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到底存在吗?最近去了亚特兰大

时 间 值 得 浪 费 , 以 那 黑 暗 中 的 光 的 名 义


与 大 豆 一 起 看 电 影

一 起 浪 费

3 min 58 min

《乱世佳人》英语 维克多·弗莱明 / 乔治·库克 / 山姆·伍德

亚特兰大到底存在吗?最近去了亚特兰大(1)

大豆看电影|第 39 篇

在亚特兰大追忆《乱世佳人》

文 | 小豆

  1. 「大豆看电影」嘉宾:小豆

  2. 资深媒体人,作家

原名窦婉茹,她的人生路线与不少人逆向而行,先是2000年从金融业转型媒体人,进入《南方都市报》,撰写了大量娱乐文化专栏;之后加盟新浪,开启了新浪娱乐的鼎盛时期。2010年成为自由职业者。

对我来说,亚特兰大这个地名,意味着第26届奥运会,以及那本叫《Gone with the Wind》的书和同名电影《乱世佳人》。

1996年夏天那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给中国人的印象很深。那时候国内思潮奔涌,流行乐、电影正处在巅峰期,崔健、窦唯、张艺谋、陈凯歌都创造出了定义时代的作品。国门打开,大家一点一点向外张望,忙着对照,反思,忙着学英语……突然,亚特兰大奥运会出现了。

那届奥运会,中国的成绩不错,大家信心大增。如今回想起来,那也没什么不对,中国人确实在此之后创造了经济奇迹,积累了财富,开阔了眼界。1996年,我们对亚特兰大还是好奇和仰视;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放松地欣赏整个世界了,甚至还要抱怨有些资本主义老城镇不够那么发达。

亚特兰大曾经发达,但内战后,整个美国经济和教育中心更凸显于东北部,高科技如今在西海岸,现在的亚特兰大,不复往昔。

我参观了桃树街上的玛格丽特·米切尔故居。

亚特兰大到底存在吗?最近去了亚特兰大(2)

玛格丽特·米切尔在桃树街上的故居。

到了这个地方,我才体会出《乱世佳人》对亚特兰大的重要。米切尔的故居位于城市最黄金的地段,周围尽被高楼包围。一座小屋孤立于城中心,「螳臂当车」,「勉力支撑」,给我一种很难形容的感觉。且颇有寓意的是,米切尔故居和亚特兰大一样,也曾两度遭遇大火。现有的故居,完全是在原址上新建的。

亚特兰大努力保留着它。米切尔用一支笔,描摹了亚特兰大以及整个南方的灵魂。物质世界随风而逝,但精神永存。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在米切尔的故居,我重看了电影《乱世佳人》在亚特兰大盛大首映的新闻纪录片。

首映式是在1939年12月15日。当天的亚特兰大,说「万人空巷」低调了,据说当天城里挤了近百万人,而原居民只有30万。当天被市长定为节假日,全城放假看电影。大量游客涌进亚特兰大。

看了新闻纪录片,我终于知道了当时的克拉克-盖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了那句著名的话,「这是属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夜晚!也是你们的夜晚!我将作为你们中的一员,来欣赏这部传世之作!」

这是历史上所有的影星、在所有的首映式上,说过的最humble、也最知趣得体的话。

亚特兰大到底存在吗?最近去了亚特兰大(3)

1939年12月15日,《乱世佳人》首映式在离米切尔故居不远的亚特兰大勒夫剧院举行,剧院被装饰成塔拉庄园的模样。

亚特兰大到底存在吗?最近去了亚特兰大(4)

克拉克·盖博和玛格丽特·米切尔在首映式上。

米切尔是一个智者和隐士。首映式之后,她谢绝了所有采访,连捐赠都不留名。米切尔出席首映式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她挚爱的家乡。她家几代人都住在这里。

亚特兰大到底存在吗?最近去了亚特兰大(5)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是一位以注重史实查核著称的小说家。以南北战争为题材的小说《Gone with the Wind》是她唯一的作品,小说于1936年出版,1937年5月3日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同名电影上映于1939年12月15日。

