄂。攻鄂州百余日未下,张柔令何伯祥制作鹅车,掘穿城墙,另派勇士从西南攻城,屡破宋军。此时元宪宗蒙哥驾崩的消息突然传来,忽必烈在迫使贾似道称臣,输岁币后,令张柔总领蒙古、汉军修白鹿矶城,驻守待命。张柔遣将掠地千里,南至潭州。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12)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己未,分裨将张果、王仲仁从宪宗征蜀;王安国、胡进、田伯荣、宋演从宗王塔察儿攻荆山;柔从世祖攻鄂。世祖由大胜关,柔由虎头关,与宋兵遇于沙窝,柔子弘彦击破之,进与守关兵战,败之。世祖自阳罗渡江,促柔会兵攻鄂,百余日不能下。世祖谕之曰:“吾犹猎者,不能擒圈中豕,野猎以供汝食,汝可破圈而取之。”柔乃令何伯祥作鹅车,洞掘其城,别遣勇士先登,攻其西南陬,屡破之。会宪宗凶问至,宋亦行成,世祖北还,命柔统领蒙古、汉军,以俟后命,城白鹿矶,为久驻计。《元史 张柔传》

十一月,奉旨总领蒙古、汉军城白鹿矶。公别遣将掠地千里,南至潭州。庚申二月,还自江上。《国朝名臣事略 万户张忠武王》苏天爵

开庆初,宪宗皇帝自将征蜀,世祖皇帝时以皇弟攻鄂州,元帅兀良哈由云南入交阯,自邕州蹂广西,破湖南,传檄数宋背盟之罪。理宗大惧,乃以赵葵军信州,御广兵;以似道军汉阳,援鄂,即军中拜右丞相。十月,鄂东南陬破,宋人再筑,再破之,赖高达率诸将力战。似道时自汉阳入督师。十一月,攻城急,城中死伤者至万三千人。似道乃密遣宋京诣军中请称臣,输岁币,不从。会宪宗皇帝晏驾于钓鱼山,合州守王坚使阮思聪踔急流走报鄂,似道再遣京议岁币,遂许之。大元兵拔砦而北,留张杰、阎旺以偏师候湖南兵。《宋史 贾似道传》

中统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即大皇帝位,诏令张柔班师,阿里不哥叛乱,元世祖北征,命张柔率军驻守大都,又令张柔停止前进,只以三千五百人入卫京师,并以其子张弘庆为人质。中统二年,张柔将自汴京之战获得的金实录献给元世祖,并以七十岁的年龄辞去官职。张柔的第八个儿子张弘略继承了张柔的职位。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13)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诏班师。阿里不哥反,世祖北征,诏柔入卫,至庐朐河,有诏止之。分其兵三千五百卫京师,以子弘庆为质。二年,以《金实录》献诸朝,且请致仕,封安肃公,命第八子弘略袭职。《元史 张柔传》

至元三年,忽必烈拟建大都城,诏张柔为判行工部事,与八子张弘略一起参与大都城的修建。同年,元世祖忽必烈进封张柔为蔡国公,刻印赐之。张柔于至元五年六月以七十九岁的高龄去世。元世祖赠推忠宣力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谥武康。元仁宗延祐五年,进封汝南王,谥忠武。

至元三年,城大都,起柔判行工部事,将二十万人以受役,子宏略佐之。御史台建,博罗请以柔为御史大夫,帝曰:“台臣构怨之地,非所以处功臣也。”议封柔国公,帝以柔起于燕,成功于蔡,诏自择之。柔曰:“燕子所都,臣封蔡足矣。”乃进封蔡国公,刻印赐之。五年六月卒,年七十九,赠推忠宣力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谥武康。延祐五年,进封汝南王,谥忠武。《新元史 列传第三十六》柯劭忞

张柔有十一个儿子,皆显赫。张宏基为顺天宣权万户;张宏正袭宣权万户;张宏规从郝经受《左氏春秋》顺天、涿州等路新军奥鲁总管;第四子张宏彦(宏彦,从郝经受学,善骑射,前后杀虎以百数)、第八子张宏略(宏略率战船御之于涡口,贵退保蕲县,宏略水陆并进。宋兵素惮毫军,焚城宵遁)、第九子张宏范最为知名。

