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

一位网友在悟空问答上提问甲骨文「卢」字怎么写,我当时以为很快就能回答,想不到花了两天时间看文献,越发现这么一个简单的汉字,越不简单,竟然将这么多这么多风马牛不相及信息包含在一笔一划中。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云:「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诚不我欺也!只有汉字,每一个字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所以我的专栏就叫「小汉字见大历史」:从小小的汉字中,挖掘大历史信息。

下面,开始我们的考证之旅!

汉字「卢」的简、繁字形对照: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1)

历代书家的墨迹: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2)

汉字「盧」始见于殷商甲骨文,「盧」的甲骨文字形,跟楷书「盧」相差很大,字形如下: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3)

这些炉子都是圆形,而甲骨文「盧」是方形,完全不一样。这是因为甲骨文是刀刻文字,在甲骨上刻写圆形、曲线是十分困难的,所以,甲骨文必须「化圆为方」。

以汉代海昏侯刘贺墓葬中出土的青铜火锅为例,我们化圆为方试一下,完全就是甲骨文的「卢」字。

下图所示——「田」形部件:「口」表示装食物的锅,「十」则表示「圆形的口」,下面的「八」字形表示托盘,「两竖」表示炉的「支脚」。

这两个甲骨文,分别对应【炉盘大于锅】和【炉盘小于锅】的火炉。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4)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5)

甲骨文「化圆为方」的例子有很多,仅举我们非常熟悉的「丁」字,「丁」是「钉」的初文,表示「钉子」,象形「钉头」,金文写成一个圆形钉头的象形,甲骨文则写成「口」形: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6)

说起「火锅」,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咸阳发现了一件极为逆天的文物,出土战国青铜鼎里面还有两千多年前烹煮狗肉。

如下图: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7)

上文说的【西周火锅炉】,在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上个高清无码图: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8)

不靠谱的媒体将其称作「白乍井姬鼎」是错误的,真正的名字叫做: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9)

铭文为: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10)

铭文中的「白」即「伯」,「乍」即「作」,「丼」即「邢」,这个鼎,是【弓鱼(yu2)】伯做给【丼姬】的陪嫁鼎,大众和媒体津津乐道的是【西周火锅】,其实,这个鼎的铭文牵扯到又一个学术公案:【古(弓鱼)国】,可以改写西周和古蜀国历史,这里就不深究了,需要另文讨论。

我们知道了甲骨文「盧」是「火炉」之象形,再来看,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盧」完全是一个「象形字」,后来,又加了一个声符「虍」,变成了一个上声下形的形声字: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11)

(注意:「虍」即「虎」的省文,「虍」字甲、金文象「虎口」之形。「虍」经常被当做声符,表声,如「虖」、「虚」,也用作义符,如「虐」。「虍」在「盧」中,古音表音,今音不表音)

如果将这个古文字写成今文字就是(术语叫隶定):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12)

西周金文进一步的增繁,加上义符【皿】部,表示是一种器具: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13)

至此,「盧」字就诞生了,篆文和楷书字形为: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14)

「盧」又经过不断的意义引申以及假借,表示多个意思,如:

  • 甲骨文用作祭名,假借「盧」表「肤」,「肤」有割剥之意。《博雅》:「肤,剥也。」

如《合集19957反》中的「盧豕」:将动物皮肉割裂,而后剥取动物皮的一种祭祀活动。从甲骨文来看,「盧祭」的对象主要地位比较高母辈,极有可能都是王后的身份。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15)

释文: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16)

  • 金文有三种用法:

一,本义:表示燃炭之炉。

二,假借作「庐」,表示房舍,十五年趞曹鼎:「王射于射卢」,「射庐」即用以习射的房舍。

三,假借作「鑢」,表示金属。《说文》:「鑢,错铜也。」白公父簠:「择之金,隹(唯)鐈隹(唯)卢,其金孔吉,亦玄亦黄。」表示选择金属,有鐈和鑢,金属甚坚硬,有黑色亦有黄色。

这只是先秦「盧」字的几种义项。《汉语大字典》将古今文献一网打尽,一共列了「盧」字的三个读音,包括引申、假借、通假在内的20个义项: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17)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18)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19)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20)

正因为「盧」字承担了太多的职务,容易产生歧义,因为商周的炉子都是青铜的,就在「盧」的基础上加「金」部造「鑪」字,专门用这个字表示本义「炉子」:

《說文》:鑪,方鑪也。从金,盧聲。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21)

「鑪」字后来被火字旁的「爐」取代,「火字旁」的「爐(炉)」是很晚才诞生的一个字,东汉《說文》没有收录「爐」字。

从笔者见到的文献来看,最早的「爐」字,始见于1940年出土于陕西泾川所的汉代龙渊宫曛炉上的隶书铭文(此器著录在张怀群所著《泾州金石录》一书),如下图: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22)

第二、第三分别见于南北朝的字书《玉篇》和唐代《干录字书》: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23)

东汉许慎《說文》释「盧」为「飯器也。从皿,聲。」,可见许慎释形是正确,释义搞错了,「飯器」不是本义,而是引申义。

最后说一下「盧」的简化字「卢」是怎么来的,先说结论:

「卢」其实是一个有近两百年历史的俗字,新中国的简化字只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

「卢」字最早见于上世纪初越南出版的《雲僊古跡新傳》,在越南汉喃古籍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俗体字: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24)

越南1866年出版的汉字古籍《金雲翹傳》中,也有很多「卢」的【偏旁类推字】: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25)

可见,「卢」这个俗字最少快两百年历史了。很有可能是从越南经过中国南方传到中国内地。

1936年,民国时代的简化字运动如火如荼,极力主张简化字的民国学者之一陈光垚先生,在其著作《常用简字表》采用了这个字: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26)

但陈光垚认为来自章草,笔者查阅了一下章草字典,似乎不大像「卢」字:

卢字的象形文字 汉字源流卢(27)

所以,说「卢」字始见于一百多年前的越南汉字文献,比较靠谱一点。

「简化字」问题很复杂,整体是成功的,存在一点瑕疵可以慢慢优化。一些【繁体党】整天什么【亲不见,爱无心】等等,什么【繁体字代表传统文化】,是极度的无知,比如导演冯小刚,竟然能跑到政协会议上提出恢复繁体字的提案。

今天我们使用的【通用规范汉字】,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无数学者,经过几十年时间研究,多次优化修正,才最终付诸实行。付出无数人心血,在有些人嘴里就一钱不值。真正懂汉字的人不会纠结什么繁体和简体。

--------------------------------------------------

答主用了两天时间,看了六七本学术著作,甚至稀缺文献,跑去图书馆找,写下这个文章,各位看官读者,生死要赏一个赞鼓励一下!

--------------------------------------

参考资料:

  1. 香港中文大学汉语多功能字库——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盧

  2. 李学勤 (Ed.). (2012). 字源. 天津古籍出版社,页440、页1223

  3. 徐中舒. (1985).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四川辞书出版社。页1002

  4. 徐中舒. (1986). 汉语大字典. 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3 年版, 页. 2752

  5. 徐中舒. (1988). 甲骨文字典. 四川辞书出版社.页534

  6. 李圃. (2004). 古文字诂林. 第三册),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5 冊,第 182页

  7. 佚名,《雲僊古跡新傳》,越南,1916年,页30、31。

  8. 佚名,《金雲翹傳》,越南,1866年,页18、32。

  9. 陈光垚,常用简字表,北新书局,页5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