据说米切尔本人喜欢电影《乱世佳人》,但是她认为电影还是扭曲了她的意思。

肯定是扭曲了,文字和影像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媒介。原著开篇第一句话:「Scarlett O’Hara was not beautiful……」

说好的郝思嘉并不漂亮,可是电影却找来了美色绝顶的费雯丽。

只能说有趣比漂亮更难被大多数人欣赏。电影作为大众艺术媒介,必须外貌挂帅,所以电影里的郝思嘉必须非常漂亮。

亚特兰大到底存在吗?最近去了亚特兰大(6)

1940年,出演郝思嘉的费雯丽不仅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还得到了影史最高级别的赞美:如此美貌、如此演技,她只拥有其中一个就足够,可她偏偏两全。

从主旨上讲,《乱世佳人》的原著,缅怀的是南方已逝的堂吉诃德式的骑士精神,关注的是南北战争,以及当时南方的种族和阶级状况。

而《乱世佳人》电影,更多着墨于俊男美女,以及一段始于错误的自我认知而导致的恋爱悲剧。

电影中的历史,变成俊男美女爱情的调料。

电影让书的影响范围广了,但把主题变浅了。

在原著里,白瑞德的形象更完整。

郝思嘉和第一个老公、韩美兰的弟弟生了一个男孩儿韦德。年轻又任性的郝思嘉,不懂爱惜这个小孩儿。老公阵亡之后,她每天懊恼的只是居丧期间不能穿漂亮裙子出去玩。

白瑞德来看郝思嘉。他是来追女仔的。眼看着少女郝思嘉恋爱未遂、赌气生子,白瑞德对韦德充满怜爱。他认真地跟韦德谈话,鼓励孩子自信,满足孩子的大小要求。他经常提醒郝思嘉要留意韦德。郝思嘉对这些并不理解。

白瑞德做这些,只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以及人道主义。

韦德的角色在电影里被去掉了,可能是要保持主线清晰吧。电影已经长达四个小时了,人物不能过多。

大部分人只看到白瑞德英俊有钱,其实白瑞德真正征服了读者的,是他怎么对待孩子。

白瑞德是一个心智成熟的男人。美国人对男人的要求高,这一点和中国人完全不同。中国男人心里,只住着一个巨婴和一个暴君,其他没了;而一个美国男人,他必须首先是一个成熟的人,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得照顾好女人和孩子,挣钱不用说了,对国家也必须尽忠,尽忠就不说了,还得反暴政。

白瑞德从内战刚开始就坚信南方必败,但身为查尔斯顿人,在亚特兰大大火之后,明知道没任何好处,他也去参军打北佬了:把我们家打成这样,老子跟你们拼了。

电影里的白瑞德对他和郝思嘉生的女儿非常宠爱。女儿降生时他高兴得了不得,郝思嘉的奶妈说「这(只)是个女孩儿哦!」,可白瑞德欣喜若狂:「我喜欢女孩!我要男孩儿干什么?我自己不就是个臭小子!」

在原著里,女儿降生后,白瑞德对所有郝思嘉和前夫们生的孩子都视如己出。他是个慈父。

对女儿和别人的孩子仁慈,白瑞德用这个看起来不登台面的好品质,定义了真正的男人。

亚特兰大到底存在吗?最近去了亚特兰大(7)

全世界都着迷于郝思嘉、白瑞德、卫希礼的人设,着迷于爱情、财富、战争,以及俊男和美女:最美的女,最帅的男。

大部分人,包括北佬,以纽约、波士顿为代表的北方人,都把郝思嘉当成美国精神的象征:不惧改变、不畏人言、追求财富、有时不择手段。乃至于把郝思嘉的个人悲剧,也投射成盖茨比式的美国梦的隐喻。

但米切尔说:我最爱韩美兰。

亚特兰大到底存在吗?最近去了亚特兰大(8)

也许韩美兰寄托了米切尔对自己母亲的所有想象,所以韩美兰才成为她钟爱的南方精神的象征:仁慈、智慧、勇敢,对人世有大爱。

米切尔洞察女性友谊,她把郝思嘉和韩美兰之间的女性友谊写得出神入化,入世出尘。这一段友谊具体而空旷,不断有戏剧性的情节,又留下了比喻的架构,给哲学、神学和想象都留下丰富的空间。