子十一人:福寿,早卒;宏基,顺天宣权万户;宏正,袭宣权万户;宏规,从郝经受《左氏春秋》顺天、涿州等路新军奥鲁总管;第四子宏彦、第八子宏略、第九子宏范最知名。

《新元史 列传第三十六》柯劭忞

如何评价张柔这个人呢?张柔自幼慷慨好骑射,被乡亲称之为豪侠。长大后又主动担起抵抗兵匪,保护乡亲的责任。在金国主动丢弃两河,山东的社会背景下结寨保护百姓,为知己苗道润杀金国中都副经略使贾瑀。在蒙古军攻破紫荆关的大势下,率部在紫荆关附近的狼牙山与蒙古军血战,马失前蹄不慎被擒之后,在“其散卒稍稍来集,恐公为变,质二亲于燕”的情况下为了双亲及部下不得已投靠蒙古。其部下也在被蒙古军战败打散的情况下仍然为了保护张柔,誓不投降。既有侠士之风,又忠孝双全,武力盖世,宋金皆畏张柔如虎,

张柔为了报答元太祖的知遇之恩以百余人在满城击败金国名将武仙的数万精锐,中山之战张柔在“飞矢中公颔,落其二齿”的情况下“拔矢以战,大破之,斩首数千级。”击败前来救援的葛铁枪及刘成,让武仙“犹为畜憾”。在平定真定以东三十余城时,与武仙十七战十七胜,(一月之间,与仙遇者凡十有七,每战辄胜)威震河朔。蔡州之战在金军启南门求死战,宋兵瞻望不进的情况下,张柔率步卒二十余,涉水入阵,莫有当其锋者。汴京之战,在金军“屡出接战,我军不能前”的情况下“跃马横戈而出,驰入金军阵中,呼声所及,无不披靡。”蒙宋徐州之战,蒙军屡攻不下,士气低迷,反观宋军却士气大振,出城反攻,张柔率五十人逆击之,大败宋军,次日猛攻,旋即便攻下了徐州。邳州之役,宋军见柔色变,怀有必死之志突围而出的宋军竟不敢与张柔决战。(“望见公旗帜,即犯别帅军,公率兵救之,又犯一军,公复救之,敌竟败,而诸军赖之以全。”)

张柔还是真正为老百姓做事的人。在满城收容流民,直到城内几乎不能容纳,又移镇保州,继续收纳流民,兴修水利,商业,将保州建设城遂为燕南一大都会。在杞县,毫州修建堤坝桥梁,葺民居,建府第,铺路修井,兴修水利。有明代之诗纪念张柔在保州(今保定)建立的横翠楼。被列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园林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莲花池也是张柔在保定始建。毛主席也曾说:““莲池有名,是因为有莲池书院,莲池书院当时在全国是很著名的。”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14)

横翠楼

横翠楼元将张柔所建黎民表 〔明代〕高楼当绝塞,春望转氤氲。百战全燕地,千重大漠云。控弦无敌骑,饮羽忆将军。老去亲戎马,悲笳向夕闻。

宋末元初叛变的文臣武将(让天下人畏惧如虎的保定英雄)(15)

保定古莲花池

古之猛士,像张柔这么勇猛的也只有寥寥数个罢了。张柔气貌雄毅,御军严整,号令所及,将士凛然,恩信素厚,赏罚分明,旌麾所指,士争前死,敌莫敢反顾。故所向有功,前无坚阵。有真正古之名将的风范。张柔兼有盖世武力及古之名将的风范,西楚霸王项羽以滥杀无辜著称,使亚父范增受其猜忌愤然而死;东汉末年的吕布吕温侯私德败坏,三易其主;张柔素有雅量,且体恤部下,为民众请命废除了很多苛政,且爱读书辩论,终日不倦。古之名将,能与张柔并肩的又有几个?

z公气貌雄毅,御军严整,号令所及,将士凛然,恩信素厚,赏罚分明,旌麾所指,士争前死,敌莫敢反顾。故所向有功,前无坚阵。《忠武王张柔之神道碑》

军兴以来,贫人或有所假贷,势家出子钱要利,如羊生羔,岁辄倍之,往往卖田宅、鬻妻子不能偿。公与真定史侯奏乞民间子钱,至倍而止,不得展转滋胤,朝廷从之 。

《忠武王张柔之神道碑》

公性喜宾客,每闲暇,辄引士大夫与之谈论,终日不倦。岁时赡给,或随其器能任使之。

《忠武王张柔之神道碑》

公尝以家人数千口,出为齐民。高阳公张甫、元帅牛显之徒,皆尝与公为敌,既殁,其妻子流离不能自存,公皆厚加收恤。其周急济困之义,皆毅然为之。《忠武王张柔之墓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