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一首霸气诗(朱德一首霸气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100年中,风云激荡,英雄辈出,其中最杰出的后来成为党和军队以及新中国领导核心中的核心,应该是朱毛二人。

二位领袖,政治军事方面皆是雄才大略,关键是心怀天下苍生,矢志不移寻觅,最终建立起我们党自己的武装,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赶跑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起了新中国。

可以说,朱毛二人,是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双子星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熠熠闪光。

朱德一首霸气诗(朱德一首霸气诗)(1)

但朱毛二人,又都是受过严格的古诗词教育,具有非常高的古诗词修养。特别是毛主席,堪称是中国现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近体诗、词,都具有极高的水平,意境之深远,思想之深邃,情怀之真诚,艺术水平极高,可谓“湖海荡波澜,全无斧凿痕”。

朱德一首霸气诗(朱德一首霸气诗)(2)

毛主席的诗词,许多入选了中小学教材,比如《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浪淘沙·北戴河》等等,可以说,都是经典,可以成为滋养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

但要说最能体现毛主席霸气侧漏的古诗词,应该是《沁园春·雪》了。

这一首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大气磅礴,气吞山河,最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特别是下片,对历代帝王点评一番之后,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颇有舍我取谁的自信与豪迈,不论跨越多少年,每每读来,都会让人豪情顿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朱德一首霸气诗(朱德一首霸气诗)(3)

这首词创作于1936年初,当时毛泽东正率部北上,到达陕北时,恰逢一场百年罕见的大雪。面对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毛泽东诗兴大发,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9月6日,到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柳亚子的寓所作客。柳亚子正在接手编《民国诗选》,想把《七律·长征》编入,请毛主席校正。10月7日,柳亚子收到毛泽东的来函,正是《沁园春·雪》。

结果,《新民报》登载出来后,重庆《大公报》等十多家媒体转载,山城轰动,四海争歌。时值国共谈判,毛主席一首词,先声夺人,蒋介石岂甘居人后,亲令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围攻策略,搜寻高手填词或撰写评论文章。

结果,那些高手们按照词牌,填了数首词,但都差之甚远,有的甚至是天渊之别——何也?格局太小,胸襟太窄!

朱德一首霸气诗(朱德一首霸气诗)(4)

毛主席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和伟大的诗人,这毋庸置疑。但人们对朱德的诗词,了解甚少。其实,朱德早年的一首旧体诗,心怀济世救民之理想,决心肩负起挽国运于既倒,救人民于水火的重任,在浪卷涛涌的斗争中做一个“中流砥柱”的豪情壮志,堪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媲美!

我们先来看看这一首诗:

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

——朱德

己饥己溺是吾忧,急济心怀几度秋。

铁柱幸胜家国任,铜驼仍作棘荆游。

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

物色风尘谁作主,唯看砥柱正中流。

题目“古宋”,是旧时县名,后并入叙永县。香水山芙蓉寺,位于古宋县中城镇,芙蓉寺即坐落在香水山的山坳中,周围翠竹,茗树环绕,景色十分宜人。该寺已于1958年失火焚毁,现存遗迹。

首联“己饥己溺”出自《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意思是:禹对待天下遭水害的人,就像自己被水淹了一样;稷对待天下受饥饿的人,就像自己受饥饿一样。所以他们才能这样焦急。直接而真实地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简明、质朴、真切、深沉。

彼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使国家混乱残破的境地,民族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此,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深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担忧,并且主动地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视国家之难为己之难,视人民之苦为己之苦,以拯救国家和民族为己任。

“急济心怀几度秋”便是作者对自己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总结和概括,不乏感慨。年幼外出求学,辗转投笔从戎,可推翻反动腐朽的清王朝后,救国救民的理想并没有实现,使诗人常常陷入苦闷和彷徨之中。

颔联“铁柱幸胜家国任,铜驼仍作棘荆游”回顾过去转到了对如火如荼的护国讨袁斗争的描写,在笔调上也显得豪迈雄壮,铿锵有力。那个时候,护国军北征讨袁,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因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义军所到之处无有不胜。这给朱德以极大的鼓舞,令他激动不已。

“铜驼棘荆”,出自典故《晋书·索靖传净》:“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来人们便以铜驼荆棘指变乱之后的残破景象。这里是指袁世凯为了复辟称帝,不惜卖国求荣,把国家搞得残破不堪。

颈联“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朽索,指腐朽的绳索,极其易断。这里指国家悬挂在朽索之上,时时有毁灭的危险。虞,担心,忧虑。意思是这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袁世凯的复辟,时刻都有亡国的危险,因此,自己所承担的救国救民重任,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一刻也不能停息。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为挽救国家命运而战斗到底的决心,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平易之中流露出—种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尾联“物色风尘谁作主,唯看砥柱正中流”,这是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用尽全身的力量所发出的声音:祖国的命运将由护国军的将士来作主,他们正是国家和民族的中流砥柱,抒发了—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字里行间充满了压倒—切,战胜—切的革命英雄气概。

作为全诗的结束语,这两句从具体的战争事件中开拓出去,展望了未来,极大地拓宽了诗的意境。同时它又以冲天的气概使全诗奋然振起,形成高潮,并在高潮中嘎然而止,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首七律作于1916年春,朱德时年30岁。1916年,朱德作为护国军第三支队长,率部北上讨袁。3月,在纳溪县与北洋军阀血战,后来到古宋镇休整。游香水山途中作了这首诗。随从副官将此诗书于香水山芙蓉寺内的墙壁上,被人们广为传诵,流传至今。

在著名的电视剧《开国元勋朱德》中,有一个片段,蒋介石部署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大围剿”时,时任中路右纵前线总指挥的张辉瓒,看不起朱德,蒋介石背诵了《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全诗(见下图),告诫部下,朱德有雄才大略,不能有丝毫轻视。

朱德一首霸气诗(朱德一首霸气诗)(5)

结果,张辉瓒没有听从蒋介石的劝告,陷入朱德布置的天罗地网,后被红军战士在茅草堆里活捉,毛主席闻讯,填词一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说:“非伟人成不了伟业,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立意要成为伟人。”年轻的朱德,即有济世救民、匡扶天下之理想,即便后来在滇军中身居高位,俨然已经是一方诸侯,却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参与南昌起义,后在革命即将彻底失败的时候,以一己之力,保留革命火种,又与毛主席共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领导核心,是红军、人民解放军永远的总司令,唯一的“老总”(彭老总、贺老总、陈老总皆军功昭著,但却不在同一个层面)。毛主席一句“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可谓是对朱德最中肯的评价。

同为中国革命的双子星座,毛主席的诗词人们耳熟能详,朱老总的诗词就像他的为人一样低调,希望大家多读一读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文章和文学作品——这也是党史中的重要内容——从中汲取人格的量,思想的营养,进一步坚定信仰,干实事,开新局,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朱德一首霸气诗(朱德一首霸气诗)(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