自战争开始,郝思嘉和韩美兰就生活在一起。在现实中,郝思嘉照顾了韩美兰;在精神上,却是韩美兰支持了郝思嘉。郝思嘉始终惦记着韩美兰的丈夫卫希礼,可是韩美兰去世前,不仅感谢郝思嘉对她的好,还把丈夫隆重地托付给郝思嘉照顾。

韩美兰对郝思嘉、对友谊本身,都有一种信仰。她也不惧命运。郝思嘉就是她命运的一部分,韩美兰甘之若饴。若说郝思嘉貌似伤风败俗实则作茧自缚,韩美兰却是既恪尽职守又藐视所有规则,包括法律。韩美兰自己定义真善美。郝思嘉并不了解她自己,她一直活在母亲的阴影下,活在对母亲的期望永远不能达到的自我鄙视之中,韩美兰却了解和喜爱真正的郝思嘉,她对郝思嘉这个人的认知,是典型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当郝思嘉自私到连自己都不能饶恕自己的时候,韩美兰还是坚定地爱着她。她知道郝思嘉的真正心意,她甚至「知道」郝思嘉其实不爱卫希礼,卫希礼,只不过是郝思嘉一个必经的成长过程罢了。

韩美兰对郝思嘉的深刻友谊,源于韩美兰在智力和品格上的绝对优势,所以韩美兰对郝思嘉,一直是一种明明白白的糊涂。

韩美兰对郝思嘉,有一种神对人的了解,和人对神的信仰。

郝思嘉的幸运是,她在人间,得到了非人的理解。

她有过一个灵魂的朋友。

亚特兰大到底存在吗?最近去了亚特兰大(9)

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都是大庄园主,都曾大量蓄奴。

庄园主曾经为美国建国立下汗马功劳。他们曾经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

可南北战争后,南方大庄园主们卖糕的卖糕,卖糖的卖糖,南方经济挣扎了近百年才慢慢复苏,而南方青年骄傲的精神,已再难汇聚。

米切尔为自己的故乡难过。她曾经匿名资助亚特兰大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条件是毕业后必须留在亚特兰大工作。在给医学院校长的信中,米切尔说:我也知道哪里都需要医生,可是我生长在亚特兰大,我亲眼看到这个城市如何缺医少药,所以请理解我的意愿。现在所有出色的南方孩子都去北方读书工作了,亚特兰大将来怎么办?

韩美兰的去世,是原著的转折点。战争结束,和平来了,可更大的悲剧这才开始:韩美兰不在了,神恩不复!郝思嘉终于咂摸出了韩美兰对于她和整个世界的意义,也洞烛了自己的内心。读者和观众为失去韩美兰、白瑞德的郝思嘉洒泪。

郝思嘉不曾想过自己走到这个地步。失败也罢,成功也罢,这其中的原因,既有自己的勇敢鲁莽,也有神的垂爱。就像新生的美利坚。前程似锦,但冥冥中佑护的神已离去,好运气已经用光,四顾茫然,只能自己创造典范。「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银幕上仰起头的仿佛是一个崭新的合众国,带着创伤血泪,带着漫长的自我认知和成长,又艰难上路。

南北战争后,美国审时度势,好自为之,本土上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终于登上世界之巅。可是,希望与恐惧永远撕咬在一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川普的竞选口号「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投射出美国人的焦虑和恐惧,郝思嘉能否赢得白瑞德again?当年读者为这个问题打爆了米切尔的电话,如今推特上吃瓜群众刷烂了川普的页面。美利坚,你究竟是在作死,还是在great again?

大家等着续集。

亚特兰大到底存在吗?最近去了亚特兰大(10)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请在文章后留言

(为了跟你们都能开聊)

------- ✡ 大豆看电影 ✡ -------

时 间 值 得 浪 费 , 以 黑 暗 中 那 光 的 名 义

如果喜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大豆看电影」公号

也可点击右上角,和朋友分享

联络邮箱:esqdjm@foxmail

dadoumovie

出品 钭江明

联合出品 百神传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