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腰椎横突用小针刀治疗效果(浮针疗法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技术)

前言

本技术参照《浮针医学纲要》,根据自己临床经验进行适当改进形成的。

疾病简要概述

腰3横突综合征,也称腰方肌综合症,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腰部病痛之一, 常因急性损伤、习惯性姿势不良或长时间超负荷劳动引起。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该病发作严重时,会引起腰部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技术简要概述

本技术采用特制的一次性浮针针具,在患侧腰3横突尖附近进针至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撒手法操作,并患者配合做主动或被动再灌注活动,改善患侧腰方肌的血供情况,使其挛缩紧张状态得以改善,从而解除腰痛,恢复腰椎活动功能。

该技术具有以下特色优势:

(1)取效快捷,在进针完毕或扫散结束时即可收效;

(2)安全性高,针体仅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3)可复制性高,只要明确诊断、掌握技术操作要领,任何人都可以取得显著疗效;(4)纯自然疗法,不使用任何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

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具备一定专科知识的推广人员、专科医师

诊断标准一、西医标准

(1)既往有腰部扭伤史或长期从事力量型作业及训练史,或谐振长期接触史,下腰部疼痛超过3个月;

(2)专科检查:腰部棘突压痛或伴有下腰部肌肉痉挛和活动受限;腰椎背伸抗阻力试验阳性;主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被动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增强试验阴性;

(3)辅助检查:X线、CT、MRI等排除骨质损伤及其他疾患,尿常规检查阴性。

二、中医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 有突然弯腰扭伤、腰部长期慢性劳损或受凉史。

(2)症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部疼痛,不能久坐,不能固定一种姿势久睡, 受寒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疼痛沿大腿向下放射至膝平面以上,弯腰及旋转时腰部疼痛加重,腰活动受限,尤其前屈、后伸时更为明显。

(3)体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三横突顶端有固定压痛并可能触及到活动结节及条索状物,或有肌纤钙化后的剥离感。侧卧屈髓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阴性。

(4)辅助检查:腰椎X线摄片提示第三腰椎横突肥大;腰椎曲度变直;或无明显异常。

适应证

符合腰3横突综合征(腰方肌综合征)诊断标准。

禁忌证

其他如腰椎骨折脱位、腰椎间盘突出、脊柱滑脱、骨质钙化增生、椎管狭窄、腰椎结核、脊柱肿瘤、妇科及泌尿系统疾病等因素所引起的腰痛。

技术操作方法一、器械

(1)针具:采用由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号一次性使用浮针(批号: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4-104号);

(2)进针器:南京浮针医学研究所提供的浮针进针器。

二、操作步骤(参照《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

(1)确定肌筋膜触发点及进针点。肌筋膜触发点一般位于第3腰椎旁开4~5cm处,其内下方可触及局限性的硬结,有紧滑感,压痛明显。进针点A在同侧腰部,肌筋膜触发点外侧3~4cm,由外向内进针;进针点B在同侧腰部,肌筋膜触发点下方3~4cm,由下向上进针;进针点C在同侧腰部,肌筋膜触发点上方3~4cm,由上向下进针。

(2)破皮进针。进针患者取俯卧位,根据病情、进针点局部的皮肤情况等选择针刺点。常规消毒后进针,针尖与皮肤呈15°~25°,调整针体使之在皮下,向前推行,针尖指向MTrP点,直至软套管没入皮下。

(3)扫撒手法。用右手拇指内侧指甲缘和中指夹持芯座,食指和无名指分居中指左右两边。拇指尖固定在皮肤上作为支点,使针尖上翘,食指和无名指前后作跷跷板样扇形运动。

(4)再灌注运动。进行扫散手法的同时,嘱患者在抗阻状态下将对侧下肢伸直上举,抬离床面,保持这种姿势约10s。还可以嘱患者将同侧下肢伸直上举,抬离床面,同时让医助一手按住患者同侧臀部,一手握住同侧小腿部,将整条下肢向外对侧平推,保持这种姿势约10s。两组动作连续操作3组,每组间隔1分钟。操作期间注意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5)留置软管。最后选择1个进针点,将软套管置留皮下5~8h后出针。

三、关键技术环节

(1)明确患侧腰方肌的肌筋膜触发点及进针点的选择;

(2)进针后扫散手法;

(3)主动及被动再灌注运动。

四、治疗时间及疗程

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

五、注意事项

(1)治疗时偶尔出现轻微疼痛,或偶有少量出血,属于正常情况,出血部位局部压迫即可。

(2)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不宜进行治疗。

(3)进针处皮肤有感染、溃疡、疤痕或肿瘤,不宜进行治疗。

(4)留针期间,应注意针口密封和针体固定,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洗澡。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1)患者肌肉不能承受浮针刺激出现过度紧张和挛缩,导致患者情绪紧张,使治疗不能持续。此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针刺治疗,运用一定力量的牵伸手法使患者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同时语言安抚患者,避免患者出现畏惧和恐慌情绪。待患者情绪稳定,肌肉松弛后评价是否再予以治疗。

(2)患者在浮针操作过程中血压升高,导致头晕或心悸不适,出现类似晕针症状。该情况下,应立即停止针刺处理,即时出针,将患者置于平躺、头部稍低体位,环境通风,给予患者口服糖水或艾灸百会、神门、足三里等穴位,点按内关、人中,避免患者症状加深。

不良反应/事件

无。

验案举例

患者,女,26岁,在读大学生。初诊时间:2019年10月。主诉:左侧腰痛3天。现病史:患者3天前运动后后出现左侧腰痛,自行贴敷云南白药膏未见明显缓解。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腰部活动不利,遂来我科就诊。专科检查:腰部活动受限,向右侧屈不能;左侧腰方肌紧张;左侧腰3横突尖处可触及蚕豆状硬结,压痛明显。辅助检查:第3腰椎左侧横突偏长。诊断:腰3横突综合征(左侧)。治疗及结果:采用“浮针疗法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技术”。经1次治疗腰痛症状缓解80%,腰椎活动基本恢复正常。隔天再来治疗1次,共治疗2次,症状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 腰方肌起自髂嵴的后部,向上止于第12肋和第1-4腰椎横突,其收缩可以侧方倾斜骨盆、将脊柱弯向同侧、协助后伸脊柱。第3腰椎位于腰部活动中心,其横突最长,腰椎前屈、侧屈、旋转活动时,止于第3腰椎横突尖处的腰方肌部分最容易劳损,形成肌筋膜触发点,产生痉挛收缩,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受限。浮针疗法能够有效消除触发点、缓解痉挛,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该技术安全速效、操作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操作视频

第三腰椎横突用小针刀治疗效果(浮针疗法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技术)(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