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第二机场规划公布(河南交通建设大蓝图确定)

近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加快交通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明确未来交通发展目标及重点。

郑州第二机场规划公布(河南交通建设大蓝图确定)(1)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成“陆地通途” 新华社/图

到2035年,实现郑州都市圈1小时通勤

《河南省加快交通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形成,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便捷化程度全国领先。建成高品质出行交通圈,实现郑州都市圈1小时通勤、中原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建成高效率快货物流圈,实现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率先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内领先的交通强省全面建成。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交通强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整体水平全国领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和世界先进水平的交通强国示范区,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建设。

申建河南自贸试验区拓展区

《意见》提出了发展重点。

利用筹建河南交通大学契机,借力省科学院创新平台,形成多层次科技创新合作体系。

建设融合高效的郑州都市圈交通网。建成“米+半环+一网”多层次轨道交通网,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构筑高品质城际高快路网,建成“三环十纵十横六联”高速公路网,打造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一轴两翼”复合通道,加快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推动普通干线公路城市过境段繁忙路段扩容改建或立交改造,打造都市圈多路径、大容量、多层次、快速化综合交通走廊。

统筹规划建设枢纽经济区,着力培育壮大航空经济、引育聚集高铁经济、提质增效陆港经济、做大做强临港经济。

支持中铁装备、郑飞集团、宇通客车、中信重工等省内龙头企业加强新型载运工具和特种装备研制,引导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重点企业集聚,培育具有国内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形成万亿级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以郑州航空港区核心区域申建河南自贸试验区拓展区,推进自贸试验区开展首创性、集成性、差异化改革。

推动洛阳航空口岸扩大开放,积极争取南阳、信阳机场临时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陆港,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高质量发展,加强全省开放平台间业务合作和通关一体化。

重点推进郑州都市圈和洛阳、南阳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规划》提出发展重点。

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京港澳、济(南)郑(州)渝(重庆)、太(原)郑(州)合(肥)等立体化、快速化的综合运输主通道,充分发挥河南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作用。

巩固提升洛阳、商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洛阳与郑州、西安共建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枢纽集群,打造以商丘为核心的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桥头堡。建设南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引领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协同发展。

完善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强化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交通枢纽地位,提升漯河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功能,打造周口临港型多式联运枢纽,为建设更加广泛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体系做好储备。

打造郑州国际航空枢纽,适时启动郑州第二机场规划研究,提升洛阳、南阳、安阳等重要支线机场区域航空服务功能,完善其他支线机场布局。到2035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达10个以上,形成以郑州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洛阳、南阳、安阳三大重要支线机场为支撑,信阳、商丘、平顶山、周口、潢川、三门峡等其他支线机场为节点的“1+3+N”民用运输机场布局。

重点推进郑州都市圈和洛阳、南阳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启动城市轨道规划建设。

共建武汉(鄂州)—郑州—长沙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打造洛阳、漯河2个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和商丘、南阳、信阳、新乡—鹤壁—安阳4个区域性邮政快递枢纽,完善省内其他地方性邮政快递枢纽和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布局。到2035年,形成“1+2+4+N”邮政快递枢纽体系。

以郑州、洛阳双城为引领,形成空中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2条国际寄递通道。以郑州、漯河、洛阳、南阳、商丘、信阳、安阳7个枢纽城市为中心,形成联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以及天山北坡城市群6个方向的寄递通道。到2035年,形成国际“双城双路”、省际“七城六向”寄递通道和省内市县镇村高效寄递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